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新規則有哪些?創業板新規則退市標準是什么?
經常有一些基本面不好的股票出現在股市中,不了解的股民投資之后可能機會被套。總之,這類的股票不適合出現在股市中,但是由于退市難得問題,他們依扎根在股市中。隨著創業板注冊制的推行,不知能否解決這個問題下面來看看創業板新規則退市標準。
近期,隨著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方案的落地,一系列完善退市機制的舉措受到市場各方關注。
以往在A股市場存在一些被稱為“不死鳥”的公司,指的就是那些通過鉆退市制度的漏洞,通過賣房賣地、突擊利潤調節等方式來“保殼”,往往還會在瀕臨退市的過程中被投機者熱炒,助長了市場的投機氛圍。
對這些漏洞,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全面完善了退市指標,通過財務類指標的全面交叉使用以及豐富交易類指標,形成嚴格的退市制度。從退市細則看,創業板將凈利潤連續虧損指標調整為“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的凈利潤為負+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的復合指標。
一方面,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的凈利潤為負”作為標準,上市公司無法再通過突擊交易、政府補助、資產處置等方式規避虧損進行保殼;
另一方面,組合考慮“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標準,并對來源于與主營業務無關的貿易業務或者不具備商業實質的關聯交易實現的收入進行認定扣除,增加對處于周期性行業、階段性虧損但具有一定收入規模企業的包容性,顯著提升財務類退市的出清精度。
除了完善退市指標外,創業板注冊制改革還配套完善精簡了退市流程。
一是取消暫停上市、恢復上市環節,大大縮減退市流程;二是對交易類退市不再設置退市整理期,充分尊重市場選擇的結果,避免退市整理期間30個交易日內的市場炒作和股價波動引發的質疑。這樣的退市流程有利于實現市場化機制下的快速出清。
總的來看,創業板改革后的市場機制可以概括為“寬進嚴出”,“寬進”是指創業板的上市標準多元化,有利于更多創新創業型企業上市融資,“嚴出”則是指嚴格執行退市制度,保證上市公司整體質量。
創業板從成立發展到今天已有近11年的時間,目前累計上市過的公司有817家,其中退市的僅有兩家。一家為大華農,被溫氏股份吸收合并;另一家是欣泰電氣,因欺詐發行被退市,是唯一一家被強制退市的創業板上市公司。
即將退市的是金亞科技在6月17日發布公告,深交所最終作出維持對金亞科技股票終止上市決定,這一決定是終局決定。公司股票退市后,將不能重新上市。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金亞科技仍有股東4.49萬戶。
根據公告,這家公司股票自6月18日開始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退市整理期間,公司股票進入退市整理板交易,退市整理期為三十個交易日,最后的交易日期為7月31日。
預期在此次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后,將形成更高效而且多元化的退市制度,創業板里那些所謂的“殼資源”公司以及其他質量欠佳的公司在未來都可能面臨退市,投資者需要對此有清醒的認識。
不好的股票退市之后,股民能買到的股票就更為優質,對股市和股民來說都是雙贏。大家可以關注好本網站,了解更多股票入門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