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狀況頻發!接種后又被確診,發生了什么?
核心要聞:
張文宏在上海交通大學表示,在中國,老百姓一直問今年冬天有沒有第二波疫情,對此他表示:第二波是必然的。事實上,第二波已經有卷土重來之勢。形勢依然相當嚴峻。生物醫藥板塊最近的表現也在持續向好中。生物醫藥ETF已經收出五連陽。
----------
全球新冠確診已經來到3800萬人以上,但一直被寄予厚望的新冠疫苗卻狀況不斷。
綜合外媒報道,強生公司(Johnson&Johnson)于當地時間周一晚上表示,在一項臨床試驗參與者遇到無法解釋的疾病后,其Covid-19疫苗研究被暫時中止,這是領先的醫藥開發商第二次在激烈的競爭中暫停了該試驗。該參與者的疾病正在接受評估,將在進一步調查后分享更多信息。
無獨有偶,有自愿者接種了阿斯利康(AstraZeneca)生產的疫苗之后,出現了無法解釋的神經系統癥狀,促使其在9月初暫時停止試驗。西班牙一名護士接受英國牛津大學開發的新冠疫苗人體測試,在近日被確診新冠。
截至目前,似乎只有中國國藥集團的滅活疫苗希望最大。根據昨天《科創板日報》報道,國藥集團的新冠疫苗已經在北京和武漢兩地開放“小范圍”預約接種,具體可以通過國藥集團官網或掃描國藥集團提供的二維碼進行預約。預約者在約2周后收到通知,并到指定地點注射。
張文宏教授曾說,新冠疫情爆發第二波已成必然,而且這個冬天11-12月份可能性最大,應該提高警惕。隨著時間點臨近,海外疫苗狀況頻發,中國疫苗則走到臨門一腳,醫藥股是否會再次站上風口呢?
醫藥巨頭頻頻受挫
據彭博社消息,當地時間本周一晚上,老牌醫藥巨頭強生公司(Johnson&Johnson)表示,在一項臨床試驗參與者遇到無法解釋的疾病后,其Covid-19疫苗研究被暫時中止,這是領先的醫藥開發商第二次在激烈的競爭中暫停了該試驗。該參與者的疾病正在接受評估,將在進一步調查后分享更多信息。
強生說:“我們致力于在候選疫苗的整個臨床開發過程中提供透明信息,不良事件-疾病,事故等-甚至是嚴重的事件,也是任何臨床研究(尤其是大型研究)的預期組成部分。”
盡管制藥行業經常會進行后期測試,但強生公司的中斷可能會導致對安全性的擔憂,因為Covid-19疫苗研究今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通常需要數年的疫苗研發過程被壓縮成幾個月,而政客們希望迅速解決這一大流行病,這已經阻礙了經濟增長并擾亂了日常生活。
疫苗專家兼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教授邁克爾·金奇(Michael Kinch)說,強生的停頓是一個好消息,因為這表明保護公眾的監管措施仍然有效。需要更多信息來確定強生疫苗的問題是否與阿斯利康試驗參與者所患疾病有關。
在阿斯利康(AstraZeneca)事件中,接受疫苗接種的一名試驗對象出現了無法解釋的神經系統癥狀,促使其在9月初暫時停止試驗。盡管此后在英國,巴西和南非恢復了試驗,但美國的工作仍然暫停。
強生的挫折將加劇人們對于疫情的擔憂,因為全世界正急切地等待一種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這一病毒已使全球超過3800萬人患病。同時,強生的中止提醒人們,盡管有政界人士和政府承諾Covid-19的克星即將來臨,但成功將產品推向市場還需要多長時間。
目前,尋求疫苗已成為一個政治話題。一些觀察家擔心,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渴望在大選前批準注射疫苗可能會破壞科學進程。特朗普一再宣布與他的政府高層科學官員相抵觸的目標。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幾個月來一直在努力為尋求快速上市的疫苗制定明確的標準。該機構在10月初表示,在審核任何疫苗緊急使用授權申請之前,將需要兩個月的安全數據。
除了強生和阿斯利康的挫折之外,號稱全球最先進的新冠疫苗也至少有過兩次挫折了。近日,據英國媒體報道稱,西班牙一名護士接受英國牛津大學開發的新冠疫苗人體測試,在近日被確診新冠。據了解稱,這位醫護人員之前表示自己能夠成為測試人員很開心,他認為“結束這一惡夢唯一的辦法就是接種疫苗,還提到他作為公民和護士,是必須要盡自己所能的”。這名護士被確診后,發文稱,目前他正在房間里進行隔離,希望疫苗能幫我打敗病毒。雖然無事可做,但至少我現在感覺還不錯。此前,牛津疫苗因動物測試未過關而暫停過。
