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執期市上漲“牛耳”,OPEC月報釋放悲觀信號
核心要聞:
國內夜盤期貨收盤,多數品種收漲。OPEC再次下調全球原油需求預期和疫情導致需求減弱的擔憂不減,油脂油料板塊成為市場上“最亮的星”,漲幅榜的前八名中相關品種占了六席。
----------
昨晚國內夜盤期貨收盤,多數品種收漲。鄭醇漲超3%,棕櫚漲超2%,鄭棉、焦炭等漲逾1%,豆二、鄭油等小幅上漲;純堿跌超2%,玻璃跌超1%,菜粕、PVC等小幅下跌。
OPEC再次下調全球原油需求預期和疫情導致需求減弱的擔憂不減,但美元走弱、股市上漲的支撐較強。WTI 10月原油期貨收跌0.2%,報37.26美元/桶,上周累跌6.1%。布倫特11月原油期貨收跌0.22美元,跌幅大約0.6%,報39.61美元/桶,上周累跌6.6%。
OPEC月報稱,8月OPEC原油產量增加76萬桶至2405萬桶/日,沙特產量增加47.5萬桶/日至889.2萬桶/日。OPEC月報將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預期從-906萬桶/日調整至-946萬桶/日。
截至今日凌晨收盤,美股標普500指數漲1.27%;歐洲Stoxx50指數漲0.08%;美元指數跌0.19%;WTI原油跌0.35%;Brent原油跌0.78%;倫銅漲0.96%;黃金漲0.87%;美豆漲0.10%;美豆粕跌1.05%;美豆油漲1.66%;美糖跌1.34%;美棉漲2.82%;棕櫚油大漲2.9%;CRB指數漲0.06%,BDI指數漲1.18%。
昨日,油脂油料板塊成為市場上“最亮的星”,漲幅榜的前八名中相關品種占了六席。其中,棕櫚油主力合約2101以4.24%的漲幅領漲商品市場,收報6096元/噸,豆二期貨主力合約2011上漲3.61%,收報3678元/噸,豆油期貨主力合約2101上漲3.31%,收報6998元/噸,豆粕期貨主力合約2101上漲2.77%,收于3118元/噸。菜籽粕期貨、菜籽油主力合約分別上漲2.59%、2.55%,收報2557元/噸、8806元/噸。
USDA9月報告利多推動油脂油料板塊上漲
“本周一,油脂、粕類大幅上漲的原因主要在于USDA9月報告偏多以及資金推動。”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劉佳偉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上周四公布的MPOB報告顯示,8月馬來棕櫚油庫存水平不及預期,導致棕櫚油期價止跌回升;另一方面,上周六凌晨USDA9月報告下調美豆單產和庫存。此外,市場傳言我國可能將糧食儲備寫入下一個五年計劃,以及天氣炒作因素再起,資金做多熱情較高。
事實上,今年5月初以來,三大油脂品種就持續上漲,中間經過幾次小幅回調,最近一次的回調行情出現在8月底,近期又重新向上走高。“我們用油脂指數/大宗商品指數來衡量油脂行情的α,可以發現,今年以來,油脂的α并不強,這與去年有本質的區別——去年7月份以后非洲豬瘟導致豆粕需求極差,油廠開機率被迫降低導致豆油走強,然后是10月份以后棕櫚油的故事。”魯證期貨研究所植物油首席分析師史恒昱說,今年5月份以后,國內市場也展開了一波對棕櫚油減產預期的討論,但是從節奏和幅度上看,棕櫚油的上漲并沒有大幅跑贏大宗商品普漲的β。此外,豆油和棕櫚油對大宗商品指數的比值也并沒有出現顯著的上漲。
