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十四五”規劃 券商最新策略來了!未來超級大牛股或許就在這些方向……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聽取和討論了國家領導人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此次會議對于中國未來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同樣,對于A股來說,十四五規劃將催生不少重大投資機會和超級長線大牛股。
中原證券(行情601375,診股):新形勢下新要求,積極布局長線機會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聽取和討論了國家領導人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公報總結今年我國發展成果,并指出當前世界國際力量發生深刻調整,我國也已經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一切發展要立足于新形勢、新判斷。未來我國將堅持擴大內需和供給側改革,在科技自主自強、產業強國、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應對人口老齡化等諸多方面一起發力,以實現未來五年和2035年的發展目標。
本次公報為“十四五”規劃內容和發展目標做出了較為明確的指示,也是未來我國5-15年之內各項工作開展的重要綱領,對于A股投資也具有重要價值。我們認為根據前述分析,未來A股投資將具有以下幾點啟示:
首先,有為政府戰略下的高質量發展訴求,經濟政策偏寬松,且加快推進國企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項,A股長線表現穩健。本次公報強調了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相結合,有為政府將更多體現在供給側改革和提振需求上面,政策環境偏寬松,國企改革加快推進,民生、創新和經濟面貌加快改善,因此未來A股運行偏向穩健,具備長線投資做多的基礎。
其次,圍繞雙循環新格局積極布局,以內需擴張為抓手,布局中長線投資機會。如前所述,本次公報強調了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明確擴大需求和供給側改革將成為并列的戰略支點,消費和投資將迎來全面復蘇;同時區域發展、鄉村振興、“一帶一路”建設等均將繼續成為發力點。消費、新基建、和區域發展戰略等保持長線投資價值,消費、醫藥等藍籌股仍然有獲取確定性溢價收益的空間。
第三,經濟結構轉向的重點行業領域,如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5G和新型基建等新興產業。從公報來看,明確“科技自主自強”即確定了重點產業發展方向,尤其是在我國具有一定技術優勢的新能源汽車、5G、新基建、高速鐵路以及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繼續成為明年布局的重點方向,行業需求擴張確定性較強,并有望通過供給端質量提升進一步撬動需求,是獲得阿爾法收益的重要來源。
因此我們認為未來應該繼續對A股保有信心,較為寬松且主動而為的政策環境有利于成長性企業的發展,新興技術的進步,突破關鍵技術領域的瓶頸,提醒關注通信、計算機和電子等板塊的優質龍頭;長線繼續看好國有企業改革、“一帶一路”等題材概念的機會;雙循環格局下代表內需的機械、交通運輸、煤炭、餐飲旅游等板塊亦值得關注。
后市研判及投資建議:周五A股市場沖高遇阻,震蕩下行,承接前日股指反彈的慣性,早盤兩市股指小幅高開之后維持橫盤震蕩走勢,午后受到外盤再度大跌的拖累,亞太市場普遍跟跌,隨著銀行,保險,券商以及部分消費龍頭等權重股的輪番殺跌,帶動股指快速下行,滬指盤中再創近期調整新低,基本延續了10月中旬以來抵抗下跌的調整態勢。我們認為,目前A股市場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較為明顯,投資者仍需密切關注外盤的變化情況,建議關注業績增長超預期的板塊與個股的投資機會。
預計滬指短線繼續小幅下探,尋求支撐的可能較大,創業板市場短線小幅整理的可能較大。我們建議投資者短線暫時觀望,中線建議繼續關注部分低估值績優藍籌股的投資機會。
