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離婚”買房?沒門!深圳出大招封堵炒房漏洞 銀行辦房貸要查婚姻信息
利用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辦理假離婚辦房一直都很有市場,不過現在這一民間方案有可能作古了。
9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銀保監局、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聯合下發通知,將建立婚姻信息查詢機制,完善個人住房貸款管理。
通知提出,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進一步完善房地產信息平臺功能,通過省數據共享機制為商業銀行提供購房人婚姻登記(含結婚、離異)信息的查詢便利。
通知要求,商業銀行辦理個人住房貸款業務,應通過房地產信息平臺,查詢借款人婚姻狀況和購房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成員名下在深圳市擁有的住房套數,作為貸款審核依據,有效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要求。同時,商業銀行要據此做好相關業務流程和管理制度的配套調整。
漏洞
深圳早就開始限購,對家庭購買第二套房有稅費和首付比例上的限制,比如二套房契稅3%,首付比例提高到70%。
這就導致不少想買第二套房,又沒有資金實力的家庭,要從婚姻關系上想辦法,一種辦法是真離婚,一種是假離婚,真離婚比較容易理解,假離婚則比較隱秘,一般中介會主動告知。
假離婚的意思是,在淘寶等平臺花上百十元買一個假離婚證,將假離婚證出示給貸款銀行,這樣購買的第二套住房,就可以做成3-5成首付。在辦理稅務登記時則不用出示離婚證,按婚內第二套房交納。這一點外界很難得知,但是在行業內是公開秘密。
假離婚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銀行審核這一關非常松懈,銀行并不關心貸款人是否二婚,只關心流程是否能順利走完,放款是否安全,銀行即使知道是假離婚證也不會主動拆穿,有時還會主動配合,畢竟買二套房的算是優質購房者。
另一方面,流程能夠走通,也在于婚姻關系屬于民政部門管轄,這些信息彼此還處于割裂狀態,不同省市之間也不會共享,所以才會有重婚等問題發生。而貸款記錄則在銀行系統內打通,非常方便查詢,所以很少有人能在貸款記錄上造假。
假離婚和真離婚相比成本更低,而且不傷害夫妻雙方感情,所以通過假離婚購房者,應該遠遠超過真離婚購房者。今年5月份,深圳曾報道離婚率大增,一般認為都是為了買房,實際上深圳離婚人群中有一部分是為了買房。
人行深圳的最新規定,將責任歸給了放貸的商業銀行,商業銀行要查詢婚姻狀態和購房家庭住房套數,這無疑會堵住漏洞,不過這個規定沒有說明違規處罰措施。
收緊
深圳今年上半年房價大漲后,在7月15日出臺新政,被稱為史上最嚴,主要是打上了遷戶口買房補丁,規定外地戶籍交5年社保可買房,本地戶籍3年社保可買房,夫妻離異的,任何一方自夫妻離異之日起3年內購買商品住房的,其擁有住房套數按離異前家庭總套數計算。
在隨后7月30日公布的深圳市房地產調控“新八條”細則中亦提及,夫妻離異的,任何一方自離異之日起3年內購買商品住房的,按離異當日(以《離婚證》登記時間或法院判決書生效時間為準)原家庭擁有的住房總套數計算。購房之日前3年內有兩次以上(含兩次)離異記錄的,追溯3年內所有離異記錄,其擁有的住房套數按購房之日前3年歷次離異時家庭總套數之和計算。
從實際操作上看,目前華強城市花園等項目,已經開始矯正離婚買房的歷史漏洞,這些項目實行積分制,婚后無房積分要大于單身和離異,夫妻雙方社保積分要遠遠大于單個購買者。這個政策其實鼓勵和保護了婚內群體購房。
但是如果婚姻數據沒有在不同部門間打通,始終就會給一些投機者機會,從而對其他遵紀守法者不公。人行深圳支行的規定,從目前看就是堵漏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