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馬云全國青年企業家峰會演講全文一覽(2)
第三,全局觀。希望大家看清大局,知道自己在大局里面擔當什么樣的角色,發揮如何的作用,創造什么樣的價值,才會有自己的戰略定力。很多企業在過去幾年很困難,都在埋怨政策、銀行,但是很多企業從來沒有埋怨過自己,很多企業曾經很成功過,他們把錢用去做自己非自己主義的投資,以為會做企業就會做投資,做投資和做企業是兩回事,很多人認為自己是銀行出來就會做投資,做銀行和做投資又是兩回事。所以我想每個企業只有明白自己在整個大局中的價值鏈,自己企業的價值點,你才能真正懂得戰略的堅持和戰略的堅定。什么是堅持,什么是估值,堅持是團隊的,固執是以我中心,我的,如果在公司里爭論的時候發現所有人講我的時候,那是頑固,是固執,講我們的時候才是真正的堅持。
我覺得企業家具備未來觀、全球觀、全局觀以后,面對今天暫時的迷茫和困難就會顯得非常冷靜和清醒,并且會采取行動,抓住機會,自覺的認為今天世界 面臨三個巨大無比的戰略性機會:一個是數字變革,二是中國強大的內需,三是新一輪的全球化開始。所以青年企業家是真正跨時代的一代企業家。
第一個戰略機會就是數字化。疫情以后很多人特別的迷茫,覺得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我覺得這世界在所有不確定性中有幾項非常確定,一個是整個國家數字化方向非常確定。這個國家和這個世界一定會走向數字化。第二個確定是未來十年,傳統行業數字化的確定性。我個人這么堅定認為也是在公司退休之前推進整個公司未來十年是傳統行業數字化的最后十年,如果今天不變革,十年以后可能就是數字脫貧的對象。數字化已經成為這個社會勢不可當的一次變革,疫情沒有改變這個趨勢,反而加速這個趨勢。這次疫情也正在把原來很多應急技術變成日常技術,今天全社會的數字化就像20年以前企業是否加入互聯網,100年前是否聯上電顯得更為重要,以前很多企業用互聯網營銷、互聯網管理、互聯網運營,只是讓企業活得更好,而今天數字化是讓企業能夠活下去的關鍵。這次很多問題暴露出來了,制造業也好、物流也好、零售也好、醫療健康也好,各個行業的數字化水平遠遠不夠,今天的困難就是未來的預言,數字化辦公、數字化教學、數字化生產,未來做不到這些,我相信企業會顯得越來越難,不是每家企業都需要轉型,但是每個企業都必須升級,數字技術是每個企業都必須要有的一次升級。
未來的數字化最大的受益者不是互聯網企業,而是用互聯網改造自己的企業,天使投資也好、風險投資也好,我希望這些天使投資、風險投資不要把目光僅僅放在互聯網公司上,不要把他們都放在互聯網的題材上,未來真正的機會是那些用新技術、用互聯網技術改變自己的傳統行業,而不是互聯網本身,技術本身。
今天大批的企業、大量的行業還很傳統,還沒有從數字化當中受益,越是距離技術遠的行業,越是沒有被技術改造的行業機會越大。
如果我自己要重新創業,一定不會在互聯網行業里面,20多年以前做互聯網是大家不相信我們這些人,我們堅持20年走到現在,今天的互聯網行業,所有聰明人都在這個地方,今天的傳統行業有聰明人,但是真不多。我們進入那個行業只要技術增加一點點,科技投入一點點,人才組織架構做得好一點,這種增長是確定性的增長。剛才廣昌也講到,中國最落后的行業是農業,農業中無論是資金、技術、人才、組織架構,我覺得里面的機會是巨大的。
數字化對每個企業的挑戰都有,但是數字化對企業真正的挑戰是領導力的挑戰,是遠見的挑戰,也是組織能力的挑戰,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不是公司設一個電商部門就可以負責任,而是一把手的責任,是一把手有沒有從根本上有數字技術改造研發過程、生產過程、管理過程、營銷渠道,所以過去很多企業一談到技術投資就考慮設備上的投入,原材料的投入,流水線的投入,今天不管是年輕企業,還是傳統的企業,真正需要投入的是對于員工的投入,對于組織建設的投入,對于數字化理念的投入,如果產品賣不動,就要用數字化的手段檢查一下是不是需求發生變化了,而不是一個勁靠賣廣告贏得未來。如果能研究未來,并且能從未來出發,我相信我們絕對不會把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對立起來。其實沒有所謂的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之分,只有面向未來的經濟和留在過去的經濟之分,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是一體兩面,否定數字經濟就是斷送實體經濟未來的機會。