“因此,市場一直在交易的是棕櫚油減產、豆油收儲、通脹預期、進口菜籽少等油脂的利多因素,除了進口菜籽少以外,可能都不是驅動價格持續單邊上漲的核心原因。上漲的主要驅動在于外圍,以及從宏觀配置角度買入油脂的投機資金的直接推動。”史恒昱說。
在他看來,本周一棕櫚油期價的大幅上漲是資金在豆棕價差偏高后從豆油到棕櫚油的遷徙造成的,向上的邏輯跟之前豆油的上漲基本沒有差別,但事實上棕櫚油自身的基本面沒有太大的變化。
“5月初棕櫚油開始上漲,5月底之后菜油表現強勢,近期豆油也在棕櫚油的帶動下不斷走強。棕櫚油上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5月初—6月中旬)的主要驅動因素是產地出口好轉和國內外宏觀氛圍的好轉;第二個階段(7月中旬—8月中旬)主要驅動是產地減產、需求持續偏好以及國內庫存低、期貨持續貼水現貨等因素導致期貨盤面走勢偏強。此外,受中加關系緊張、菜油倉單不足、貨權集中、期貨大幅貼水現貨等因素導致菜油走勢強勢,對油脂整體的上漲行情也有提振。另外,近幾個月豆油消費偏好、豆油收儲傳聞等也導致豆油庫存回升速度不及預期,對價格也有提振,而8月中旬以來美豆持續上漲也提振豆油進口成本。”劉佳偉說。
“8月份以后,油脂對大宗商品指數的相對強弱持續走強,與之前相比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在合并了蛋白的油脂油料市場整體對大宗商品指數估值偏低的情況下,5月份以后進口大豆供給和壓榨開機率持續處于高位對粕類形成的壓力顯然大于消費端更強勁的油脂,所以油粕比上漲是市場的選擇,是造成油脂被作為主要做多標的實現單邊持續上漲的關鍵原因。”史恒昱說。
大豆壓榨放緩、需求增加
與油脂品種的“一路高歌猛進”相比,油料近期的漲勢也較為突出。
“近期豆粕上漲主要受美豆上漲提振,在巴西大豆庫存偏低、報價堅挺以及國內豆粕消費偏好、進口大豆的政策環境較好、人民幣升值導致貿易商進口積極性較高等背景下,8月中旬以來美豆出口較好,且美豆部分產區出現干旱導致美豆優良率連續下調,市場預估9月USDA報告將下調美豆單產預估,資金做多熱情較高,此外,近幾日市場開始擔憂拉尼娜天氣影響南美大豆播種,美豆注入天氣升水,導致價格強勢突破1000整數關口。菜粕來看,目前處于水產的季節性消費旺季,近期現貨提貨量較好,國內菜粕庫存持續回落,尤其是顆粒粕庫存下降較快,導致菜粕供應壓力減輕,基本面也有所改善。”劉佳偉說。
長江期貨分析師韋蕾表示,9月USDA報告如期下調美豆產量和庫存,不過市場交易點集中在中國購買增加將令美豆庫存收緊程度超過9月USDA預估,受此影響,美豆主力價格攀升至1000美分高位,也帶動連盤豆粕01合約突破3100元/噸。“韋蕾認為,美盤即將面臨收割壓力,但南美播種季來臨,現階段大豆的炒作題材更多轉向中國需求和拉尼娜對南美產量的不利,預計美豆維持震蕩偏強走勢,繼續提升國內豆粕成本;此外國內9—10月進口大豆季節性減少,大豆壓榨有望放緩,而養殖需求確定性增長,豆粕高庫存預計去化,整體豆粕期貨底部支撐強勁,關注產區天氣、中美貿易關系。”她說。
據了解,國外方面,由于美國產區天氣干旱,USDA9月報告下調美豆的單產,同時調高了美陳豆出口及壓榨預估導致陳豆庫存下降幅度超過此前預期,令美豆庫存下滑超預期,其中美豆單產預估51.9蒲,低于上月53.3蒲,高于上年47.4蒲;產量43.13億蒲,低于上月44.25億蒲,但高于上年35.52億蒲;期末4.60億蒲,低于預期4.61億蒲和上月6.10億蒲以及上年5.75億蒲。
