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從來就沒有高收益低風險的金融產品
核心要聞:
為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加大金融消費者教育,讓消費者知道從來就沒有高收益低風險的金融產品,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詐騙。
----------
9月14日,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在銀保監會新聞通氣會上表示,截至8月末,全國在運營的網貸機構只剩15家,較2019年初下降99%,借貸余額下滑超80%,出借人較2019年初下降88%,借款人較2019年初下降73%。網貸機構數量、借貸規模、參與人數連續26個月下降,風險持續收斂。
該負責人表示,雖然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取得決定性進展,但后續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難度更大,剩余機構的“三降”問題進展緩慢,網貸機構退而不清問題依然突出。下一步要徹底開展風險整治工作,如期完成整治收官工作,將處置存量風險作為核心工作來抓,提高資金的清償率和返還效率;地方要加快落實機構轉型試點工作,加快轉型進度;加大惡意逃廢債的打擊力度,目前已有200余家網貸機構接入央行征信系統和百行征信;研究建立互聯網金融監測長效機制,堅決落實金融業務要持牌經營的要求。
近年來,銀行業保險業消費者權益保護領域主要存在以下突出市場亂象:一是銀行理財、信用卡業務領域的亂象較多,如一些信用卡業務存在透支額度與強制分期掛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費者的成本。二是銀行業與第三方機構合作的問題凸顯,第三方機構通過引流、導客加大了消費者的綜合融資成本。三是部分信托產品嵌套復雜。四是個別消費金融公司息費過高。五是保險誤導銷售仍然是“頑疾”,如夸大承保范圍等。六是產品設計過于復雜,消費者無法理解等。
該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為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銀保監會也加大金融消費者教育,目的是讓消費者知道從來就沒有高收益低風險的金融產品,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