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業財富管理轉型大比拼!19家代銷金融產品收入超去年全年 中信穩居榜首 這家黑馬暴增11倍
在經紀業務轉型財富管理和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各家券商成效如何?
目前39家上市券商均披露2020年半年報,其中有32家券商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同比增幅超過10%,只有7家券商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微增甚至出現同比負增長,可見在證券市場交投活躍的上半年,券商經紀業務表現一片大好。
就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占營收比例來看,有21家券商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占比有所增加,18家券商該項收入占比有所減少。整體來看,已有18家券商的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占營收比例少于20%,不過這并不能評判行業轉型財富管理的成效。
代理銷售金融產品收入作為當前評判財富管理的重要指標,在上半年迎來較大突破,在該項收入排名前30的名單中,已有19家券商今年上半年代銷金融產品凈收入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額度。
就半年報信息來看,頭部券商的數字化轉型步伐也在加快。其中,財富管理成為數字化發展應用最普遍、最廣泛的領域,金融科技的應用正在助推證券公司向高精度、多元化的財富管理模式演進。華泰證券(行情601688,診股)、國泰君安(行情601211,診股)、銀河證券等多家大型券商均在半年報中強調數字化/互聯網對財富管理的助力。
此外,基金投顧試點資格的落地在今年上半年同樣是不可忽視的大事。半年報顯示,目前已有多家券商順利開展基金投顧業務。在“銀證基”同臺競技之下,各家券商能否在基金投顧的江湖上殺出重圍,還有待觀察。
華創證券研報指出,短期來看,流動性活躍推動股票成交額上行,帶動經紀通道傭金收入提升;長期來看,中長期資金持續入市和居民理財需求增加,以AUM為基礎的財富管理業務是大勢所趨。因此,金融科技結合程度高、投顧隊伍建設完善、營業部輕量化的頭部及精品券商將有望提升客戶粘性和減低業務邊際成本,打造獨特的券商財富管理業務。
32家券商經紀業務收入增幅超10%
在證券市場一片向好的背景下,多家券商上半年經紀業務表現良好。據證券業協會此前公布的數據,上半年證券行業共實現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含交易單元席位租賃)523.10億元,同比增17.82%。
39家A股上市券商中,有32家券商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同比增幅超過10%,只有7家券商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微增甚至出現同比負增長。
興業證券(行情601377,診股)上半年實現11.66億元的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同比增幅43.72%,是目前唯一該項收入增幅超40%的上市券商;東方證券(行情600958,診股)、華林證券(行情002945,診股)、招商證券(行情600999,診股)、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診股)、中信證券(行情600030,診股)的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同比增幅均超30%。
與此同時,山西證券(行情002500,診股)上半年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2.34億元,同比下滑16.27%,是目前該項收入下滑幅度最大的上市券商。梳理發現,山西證券上半年實現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2.93億元,較去年同期少了0.05億元,但是交易單元租賃席位收入和代銷金融產品收入都有所提升。與此同時,經紀業務支出也提升了近1000萬,由于整體基數較小,所以同比下滑比較明顯。
南京證券(行情601990,診股)上半年實現3.06億元的代買賣證券收入,同比下滑2%。紅塔證券(行情601236,診股)、西部證券(行情002673,診股)、東北證券(行情000686,診股)的代買賣證券收入均同比實現個位數增幅。
18家券商的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占比少于20%
再來看下今年上半年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的排名情況,中信證券以50.08億元的凈收入高居榜首,同比增幅為31.83%;國泰君安、銀河證券的該項收入均超過30億元,分別實現15.9%和25.12%的同比增幅;招商證券、廣發證券(行情000776,診股)、華泰證券、國信證券(行情002736,診股)、申萬宏源(行情000166,診股)、海通證券(行情600837,診股)該項收入均超過20億元。
經紀業務素來是券商最傳統的業務,近年來,券商行業正從單一通道型業務收入轉為多元化收入,并且在交易傭金率整體下滑的背景下正努力向財富管理轉型。因此,從2017年起,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收入就已經退居營收貢獻第二大板塊。那么,今年上半年,各券商經紀業務占營收的比例如何呢?