“隨著美豆11合約漲至1000美分高位,價格面臨著預期兌現以及尋求新的交易點。目前來看,美豆實現豐產仍是大概率事件,9月下旬將逐步上市,收割壓力會抑制價格,但中國強勁需求以及拉尼娜天氣炒作也會支撐價格,截至9月3日當周,2020/2021年度美豆累計出口2988萬噸,完成66.5%,出口中國1547萬噸,占美豆出口52%,較前一周增195萬噸。另外現在市場炒作拉尼娜天氣,拉尼娜年份通常意味著巴西南部和阿根廷北部在生長季會出現天氣問題。當前巴西大豆庫存見底,國內供應高度依賴美國市場,如果南美大豆產量再出現不利,將繼續推動美豆去庫存,預計美豆維持振蕩偏強走勢。”韋蕾說。
國內方面,在韋蕾看來,豆粕供應壓力有望緩解。8月大豆壓榨量增加而下游提貨放緩,豆粕庫存增加至114萬噸高位,但9—10月大豆到港會季節性下滑,9月份進口大豆預計到港901.2萬噸,10月份850萬噸,11月預估800萬噸,低于7—8月的1000萬噸水平,預計9—10月大豆壓榨會放緩,而且美豆成本抬升,進口利潤惡化也不利于國內遠期買船。需求方面,國家政策支持生豬復產和高利潤刺激,規模企業積極補欄,生豬產能逐步恢復;同時,肉雞、蛋禽、生豬養殖利潤較好,蛋禽肉禽存欄維持高位,飼料需求呈現增長態勢。根據中國飼料工業信息網數據,2020年7月,飼料總產量2190萬噸,環比增長7.3%,同比增長16.0%;7月份豬飼料產量701萬噸,環比增長10.3%,同比增長36.8%。蛋禽和肉禽飼料產量分別為281萬噸和795萬噸,環比分別增長2.0%和2.7%,同比增長12.8%和9.6%。根據天下糧倉的數據,測算8月豆粕表觀消費680萬噸,同比增加13%,在大豆壓榨放緩而需求增加背景下,預計9—10月豆粕庫存逐步去化。
油脂品種的漲勢能否延續?
在劉佳偉看來,油脂近期市場分歧較大,驅動油脂上漲的基本面因素有所弱化,目前提振價格的因素更多的體現在市場情緒上,預計油脂繼續上漲空間不大,不建議繼續追多油脂,但做空的時間點可能還需等待,四季度之后可能存在趨勢性做空的機會,建議后期油脂走勢重點關注棕櫚油供需基本面、油脂油料資金情緒、宏觀氛圍和原油走勢。
“從棕櫚油供需來看,目前產地和國內庫存均處于偏低水平,對價格有支撐,但棕櫚油產量有逐漸恢復的跡象,而主要進口國印度疫情較為嚴重、油脂庫存也有所回升,預計對產地出口有所拖累,棕櫚油產地供需基本面邊際轉弱。從大周期來看,本輪棕櫚油價格上漲始于2019年10月初,且本輪棕櫚油價格上漲類似于2015—2016年的上漲行情,上一輪棕櫚油上漲周期為一年,如果按照此輪上漲周期也為一年來推算,預計棕櫚油強弱的轉換時間點已經逐漸臨近。”劉佳偉說。
“最近這段時間,市場有兩個新的變化,一是美豆居然在接近收獲的時候開始了天氣炒作,造成粕類開始大幅走高;二是人民幣持續升值的速率有所放緩,這可能會造成大宗商品市場的上漲短期內失去之前一直延續過來的支撐。后者更多地可以被歸納為宏觀風險,短期內商品大幅向下的概率和空間都不太大。”史恒昱說,像昨日這樣蛋白和油脂雙雙大漲的情況出現,會導致盤面榨利快速提高,這種情況恐怕不可持續。油粕比的蹺蹺板效應會在榨利上漲到一定程度后發揮作用,限制油脂和粕二者其一的漲幅。在當下,按基本面的相對強弱排序的話,菜油>棕櫚油>豆油,可能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