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潤猛增99%,更有中石化資本加持!這一新材料龍頭來了
在高科技領域,打破歐美企業的技術壟斷絕非易事。而在河南,偏偏有一家名為“瑞豐新材(行情300910,診股)”的公司不信這個邪。
上世紀,無碳紙顯色劑領域深受外資企業壟斷之苦,瑞豐新材抓住機遇攻克了技術難關,逼得外企敗走中國市場。
現在,在公司已深耕二十余年的潤滑油添加劑領域,瑞豐新材又一次扛起“進口替代”的大旗,要在這千億市場打響中國企業的名號。
今年,公司更是克服疫情影響,實現前三季度凈利潤逆勢增長99%。在最新招股書中,公司更是提升了把全年的凈利潤預測提升至1.84億元至2.05億元,同比增長87.76%至109.18%。
無碳紙顯色劑全球老大
深耕行業二十余年
成立于1996年的瑞豐新材,原本是做無碳紙顯色劑起家。公司初入該領域之時,我國無碳紙顯色劑主要以進口為主,供應商均來自美、日等國家,價格高昂。而在國產顯色劑逐步攻克技術難關后,進口品牌先后多次降價銷售。
二十余年的積累,使得瑞豐新材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成為國內最大的無碳紙顯色劑生產企業。而多家進口品牌在瑞豐新材的激烈競爭下經營難以為繼,最終無奈退出中國市場。
無碳紙顯色劑這一精細化工材料看似冷門,但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一材料主要用于生產無碳復寫紙,而無碳復寫紙恰好是制造快遞面單、增值稅發票等票據的重要原材料。我們之中的許多人可能沒有聽過瑞豐新材這家公司,甚至對無碳紙顯色劑這一化工品聞所未聞,但均在不知不覺中因瑞豐新材的“技術攻關精神”而受益。
從產業鏈的角度看,無碳紙產業鏈中,顯色劑產品的下游廠家只需要將顯色劑涂抹在紙張上即可,制作工藝相對較為簡單、技術含量也并不高。而瑞豐新材所在的顯色劑領域則有極高的技術壁壘,市場參與者較為集中,毛利率相對較高。依靠技術壁壘和資金壁壘,瑞豐新材的無碳紙顯色劑業務“擊退”了許多競爭對手,也沒有面臨“價格戰”等惡性競爭,目前依然能保持40%左右的毛利率。
近年來,全球無碳紙市場已發展到較為成熟的階段,2018 年全球無碳紙總消費量約為 120 萬噸。受電子化、無紙化的趨勢影響,歐美等地的消費量穩中有降,而中國無碳紙顯色劑市場增速雖然在不斷放緩,但需求總體保持相對穩定,波動較小。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人均無碳紙消費量為 0.25 公斤,是歐美及亞洲發達國家人均消費量的1/4,依然有一定潛在市場空間。
打破傳統業務天花板
成功進軍潤滑油添加劑行業
身處成熟市場之中,無碳紙顯色劑業務迅速成為了瑞豐新材的“現金牛”業務板塊。但瑞豐新材的高管團隊們并沒有“小富即安”,而是迅速地意識到了公司的傳統優勢業務——無碳紙顯色劑業務所面臨的行業天花板。瑞豐新材在該業務正蓬勃發展之時,便高瞻遠矚地尋找長期的利潤增長點。
由于技術壁壘高且同樣有廣闊的國產替代空間,潤滑油添加劑這一行業被納入了考慮范圍。1999年,瑞豐新材正式進軍潤滑油添加劑領域。
作為汽車及工業設備運作不可或缺的化學物質,潤滑油主要應用于汽車發動機由、鐵路發動機油、船舶發動機油、工業潤滑油等領域,使用范圍廣泛。從組成成分來看,潤滑油主要由潤滑油添加劑及基礎油組成。其中,潤滑油添加劑一般占潤滑油總體比例約2%~30%左右,其余主要為基礎油。
雖然整體分量占比少于基礎油,但潤滑油添加劑卻對潤滑油的整體性能起立決定性作用,其制造難度和技術含量也比基礎油高很多。與無碳紙顯色劑領域類似,潤滑油添加劑同樣是具有高技術壁壘、高資金壁壘的行業。
瑞豐新材初入潤滑油添加劑行業之時,這一行業同樣被國際巨頭壟斷。自20世90年代末期以來,國際潤滑油添加劑市場上長期保持四家美國公司長期控制全球 85%左右市場份額的局面。中國公司若想切入該領域,不僅面臨著極高的技術壁壘,還將承受高昂的認證成本。
記者了解到,在瑞豐新材開拓另一主業——潤滑油添加劑之初,投入的研發成本投入很高,而公司的無碳紙顯色劑業務的利潤恰好為潤滑油添加劑的研發提供了強勁的資金支撐。而在無碳紙顯色劑這一業務的支撐下,瑞豐新材的潤滑油添加劑業務積淀多年,目前技術實力已經達到國內頂尖水平,在部分領域甚至可以國際巨頭抗衡。
