拼多多賣特斯拉怎么回事?2020拼多多團購特斯拉事件經過解讀
8月19日,特斯拉上至公關部門高層下至展廳銷售顧問,都在轉發一份直指“宜買車和拼多多協助武漢車主成功提車”事件,是有關方面自導自演制造新聞的聲明。
值得一提的是,該聲明并未如以往官方聲明一樣出現在特斯拉官博上。
此前,8月18日晚,網絡流傳一系列消息,稱被特斯拉取消訂單的武漢消費者成功提車。及后,另有報道稱該消費者表示18日提的Model 3是以家人名義下單,費用由宜買車和拼多多墊付,待被取消的訂單退款到賬后將兩相抵消。
拼多多沒錯?
眾所周知(哪怕原本不是眾所周知,現在應該也眾所周知了),特斯拉以 100% 全自營渠道成為了汽車行業中的特例,打破了常年以來生產廠商、區域經銷商、4S 店這條利益鏈,也隨之獲得了對自家產品定價權的牢固掌握——直到此次拼多多事件的發生。
拼多多對特斯拉獨家定價權的挑戰,是特斯拉奮起反擊的背后緣由,卻不是解決這一事件的關鍵點。
原因很簡單:這是一個商業規則問題,卻不涉及違法違規。很多輿論也指出了這一點:未經授權,不代表不得銷售。“授權經銷商”相當于廠商發的一塊牌匾,證明該經銷商是受廠商認可的“朋友”;但沒有這塊牌匾、未經“朋友”認可,你依然可以“不經授權”地賣它的商品。法律從來沒有規定,只有品牌方的“朋友”才能賣它的貨。
拼多多也好,宜買車也好,即便未經特斯拉許可授權,只要沒有欺騙消費者“自己可以代表特斯拉”之類,那么在自家平臺上賣特斯拉汽車并不違法。自家平臺當然可以自主定價,“補貼 2 萬元”也沒有違法違規,只要拼多多樂意,補貼 27 萬元全款都沒問題。
然而有一個實際到不能再實際的問題是——你賣的車,從哪兒來呢?
這也是拼多多百億補貼至今,第一次真正碰壁的原因。之前拼多多賣 iPhone、賣海藍之謎、賣 AMD 的 CPU,盡管屢遭品牌方抵制,依然能夠照賣不誤。因為拼多多補貼的那些拼多多平臺商家(類似這次的宜買車),本來就有渠道拿到 iPhone、拿到 LA MER、拿到 AMD。iPhone 又不是只在蘋果自營店才有,品牌方再怎么心急火燎,除了發聲明警告消費者之外別無他法,眼看著拼多多十億補貼賤賣自家產品。
然而這一次,當拼多多開始賣特斯拉,終于出現了問題:除了特斯拉自己,誰也拿不到車阿。上海工廠開下來的每一輛 Model 3,通通都是發往全國各地特斯拉直營店,一輛也漏不到外面去。拼多多再怎么補貼,最終到了提車的時候,還是必須找特斯拉公司本司。
有什么繞路的辦法呢?沒有。假如拼多多/宜買車先用自己的身份(或找第三方個人)買下 Model 3(再轉給真正的消費者),第一次交車必然是順利的,但對于真正的消費者而言就成了二手車。當初宣傳的可是新車(默認),哪怕這個“二手車”一公里都沒跑,也是構成了嚴重消費欺詐。
消費者和拼多多可并不是利益共同體,僅僅是就“補貼 2 萬元”這一細節有共同意愿,“二手車欺詐”對于消費者的潛在利益可比這 2 萬元高多了,更何況還有外界無數雙眼睛盯著。所以哪怕消費者自己口頭樂意,按照消費參與者“理性經濟人”的假設,拼多多不會也不能冒這個險。
正是由于特斯拉銷售渠道全自營、不給外界留一點機會,才使得拼多多百億補貼在這里遇阻,否則壓根不會有這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