未來一切實體經濟都會數字化,一切數字經濟都會實體化,不要認為自己的企業過去成功了,未來就肯定會成功,不要因為過去自己很厲害就不去研究未來,不保持開放的心態,就憑過去一點點經驗做了很多判斷。所以我發現有些人不斷講一些看起來很正確,這是很負責任的。
未來十年,數字、技術將重新定義制造業、服務業、零售,包括新的技術、新的字資源,我們要把數字經濟看作不是顛覆你,而是重新定義零售、制造、技術、資料、原材料,甚至組織架構。
第二,我們的內需還遠遠沒有發掘。撬動消費是巨大的戰略性機會,也是在座所有青年企業家真正的機會所在。我們14億人口的內需遠遠沒有被挖掘,數字技術的發展會讓中國內需進出全新的階段,過去美國人是靠3億人的內需撬動世界經濟,未來是中國14億人口的內需會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不要看今天有問題,從未來來看這是巨大的機會,內需消費不僅僅是富人的消費,低收入人群的收費才是實實在在可持續的內需力量。互聯網的數字經濟正在聚集這種強大的內需力量,中國三四五線城市有巨大的市場和潛力,這就是撬動下一波經濟發展的巨大發動機。
過去美國憑借全球市場誕生了很多世界級的品牌,今天在貿易戰的背景下,中國應該依靠自己強大的的內需機會,肯定會誕生大量的國內品牌,關鍵是你是否用變革的方式,創新的方式,挖掘內需。
這幾年在賣得很火的體重機,以前是設計150公斤,但是發現現在男人都不稱體重的,只有女人才稱,現在稱豬都不用稱體重了,所以很多商家從需求上研發了體稱,就五六十塊錢一個,賣得非常好。疫情期間很多工程停工了,挖掘機也賣不出去,但是有一種挖掘機的出口在上半年訂單超過了120%,因為疫情期間很多人關在家里,時間長就去折騰房子,挖挖花園、折騰房子,一米寬,原來是玩具型的挖掘機,現在可以直接開到臥室里面挖地板,整理花園在國外這個需求反而越來越大。
內需消費是中國發展觀念的一種升級,我們必須要把內需消費當作一種強大的新的生產力,必須政府、社會要建立相應的生產關系保障整個內需的發展,促進整個內需發展變成讓整個中國經濟向一個發展的關鍵支柱。我們要相信年輕人,相信這個國家會理性消費,相信這個國家都是因為我們相應政府保障,今天再提內需,必須要有相應的生產關系,部門設置、人員考核確保這個國家的內需得到正確的發展。
第三,全球化,我認為剛剛開始。今天的問題不是全球化導致的,是全球化不完善導致的。過去的全球化是工業時代的全球化,是20%的發達國家和大公司在主導全球化,有80%的發展中國家、小企業、年輕人沒有真正的參與進來。疫情讓全球化停止的時候,很多人認為疫情讓全球化停滯,我認為真正的全球化才剛剛開始。我們原來把全球化想得太為簡單了,認為賣點東西全世界做點貿易就是全球化,真正依靠科技提升供應鏈效率,為當地國家創造就業,創造獨特的價值,這樣的企業才是真正具備全球化的能力。
這幾天我在看國內網上自己自行車在全世界賣瘋了,線上出口到西班牙和法國,線上一個月出口比去年一年還要多,這就是全球化帶來的機會。這中間最關鍵還有全球物流,現在已經能夠從這生產送到歐洲三天到七天,所以我覺得我們要思考用新的方法、新的技術、新理念創造價值,而不是利用當地的勞動價值,任何一個國家都希望自己的工人工資高起來,如果不讓工人工資高起來,我相信產品是不會好起來的。所以我們一定不是靠成本的角度,不是掠奪資源的角度,而是創造價值,為當地創造就業,在當地納稅,只有這樣在有全球化的思考。企業家一定要出去走,我們出去不是一定要做生意,而是打開視野,而是去培養全球視野。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疫情過后我們希望更多的年輕企業家到全世界看看,去感受去體會,我們很多企業家覺得我不懂英文,其實懂不懂外語并不重要,理解是尊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體制,不同的宗教顯得尤為的重要,毛主席不會講英文,尼克松不會講中文,但是他們在48年以前做了人類最了不起的全球化的決定,中美建交,關鍵是要體驗不同語言背后的文化樂趣。擁有全球化、全球化思考的能力,懂得尊重多元文化,學會欣賞不同,適應不同,融入不同,過去我們中國人出去,中國企業家以前出去,觀念出去,我們經常找差距,現在發現很多企業家出去是在找感覺,這個地方不如縣政府,這只會讓我們越來越落后。
世界在發生劇烈的變化,技術也在發生快速的變化,所有的變化都會深刻影響到我們每一家企業,所以青年企業家朋友們,明天我們的企業能走到哪一步,關鍵在于眼光,關鍵在于對未來的判斷,如果能夠把握變化,觀察到變化,就能夠把自己變成一家能夠適應變化,創造變化的企業。
再次謝謝大家,這些是我自己的觀點跟大家分享,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