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集團單季營業額首次突破千億大關 個人電腦出貨量市占率23.6%全球第一
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記者黃聰
聯想集團正處在收獲的季節。
11月3日,聯想集團(00992.HK)公布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20/21財年第二財季業績。本財季,聯想營業額及利潤均創新高,單季營業額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005億元,同比增長7.4%。稅前利潤達到32.6億元,同比增長51.7%。凈利潤達到21.5億元,同比增長53.4%。
不僅如此,聯想集團旗下產品進一步擴大優勢,第三季度位列出貨量與市場份額世界第一,市場份額達到23.6%。
此外,本財季,聯想創投新增投資項目13個,累計投資公司135個,投資收益實現歷史性突破,季度貢獻收益超1億美元,約合6.92億元。被投企業中,寒武紀7月科創板上市,9家被投企業獲新一輪融資。
移動業務持續復蘇勢頭明顯
“宅經濟”推動下,云基礎設施的快速增長,聯想數據中心業務的營業額再次取得年同比雙位數提升達到11%,盈利水平持續改善。
同時,3S戰略相關業務中智能物聯網、智能基礎設施和行業智能領域實現了強勁的雙位數增長。軟件與服務業務營業額達到85億元,同比增長39%達到歷史新高,占集團營收總份額進一步提升到了8.5%。
聯想集團表示,個人電腦與智能設備業務部分營業額同比增長7.6%,達到793億元,再次創下歷史新高。稅前利潤達到50億元,同比增長達到18.2%。聯想集團表示,借助卓越的運營能力,公司將行業領先的利潤率保持在6.3%的歷史最高水平。
本財季,聯想密集發布了眾多重磅PC產品。
全球第一臺折疊屏幕筆記本電腦ThinkPadX1Fold正式上市,僅重900克的極致輕薄生產力工具ThinkPadX1Nano同期亮相;全球第一款內置5G功能的筆記本電腦Yoga5G在中美等全球多地開賣。
據IDC與Gartner報告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繼續呈現雙位數增長,聯想旗下產品進一步擴大優勢,位列出貨量與市場份額世界第一,市場份額達到23.6%。
不僅如此,聯想移動業務持續復蘇勢頭明顯,營業額環比增長39%,同時實現自疫情以來首次同比增長。
聯想集團是一家全球企業,業務遍及180多個市場。
報告期內,集團在中國及歐洲-中東-非洲的收入同比增長19%,這主要得益于強勁的消費類個人電腦和數據中心業務集團的強勁表現。數據中心業務集團業務之前在中國的投資開始受益于其云服務IT基礎設施業務的兩位數增長,這要歸功于產品組合和客戶多元化的增強。數據中心業務集團的企業IT基礎設施業務憑藉其持續的產品本地化,增長也優于市場。集團在亞太地區和美國的收入分別同比下降4%和1%。
在亞太地區,去年第一季度,聯想集團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業務業務贏得了印度一次大型的教育招標,因此比較基期相對高。第一季度智能手機銷售急劇下滑對美國的銷售造成了負面影響,但是在成功推出新型號的支持下,第二季度的銷售反彈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報告期內對銷售的總體影響。
刀鋒5G折疊手機成明星產品
本財季,聯想集團移動業務推出了旗艦級新產品。聯想旗下拯救者發布的首款使用側面式彈出前置攝像頭、驍龍865+平臺,雙USB-C接口快充系統的拯救者電競手機,結合了手機游戲體驗中最熱門的直播功能,把手機電競體驗推上新的高度。
刀鋒5G折疊手機是聯想在移動設備領域的最新實力展示,是聯想手機業務最亮的明星之一。這臺手機結合了聯想研究院的前瞻設計與摩托羅拉移動優秀的工程與軟件開發能力,聯想研究院與武漢工廠基地開創性的解決了柔性液晶屏幕的工業化測試流程,借助自動化與人工智能等工具,完成了更高精度、更復雜的制造流程。
數據中心業務持續于所有領域保持增長,營業額同比增長11%,盈利水平持續改善。其中“云服務IT基礎設施”業務實現強勁增長,營業額同比增長超過34%。“企業IT基礎設施”業務營業額保持穩定,業績表現優于大市。
不僅如此,聯想集團各個細分業務同樣表現強勁。
其中,聯想集團軟件定義基礎設施業務同比增長22%,存儲業務同比增長15%,軟件相關同比增長47%,服務業務同比增長11%。
專注于數據中心中國業務的聯想企業科技集團本季度盈利持續改善和提升,營業額同比增長8%。其中,軟件定義基礎架構業務營業額同比增長90%,環比增長54%;服務器業務營業額同比增長3%,環比增長34%;存儲業務營業額同比增長28%,環比增長29%;服務業務營業額GAAP同比增長58%,環比增長24%;解決方案業務營業額同比增長137%,環比增長120%。
本財季,聯想創投新增投資項目13個,累計投資公司135個,投資收益實現歷史性突破,季度貢獻收益超1億美元,約合6.92億元。被投企業中,寒武紀7月科創板上市,9家被投企業芯馳、邁步、飛馬、馭光、華控清交、昂瑞微、燃數、慧聞、華興半導體獲新一輪融資。
視覺中國(行情000681,診股)圖
- 上一篇:中國電競產業潛力究竟有多大?
- 下一篇:年底趕工疊加錯峰生產 多地再迎水泥漲價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