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一個漲停一個跌停為什么虧了?這個簡單的問題你弄懂了嗎
很多股民朋友肯定都發現了這樣的一個現象:手上的股票吃了一個漲停和一個跌停,最終結果是股價并沒有回到原來的位置,而是比原來的價格略低一點。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里希財君就和各位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來用數學的方法來舉例說明。舉個例子,股民A以10元每股的價格買入了某只股票,之后股票先后經歷了一次漲停和跌停,按照發生的順序和漲停的幅度可以分為以下4種情況:
第一種:如果買的是主板或者中小板的股票,單日漲停和跌停的幅度都是10%,在先漲停后跌停的情況下,股票的價格變化過程為:
先漲停后的股價P1=10*(1+10%)=11元,再跌停后的股價為P2=11*(1-10%)=9.9元,相比原來的價格每股虧了0.1元,虧損比例為1%
第二種:如果還是以漲跌停的幅度為10%來計算,是先跌停后漲停的情況下,結果又是如何呢?
先跌停后的股價P1=10*(1-10%)=9元,再漲停后的股價為P2=9*(1-10%)=9.9元,相比原來的價格也是每股虧了0.1元,虧損比例為1%
第三種:如果買的是創業板股票,按照目前注冊制的規則,單日最大漲跌幅為20%,在先漲停后跌停的情況下,股票的價格變化過程為:
先漲停后的股價P1=10*(1+20%)=12元,再跌停后的股價為P2=12*(1-20%)=9.6元,相比原來的價格每股虧了0.4元,虧損比例為4%
第四種:買的還是創業板股票,在是先跌停后漲停的情況下,計算結果如下:
先跌停后的股價P1=10*(1-20%)=8元,再漲停后的股價為P2=8*(1-20%)=9.6元,相比原來的價格也是每股虧了0.4元,虧損比例為4%
從以上計算的結果來看,我們可以發現:不管是先漲停后跌停,還是先跌停后漲停,股票經過一個漲停一個跌停后,股價都會略微低于原來的價格,并且漲停和跌停的幅度越大,最后的新股價越低,虧損的比例越大。
另外,如果股票價格不是10元,而是100元,那么情況又會有什么不同呢?按照10%的漲跌幅來計算,結果如下:
先漲停后的股價P1=100*(1+10%)=110元,再跌停后的股價為P2=110*(1-10%)=99元,相比原來的價格每股虧了1元,虧損比例也是1%
如果按照20%的漲跌幅來計算,結果如下:
先漲停后的股價P1=100*(1+20%)=120元,再跌停后的股價為P2=120*(1-20%)=96元,相比原來的價格每股虧了4元,虧損比例為4%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只要存在漲停和跌停的幅度限制,股票經過一個漲停一個跌停,一定會出現一定的虧損,虧損的比例取決于漲跌幅的高低,而與股價的高低無關,如果像科創板一樣沒有漲跌幅限制的話,應該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