就上半年各券商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上半年營收來看,這39家券商中,有18家券商的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占比少于20%,14家券商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占比在20%—30%之間,也有7家券商該項收入占比高于30%。其中,方正證券(行情601901,診股)上半年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占比為52.62%,是目前唯一該項業務貢獻超半營收的上市券商。
此外,紅塔證券的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為1.05億元,與去年基本持平,占營收比例為4.28%,較去年略低。今年上半年,紅塔證券的自營收入增幅明顯,對營收貢獻頗大,拉高了整體業績。
來看今年上半年各券商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占營收比例的增減情況。與去年同期相比,有21家券商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占比有所增加,18家券商該項收入占比有所減少。
其中,太平洋(行情601099,診股)證券上半年實現2.21億元的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占營收比例為44.69%;去年同期,該項收入占比今為16.37%,今年增加了28.32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今年上半年,該券商利息凈收入、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等多項虧損,導致營收下滑,因此代理買賣證券收入占比有所下降。
此外,長江證券(行情000783,診股)、方正證券的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占比均較去年同期提升了超過10個百分點。
多家券商代銷金融產品收入有較大突破
當然,單純的代理買賣證券收入占營收比例提升或者下降,并不能視為該券商財富管理轉型有無成效的單一指標,因為該項收入中既涵蓋代理買賣證券收入,還涵蓋了代銷金融產品凈收入。而代銷金融產品凈收入被視為當前券商轉型財富管理成效的一個重要指標。
此前,證券業協會也首次在半年行業數據中公布了該項指標收入情況。今年上半年,共有16家券商代銷金融產品凈收入超過1億元,其中中信證券、銀河證券、華泰證券代理銷售金融產品凈收入排名三,分別實現5.87億元、3.15億元、3.03億元的收入。
在合并中信證券(山東)和中信證券華南的數據之后,中信證券上半年已經實現了7.14億元的代銷金融產品凈收入,由此可看出,中信證券依然在代銷金融產品領域大幅領先同業。
梳理發現,在該項收入排名前30的名單中,已有19家券商今年上半年代銷金融產品凈收入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額度。其中華創證券去年全年完成了762萬元的代銷金融產品收入,今年上半年就實現了8778萬,完成了去年全年額度的1151.97%;國泰君安、華泰證券、銀河證券、華西證券(行情002926,診股)等均完成了超出去年150%的額度。
具體來看,國泰君安上半年代銷收入2.69億元,是該項去年全年收入的213%;華泰證券上半年代銷收入達到了去年全年的190.75%。
華創證券研報指出,短期來看,流動性活躍推動股票成交額上行,帶動經紀通道傭金收入提升;長期來看,中長期資金持續入市和居民理財需求增加,以AUM為基礎的財富管理業務是大勢所趨。因此,金融科技結合程度高、投顧隊伍建設完善、營業部輕量化的頭部及精品券商將有望提升客戶粘性和減低業務邊際成本,打造獨特的券商財富管理業務。
數字化財富管理如火如荼
近年來,“經紀業務轉型財富管理”已成為行業共識,而金融科技對財富管理的賦能更成為券商探索業務增量所在。
日前,中證協也發布報告指出,建議加快出臺行業標準,促進金融科技應用融合。逐步建立完善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在證券行業的應用標準和技術規范,完善人工智能技術在投資顧問業務領域的應用條件及合規要求,引導金融科技在證券領域的穩步探索和有機結合,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及居民財富管理能力。
就半年報信息來看,頭部券商的數字化轉型步伐已有所突破。其中,財富管理成為數字化發展應用最普遍、最廣泛的領域,更是券商與外部互聯網公司、科技企業互動最為頻繁所在。財富管理服務更趨向于數字化和智能化,金融科技的應用正在助推證券公司向高精度、多元化的財富管理模式演進。