中國疫苗臨近
根據WHO統計,截至10月2日全球有超過190種候選疫苗正在研發,其中42種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10種疫苗進入Ⅲ期臨床。我國的多種疫苗研發處于國際第一方陣,其中國藥中生滅活疫苗(武漢所和北京所兩款)、康希諾/軍科院腺病毒載體疫苗、科興中維滅活疫苗進入Ⅲ期臨床,與海外合作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康泰/阿斯利康/牛津大學)、mRNA疫苗(復星/輝瑞/BioNTech)亦進入Ⅲ期臨床。
這其中,國藥集團的兩款滅活疫苗又走在最前面。國藥集團旗下的兩款滅活疫苗已于今年7月初進入臨床三期試驗,根據國藥集團董事長楊曉明第十三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的講話,稱國藥集團新冠疫苗的進展速度比預期要快,有望在2020年底上市。楊曉明表示,目前等于99步已經走完了,離最后成功只剩一公里。
根據昨天《科創板日報》報道,國藥集團的新冠疫苗已經在北京和武漢兩地開放“小范圍”預約接種,具體可以通過國藥集團官網或掃描國藥集團提供的二維碼進行預約。預約者在約2周后收到通知,并到指定地點注射。
不過,券商中國記者并未在網上找到上述類似的小程序,相關的二維碼據說也已經刪除。據市界報道,前上海疾控中心資深疫苗專家陶黎納對表示:”目前應該算是應急接種,而且官方也沒有發布確認的消息“。
除了國藥集團的滅活新冠疫苗外,康希諾的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早在六月底就獲得了部隊特需藥品批件,用于部隊內部,一定程度上這應該也屬于 “應急使用”。
醫藥股再迎一波風口?
9月20日下午,張文宏在上海交通大學表示,在中國,老百姓一直問今年冬天有沒有第二波疫情,對此他表示:第二波是必然的。事實上,第二波已經有卷土重來之勢。
Worldometers世界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0月13日13時49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接近3805萬例,達到38049049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08.5萬例,達到1,085,482例。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全球最多,超過803萬例,達到8037789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22萬例,達到220011例。
截至上周日,在美國36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新病例的7天平均水平至少增長了5%。韓國疾病預防控制局的數據顯示,韓國周二報告了102例新的冠狀病毒病例,前一天則報告98例。英國確診病例再度急劇上升,歐洲多國新增創紀錄。
可以說,形勢依然相當嚴峻。在疫苗依然沒有推向市場的時候,特別是發達國家疫苗依然遙遙無期的時候,今年上半年瘋漲的醫藥股是否能夠再來一波呢?分析人士認為,存在這種可能性。
首先,十月份將迎來三季報。從半年報的情況來看,在三季報中,業績最為確定的公司應該來自生物醫藥、醫療板塊;
其次,從調整的力度來看,目前生物醫藥板塊的股價和估值都已經回到了七月初的水平,目前醫藥整體市盈率(TTM)在50倍左右;
第三,從事件來看,新冠肺炎疫情仍處于快速擴展期之中,美國、歐洲正面臨第二波疫情襲擊。新冠疫情爆發使得國民健康意識與傳染病防控意識進一步提升,除了疫苗剛需之外,新冠檢測、相關藥物的需求也在加大,近期比較熱的就是中和抗體。
事實上,生物醫藥板塊最近的表現也在持續向好中。生物醫藥ETF已經收出五連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