中信證券(行情600030,診股):聚焦“十四五” “補短板”與“鍛長板”
中共中央第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研究關于“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科技創新被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收入分配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是擴大內需的兩大抓手。后續我國的經濟發展之路或將更加注重提“質”而非單純的加“量”,“雙循環”將成為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針。推薦:1)中國企業已具備較強全球競爭力、且目前景氣上行的行業;2)新技術領域開啟新增長周期;3)在“十四五”規劃產業政策框架內,具備成長性且估值相對合理的標的。
未來我國的經濟發展環境仍將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格局,后續我國的經濟發展之路或將更加注重提“質”而非單純的加“量”,此前粗獷式發展道路或將逐漸退出,同時“雙循環”也將成為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針,供需結構有望進一步優化。具體而言,對于需求端來說,擴大內需是發展雙循環(特別是國內大循環)的關鍵,預計后續我國將更加注重民生民計,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擴大新基建等有效投資、持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區域經濟建設以釋放消費活力,同時堅持對外開放,積極拓寬外貿“朋友圈”,以加強國際貿易領域和金融領域的雙邊合作。對于供給端而言,預計后續我國仍將繼續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同時完善國內產業鏈建設以保障供給端的提質升級。
我們認為,在供給層面上本土產業鏈的完善和提升將帶動更豐富的產業鏈優化升級的投資機會,“補短板”與“鍛長板”相結合將是產業鏈優化升級的直接表現。在市場短期估值分化的背景下,產業升級主線充分考慮估值性價比,我們推薦:1)中國企業已具備較強全球競爭力、且目前景氣上行的行業,具體包括消費電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家電、工程機械、板塊估值相對合理的龍頭;2)新技術領域開啟新增長周期,主要包括5G主設備及電信光模塊板塊估值相對合理的龍頭;3)在“十四五”規劃產業政策框架內,具備成長性且估值相對合理的標的,包括風電、電力設備板塊的龍頭。
后市研判:A股將重啟中期慢漲趨勢。本周基本面相關數據的披露引發了前期過高預期的短暫修正,流動性預期的擾動誘發了投資者集中調倉行為,流動性的弱平衡又放大了投資者行為產生的波動。11月初兩事件落地后(科創板新增IPO和美國大選),市場將重啟基本面持續改善推動的中期慢漲行情。
首先,本周宏觀經濟數據落地但不及預期,投資端的前景引發復蘇斜率放緩擔憂,同時部分機構重倉股披露的三季報未能持續超預期,導致此前過高的基本面預期經歷短暫修正。
其次,盡管貨幣政策依然延續靈活適度的基調,并未發生改變,但部分措辭誘發了市場慣性思維,導致了集中調倉行為。
最后,11月初兩個關鍵事件進入落地期,增量資金傾向于觀望,部分存量資金有兌現收益動機,另一部分存量資金則轉戰可轉債市場,整個市場處于流動性的弱平衡狀態,投資者調倉行為的影響被放大并引發了市場一定波動。
我們預計在經歷短暫的預期修正和11月初兩事件落地后,市場將重啟基本面持續改善推動的中期慢漲行情。配置上,我們延續對順周期和低估值板塊的推薦,主要包括受益于全球經濟復蘇和弱美元的有色金屬和化工,受益于國內消費修復的酒店、白酒、家電、汽車、家居等細分行業,以及絕對估值低且已經相對充分消化利空因素的金融板塊,包括保險和銀行。此外,重點關注“十四五”主題催化的相關細分行業。
廣發策略:新變局新突破新線索
10月29日,第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面對百年未有之歷史“新變局”環境,“十四五”期間政策與產業方向將沿著內循環主線“新突破”,“金融供給側慢牛”主線也更為清晰,如何捕捉“十四五”資本市場映射“新線索”?
