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市電商風云榜:番位洗牌加劇 龍頭地位穩固
2020年已過三分之二,疫情沖擊之下,經濟環境發生震蕩,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快速“補位”,電子商務行業迎來發展新契機,電商江湖風起云涌。
今年以來,電子商務企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截至2020年9月3日,全國范圍內共有260萬家電子商務相關企業。企查查數據顯示,1-8月,新增電子商務相關企業45.4萬余家。在這“百萬大軍”中,上市電子商務企業無疑是行業中最亮眼的明星。
根據Wind數據,《投資者網》對A股、港股、美股“電子商務”概念下上市電子商務企業(以下簡稱“電商企業”)進行梳理發現,我國上市電子商務企業有90家,涵蓋零售電商、跨境電商、生活服務電商、產業電商等類型。《投資者網》以2020年中報、二級市場表現為樣本,分別從營業收入、凈利潤、市值表現、股價漲跌、投資價值等方面對其進行深度剖析,展現上市電商企業風云變幻。
六成漲四成跌 上市電商企業分化鮮明
今年伊始,新冠疫情“黑天鵝”給各行各業發展帶來了空前考驗和壓力。與此同時,疫情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相應地,電商模式優越性凸顯,促使中國電子商務企業獲資本市場廣泛關注。
受益于行業加速發展,截至9月7日,有六成上市電商企業股價較年初出現上漲。美團、京東、拼多多、小米集團、御家匯(行情300740,診股)、阿里健康、蘭亭集勢等13家上市電商企業漲跌幅超100%;而良品鋪子(行情603719,診股)、微盟集團、跟誰學、中國有贊漲幅甚至超230%。
其次,有12家上市電商企業的漲幅在50%至100%之間,包含無憂英語、平安好醫生、芒果超媒(行情300413,診股)、有道、好想你(行情002582,診股)、南極電商(行情002127,診股)、焦點科技(行情002315,診股)等;漲幅在50%以內的企業有29家。
在90家上市電商企業中,從今年1月1日至9月7日,有36家企業的股價出現下跌。其中摩貝、趣店、*ST聯絡(行情002280,診股)、如涵、途牛、寺庫、新維國際控股、房多多、云集9家企業位于跌幅前列,股價下跌幅在-50.66%至-74.88%之間,其中摩貝跌幅最大,為-74.88%,趣店、*ST聯絡、如涵緊隨其后,跌幅分別為-67.09%、-62.53 %、-60.63 %。而其他27家上市電商企業的跌幅在0%至-50%之間。
上市電商企業漲跌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上市電商行業市值兩極分化鮮明的現狀。股價跌幅前十企業中,除了*ST聯絡(市值31.57億元)、*ST宏圖(行情600122,診股)(15.40億元)其余企業市值均不足6億元。在今年以來股價出現跌幅的36家中,有11家電商企業市值不足10億元、而市值超過100億元的僅有8家,其余17家市值在10億元至100億元之間。高市值企業仍保持股價上漲態勢,漲幅企業中有26家市值超百億。
美團市值超阿里居首位 座次洗牌加劇
數據顯示,截至9月7日,90家上市電商企業的總市值43197.05億元,其中市值在100億元以上的有8家;500億元至1000億元的有1家;100億元至500億元的有25家;其余56家均處于100億元以下,占比約62%。
上市電商企業總市值高達4萬億規模的同時,兩極分化也較為嚴重。市值最高者美團以14591.99億元位居市值榜首,遙遙領先,較2019年末市值增長了143.57%,并以一己之力在上市電商企業總市值中占比三分之一;而最低者摩貝,僅有1.38億元市值;途牛、寺庫、蘭亭集勢的市值均不足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領先的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臺”——美團用科技連接消費者和商家,業務覆蓋吃、住、行全方位需求,市場占有率超15%,其外賣業務收入是阿里巴巴的兩倍多,在外賣市場快速發展中占據核心優勢。作為電商龍頭企業,美團借助龐大的商家及消費者流量,在ToB及ToC端進行多元化布局,積極拓展業務邊界,成長空間仍然顯著。
上市電商企業也迎來洗牌期,電商強者在爭奪市場龍頭地位,美團、阿里、小米集團、京東、拼多多等企業雖角逐榜首激烈,卻延續江湖地位,穩居前列。此外,有四成企業市值較2019年年末出現下降,市值座次降級,甚至還有兩家在美上市電商企業已在今年上半年摘牌退市。例如,19個月登陸納斯達克刷新全球最快IPO紀錄、國際資本市場的中國新零售咖啡第一股——曾頭戴耀眼光環的瑞幸咖啡,在今年5月因造假風波被美國斯達克交易所要求摘牌退市。