例如,華泰證券即將“開放的數字化財富管理平臺”列為核心競爭力之一。華泰證券2020年半年報顯示,其從產品、服務、流程和技術平臺等方面加快財富管理業務發展,財富管理業務已經形成總部驅動的平臺化發展模式。截至報告期末,“漲樂財富通”累計下載量突破5356萬。根據易觀智庫統計數據,2020年6月底,“漲樂財富通”月活數已突破911萬,位居證券公司類APP第一名。
類似地,國泰君安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集團財富管理業務優化組織架構、加快轉型升級,加強中高端客戶服務,優化產品銷售機制,推動分支機構轉型和數字化平臺建設。海通證券介紹,該公司始終秉承信息化的發展戰略,已成為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探索者、先行者之一。報告期內,海通證券積極推進數字化運營平臺建設與應用,進一步提高線上運營能力。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光大證券(行情601788,診股)同樣動作頻繁。在半年報中,光大證券提出,2020年上半年其經紀業務持續從單一通道模式向“經紀+財富管理”雙輪驅動模式轉型,打造以客戶關系、團隊建設、產品實施、工具支持四大模塊組成重點推動的“客戶服務體系建設”工程,利用金融科技打造高效、集約、智能的“智慧支撐體系”,通過賦能客戶、賦能展業、賦能運營、賦能管控,推動實現科技引領業務。
銀河證券則在半年報中表示,報告期內,其財富管理業務堅持“+互聯網”,大力推進“網上銀河”和“智能銀河”建設,網上交易占比達99%以上;全面推進財富管理業務轉型,提升服務能力與質量,努力打造一站式金融綜合服務平臺。
此外,即便是未在半年報中直接表示“數字化財富管理”,但“科技賦能”、“金融科技”等描述在各家券商的財富管理板塊中同樣不可或缺。從內容上看,頭部券商通過加強數字化運營,在獲客和轉化方面提升明顯。例如,光大證券即在半年報中表示,上半年其累計新開戶21萬戶,同比增長23%。
基金投顧業務全新啟航
在財富管理轉型之路上,各家券商各有法寶。其中,基金投顧業務試點的落地,被業內譽為財富管理行業的重要里程碑,將加快推動財富管理行業向買方投資顧問模式轉型。
2019年10月,證監會下發《關于做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按照“試點先行、穩步推開”的步驟實施,各家券商也開始積極籌備申請。此后,不同行業的基金投顧試點名單也陸續“揭盅”。在證券行業中,銀河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申萬宏源、華泰證券、國聯證券(行情601456,診股)7家券商搶獲先機。
從今年3月初名單公布,到試點券商獲得地方證監局的展業批復、試運行,基金投顧業務目前還處于萌芽期。在半年報披露中,上述7家券商均列明試點獲批的喜訊,且有部分券商曬出基金投顧的初步成績。
例如,銀河證券在半年報中介紹,其獲得券商首批公募基金投顧試點資格?!柏敻恍?基金管家”項目于2020年5月15日上線,截至報告期末已向25家營業部開放,成為北京轄區內第一家業務上線券商、行業第一家業務上線大型券商。截至報告期末,“財富星-基金管家”累計簽約客戶1270人,累計委托資產2400萬元。
早在今年4月,國聯證券就曾“官宣”推出業內首單基金投顧業務。在此次半年報中,國聯證券介紹稱,作為首家展業的券商,其將基金投顧業務作為財富管理轉型的重要抓手。截至報告期末,國聯證券基金投顧從業人員474人,基金投顧業務簽約總人數5,150人,授權賬戶資產規模5.36億元。
國泰君安表示,其在業內首批獲得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資格,目前已完成驗收并正式展業。華泰證券則稱,報告期內,該集團獲得試點開展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資格,積極推進業務籌備工作,促進投資顧問賣方服務向買方服務轉型。中金公司介紹,作為第一批取得基金投顧資格的券商,其將積極籌備推出面向大眾富??蛻舻馁I方投顧投資解決方案。
平安證券研究團隊指出,基金投顧從制度上建立了以客戶利益為核心的財富管理新模式,可以實現對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的再平衡,可以進一步推進財富管理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可以更加激發市場的活力?;鹜额櫟牡絹?,是財富管理行業的催化劑,未來將產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
在證券行業的7家公司之外,目前的18家試點機構中,還有5家基金公司(華夏基金、嘉實基金、南方基金、易方達基金、中歐基金)、3家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螞蟻基金、騰安基金、盈米基金)和3家銀行(平安銀行(行情000001,診股)、工商銀行(行情601398,診股)、招商銀行(行情600036,診股))。在“銀證基”同臺競技之下,各家券商能否在基金投顧的江湖上殺出重圍,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