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為什么容易出現天地板?全面注冊制后會有什么不一樣?
很多散戶朋友喜歡炒新股,特別是開板次新股,甚至不惜每天掛漲停板期待自己的排單能夠成交。但是這種做法是有很大風險的,因為新股波動很大,特別現在是科創板可和創業板漲跌停幅度放寬到20%,一旦出現天地板式殺跌,可能一天之內資產就會縮水一半,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根本無法承受這樣的損失。那么為什么新股容易出現這種極端的行情呢,這里希財君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相關原因。
發行溢價高
很多新股發行的市盈率可能都偏高,特別是科創板新股,平均發行市盈率將近70倍。這種程度的溢價發行嚴重透支了后續股票的上漲潛力,根本沒有留給二級市場的投資者留下什么空間,只能說吃相實在太難看。也許你會說,科創板上市的公司潛力大、成長性好,市盈率高也合理。我們認為可以適當溢價,但嚴重偏離價值規律的炒作行為最終還是會被打回原形,從科創板股票上市一個月后的普遍表現來看,可以證明這個觀點。
主力控盤
由于新股的上市發行過程中,大量的股份是由機構投資者通過一級市場的配售等方式獲得,再加上原始股東持有的股份,很大比例的股票實際上在上市之初是被鎖定的。這樣,新股上市時能夠交易的流通股數量很少也很分散。機構投資者此時一般會采取鎖倉的辦法,然后從不堅定的散戶手中慢慢的收集籌碼。因此,新股最開始幾天可以很輕松的出現漲停板。
當機構手中的籌碼足夠多的時候,很可能會選擇趁著大盤調整砸開漲停,隨著散戶的恐慌性拋售,開板新股很容易就直接殺到綠盤甚至被摁在跌停板上。
題材炒作
還有一些新股可能符合當下炒作的熱點題材,比如光伏、新能源汽車等等,這種特性容易被游資利用來誘騙散戶進場接盤。前期他們會想各種辦法讓散戶交出籌碼,待后期炒作題材時會利用籌碼優勢控盤,將股價迅速拉升一波后果斷賣出離場。而炒題材追高的散戶進場時就套在高位了。游資的這種玩法很惡劣,常常在漲停板上猛烈出貨,盤面不好的情況下,新股可能就會直接跌停。
散戶過度投機
散戶的交易常常是非理性的,明知道博弈新股的二波行情風險很大,有時候被主力誘導一下就頭腦發熱的追進去了。反過來看,也正是大量散戶的這種過度投機行為助長了主力用新股割韭菜的動力。是基本面過硬的股票,有時候也的確能走出較好的后市行情,比如之前的湘春股份。但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散戶投資者還是應該理性對待。
考慮到全面注冊制后,新股大量上市,不在具有稀缺性。而且,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那么想要再用新股來投機的主力應該會越來越少。只要投資者學會如何對股票進行合理估值,就不會再出現盲目炒新股,被天地板收割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