五中全會公報要點:①創新為核心,科技自立自強;②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戰略新興、現代服務、交通強國、能源革命、數字化;③區域協調與新型城鎮化來優化國土空間;④擴內需來促進雙循環;⑤國家安全戰略;⑥強軍
“十四五”歷史方位:百年未有之“三大變局”。①逆全球化,新興經濟體崛起遇阻。②疫情沖擊,全球產業鏈重塑,區域化分工洗牌;數字經濟將提升經濟復蘇貢獻度;世界經濟“三低一高”式承壓;③經濟換擋,高增長時期隱性化矛盾凸顯,直面穩杠桿、環保等硬訴求。
“十四五”與“十三五”的同與不同:①新一輪科技周期與有效需求不足背景不變,“十四五”更具挑戰;②“十三五”是供給側改革主線,“十四五”圍繞雙循環高質量發展;③“十四五”創新轉安全導向、區域發展轉極化導向、環保轉能源替代導向、鄉村振興轉擴內需導向
“十四五”的五大新突破藍圖。①空間突破:構建城市群新形態,深圳示范區當“先鋒”;②技術突破:“卡脖子”自主安可領域價值鏈躍升;③消費突破:改變過去倚重地產/汽車模式,向新型服務性消費轉移;④資本突破:全面注冊制引領股權融資常態化擴容,國資證券化;⑤能源突破:碳排放問題轉向新能源滲透率提升
五年制規劃的資本市場映射經驗。①五年規劃編制期間,市場行情大概率存在;②編制期間相關主題投資活躍度提升,綱要發布后超額收益消失;③編制期間存量熱點超額收益不確定,但新增熱點板塊超額收益明顯,而綱要發布后熱點收益為負概率極大,建議左側提前布局
“十四五”的四條產業投資線索。①安全:能源安全:能源結構調整(光伏、儲能);科技安全:保護主義抬頭下自主可控迫切(第三代半導體、信創);國防安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下軍工研發投入訴求提升(武器裝備升級)。②擴內需:“內循環”大框架下拉動經濟的關鍵抓手(免稅、大健康醫療、線上經濟)。③新基建:新一輪數字科技周期的基石(5G、AI、工業互聯網等)。④新能源車:搶占國際新能源車產業鏈市場以提升制造業ROE水平,并實現智能化突破(自動駕駛)改革,同時完善國內產業鏈建設以保障供給端的提質升級。
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診股):六大投資機遇
綜合來看,我們認為本次“十四五”規劃中的重點以及相對應催生的投資機遇如下:
(1)“科技自立自強”上升至國家戰略,推進產業體系升級
在“十四五”規劃中,分別針對于科技創新領域和產業體系升級都分別給出了新的表述。針對于科技創新,提出了“科技自立自強”,包括提出構建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同時將創新上升至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針對于產業體系升級,規劃提出要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具體立足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數字化發展。
考慮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科技行業在整個十四五期間承擔投資主線的定位。進一步結合前期提出的“新基建”概念、以及規劃中提到的幾個產業升級方向,我們認為,需要重點關注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軌道交通、新能源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以及工業互聯網在內的細分領域。
(2)內需促進形成雙循環格局,拉動消費是關鍵一環
“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
同時,結合數據來看,近年來消費在“三駕馬車”的占比一再提升,已成為拉動內循環必不可少的一環。受益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升級趨勢有望增強,拉動總規模提升。同時也正如規劃中指出,在公共資源和服務(特別是教育和醫療服務)上,我國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收入水平提升疊加上人口結構的變動同樣會拉動教育與醫療消費。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十四五期間傳統消費行業以及醫藥行業、教育行業都是值得關注的對象。
(3)再強調空間布局重要性,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
“十四五”規劃重點提出要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
我們認為,結合前期發布的重大區域戰略, “十四五”期間需要持續關注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京津冀一體化以及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進程,從中可能會催生出區域經濟投資機遇。
(4)加速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建設可持續發展模式
此外,“十四五”規劃中也再度強調了綠色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提出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完成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因此生態環保產業同樣有望在十四五期間誕生出投資機遇。
結合前期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的講話以及國家綠色發展基金重點投資的污染治理、生態修復和國土空間綠化、能源資源節約利用、綠色交通和清潔能源等領域,我們推薦關注清潔能源、水生態保護、土壤污染治理及固廢處理這三個細分領域。
(5)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規劃提出,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托我國大市場優勢;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貿易創新發展,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
(6)設立建軍百年奮斗目標,加速實現國防與軍隊現代化
此外,相比于早期五年規劃,“十四五”規劃專門提出了“確保二〇二七年實現建軍百年奮斗目標”這一全新的百年目標,并進一步給出了“優化國防科技工業布局”,“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提高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質量效益,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實現路徑。
建軍百年目標的提出彰顯了我國將富國與強軍相統一的堅定決心。結合十九大提出的在2035年完成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時點來看,新設立的目標期只有七年(相對完成時間更早),因而軍改和強軍的主要執行期預計將落在“十四五”期間,有望為軍工行業帶來顯著增量投資機遇。結合先進武器的加速列裝趨勢,我們推薦關注軍用航空設備、航天設備、國產大飛機、無人設備及相關上游新材料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