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退市新規則有哪些?創業板新規則退市標準
創業板退市新規則有哪些?
近期,隨著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方案的落地,一系列完善退市機制的舉措受到市場各方關注。
以往在A股市場存在一些被稱為“不死鳥”的公司,指的就是那些通過鉆退市制度的漏洞,通過賣房賣地、突擊利潤調節等方式來“保殼”,往往還會在瀕臨退市的過程中被投機者熱炒,助長了市場的投機氛圍。
對這些漏洞,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全面完善了退市指標,通過財務類指標的全面交叉使用以及豐富交易類指標,形成嚴格的退市制度。從退市細則看,創業板將凈利潤連續虧損指標調整為“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的凈利潤為負+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的復合指標。
一方面,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的凈利潤為負”作為標準,上市公司無法再通過突擊交易、政府補助、資產處置等方式規避虧損進行保殼;
另一方面,組合考慮“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標準,并對來源于與主營業務無關的貿易業務或者不具備商業實質的關聯交易實現的收入進行認定扣除,增加對處于周期性行業、階段性虧損但具有一定收入規模企業的包容性,顯著提升財務類退市的出清精度。
除了完善退市指標外,創業板注冊制改革還配套完善精簡了退市流程。
一是取消暫停上市、恢復上市環節,大大縮減退市流程;二是對交易類退市不再設置退市整理期,充分尊重市場選擇的結果,避免退市整理期間30個交易日內的市場炒作和股價波動引發的質疑。這樣的退市流程有利于實現市場化機制下的快速出清。
鄭重聲明:用戶在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與股民學堂立場無關,所發表內容來源為用戶整理發布,本站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