此外, “中國美妝電商第一股”——聚美優品完成私有化,于今年4月從紐交所黯然退市。其最高市值一度達385億元,退市時股價僅剩下15億元左右,跌去了370億元。在美上市6年,從曾經無限風光,到跌落退市,過程令人唏噓。
前赴后繼,生生不息。電商企業對上市的推崇從未止息。雖然有電商企業在這個賽道上跌倒,但從來難以阻斷企業的發展野心和上市熱情。例如,良品鋪子搭上互聯網電商的快車道,在今年2月在上交所上市,成為高端零食第一股、上市電商新入局者。
自上市以來,良品鋪子以280.77%的漲幅領漲行業,也獲得投資機構的認可。招商證券(行情600999,診股)研究表示:“良品鋪子維持線上全平臺發展,渠道結構趨于京東等高端電商,阿里賦能新零售并不斷加強創新;線下開店空間大,跑馬圈地階段成長有望加速。經銷商roe高、加盟意愿強,良品掌控經營核心,可復制性強。”招商證券、天風證券(行情601162,診股)、中信證券(行情600030,診股)、光大證券(行情601788,診股)、開源證券等多級研究機構給予良品鋪子“買入”或“增持”評級。
在評級機構一致看好良品鋪子投資價值的同時,其盈利能力卻出現下降。半年報顯示,良品鋪子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10億元,同比微增3.02%;歸母凈利潤為1.61億元,同比下降17.56%,扣非后歸母凈利潤1.36億元,同比下降12.90%。
90家上市電商半年總營收近萬億元
良品鋪子的上市首秀并不理想,但其業績下降并非孤立。
2020年上半年,近六成上市電商企業出現歸母凈利潤下滑或虧損,31家企業出現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均雙降的情況。數據顯示,2020年1-6月,90家上市電商企業的歸母凈利潤合計為228.19億元。(注:截至2020年9月8日,包括阿里健康、攜程網、如涵、摩貝在內企業尚未公布2020年1至6月財報)
在90家上市電商企業中,歸母凈利潤排名前十列的企業分別為阿里巴巴(507.53億元)、京東(175.19億元)、小米集團(66.62億元)、好想你(22.56億元)、唯品會(22.22億元)、芒果超媒(11.03億元)、小商品城(行情600415,診股)(7.20億元)、美團點評(6.31億元)、前程無憂(5.82億元)、南極電商(4.31億元)。
2020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虧損的上市電商企業有39家。歸母凈利潤虧損前十企業分別為拼多多(-50.19億元)、國美零售(-26.23億元)、新東方在線(-7.42億元)、*ST宏圖(-5.48)、微盟集團(-5.44億元)、美邦服飾(行情002269,診股)(-4.78億元)、貓眼娛樂(-4.31億元)、有道(-4.27)、途牛(-3.49億元)、趣店(-3.07億元)。
從營收來看,上半年,90家上市電商企業的營收總額達9925.02億元。上市電商企業營收格局涇渭分明,強者恒強。其中京東、阿里巴巴、蘇寧易購(行情002024,診股)、小米集團4家企業的營收超1000億元,分別為3472.59億元、2680.65億元、1184.24億元。營收在500億元至1000億元的企業為0;在100億元至500億元之間的企業有9家;在50億元至100億元之間的企業有11家;10億元至50億之間的企業有35家;其余27家企業營收不足10億元。
無論是營收還是歸母凈利潤,上市電商企業的表現均存在較大差異,這或許與其行業屬性及自身體量有著較大的關系。近年來,人們消費習慣由線下向線上轉移,疫情加速電商的市場滲透率。隨著市場環境逐步改善,依靠平臺供應鏈及物流能力,電商行業迅猛發展。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3萬億元,同比下降11.4%,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逆勢增長14.3%,達到43481億元,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占比由2019年末20.7%提升至25.2%。由此來看,電商未來發展空間值得期待。
伴隨著電商快速發展,無論是生活服務、零售,還是產業企業,均積極布局電商業務以謀求與時俱進保持增長。生鮮、母嬰、服飾、酒類、醫藥等電商的品類也愈加豐富,領域不斷拓寬,各行企業均試圖躋身電商賽道,在這個巨大額紅利市場上分一杯羹。各家企業在電商領域的持續發力,也將使電商行業迎來新戰場。
江湖依舊,風云變幻。江湖爭霸勢必是一場持久戰,笑到最后的,才是最終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