依靠在潤滑油添加劑領域的多年積累,瑞豐新材成功打破了單一業務帶來的營收瓶頸。目前,瑞豐新材傳統的無碳紙顯色劑依然在穩健經營,但已經退居公司的第二主營業務。2019年,潤滑油添加劑業務在瑞豐新材總營收中的占比已經接近90%,營收規模是無碳紙顯色劑業務的7倍左右。
從未來市場空間的角度來看,自 20 世紀 30 年代以來,全球潤滑油添加劑行業已逐步發展至相對成熟階段,市場規模較大且基本趨于穩定增長。但對于中國企業,潤滑油添加劑行業的市場潛力依然不可限量。
瑞豐新材在招股書中預計,至2023 年,全球潤滑油添加劑需求量將增加至 543 萬噸,市場規模約為185億美元。目前,瑞豐新材的全年營業收入不足7億,與全球高達千億的市場空間相比,公司的營收增長空間不可限量。
三季度凈利潤增長99%
上市后首份年報有望利潤翻倍
今年,公司的各項業務更是克服疫情影響,更上一層樓。
營收方面,瑞豐新材前三季度共實現營收6.1億,同比增長31.99%。
瑞豐新材在招股書中表示,“雖然新冠疫情對公司銷售增長速度帶來了一定負面影響,但是公司憑借產品質量不斷提升,產品性能不斷提高、產品類型不斷豐富以及公司銷售人員通過電話、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軟件等方式積極聯系老客戶以了解其需求并推進產品銷售,加之前期市場開拓獲得的部分新客戶當期開始采購公司產品,2020 年 1-9 月,公司產品銷售收入仍有所增長。”
凈利潤方面,瑞豐新材的表現更為亮眼。前三季度,公司實現1.29億凈利潤,同比增長98.66%,接近翻倍。
瑞豐新材解釋,“公司2020 年 1-9 月的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及凈利潤上升幅度較大,主要系: 2020 年前三季度受原油價格等走低影響,公司部分主要原材料價采購價格有所降低,有效降低了主要產品的單位成本以及產品結構變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促進了公司整體毛利率的上升。”
在最新招股書中,公司還更新了業績指引。根據管理層初步測算,瑞豐新材預計 2020 年度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 利潤為 1.84 億元至 2.05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87.76%至 109.18%。這意味著,在公司登陸資本市場后,發布的首份年報便有可能實現利潤翻倍。
潤滑油添加劑技術門檻極高
行業恰迎進口替代機遇
與許多精細化工領域相同,潤滑油添加劑這一領域的技術極高。
按行業慣例,潤滑油添加劑可分為單劑和混合劑兩種。通常,復合劑由多種單劑按一定比例調配而成。復合劑的核心是配方技術,其開發過程復雜漫長,要考慮各種單劑之間是否具有協調效應,能否達到各項性能的平衡。
此外,復合劑開發過程中,往往要進行大量的分析、檢測和模擬評定工作,還要按照難易程度逐一通過規定的發動機臺架試驗。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修正完善配方,最后進行行車試驗。
由于我國潤滑油添加劑產業起步較晚,目前在技術方面依然與美國四大公司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在高端復合劑領域,但這些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同時,由于國際巨頭定價相對于國內廠商較高,國內潤滑油添加劑領域一直存在廣泛的進口替代需求。
近期,在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下,潤滑油添加劑領域的進口替代需求愈發強烈。作為國內該領域的領軍企業,瑞豐新材也在堅持技術攻關。近些年,在添加劑研究院框架下,公司新設了臺架試驗中心,已建有發動機臺架室三個,分別安裝了汽油機、柴油機和燃氣發動機臺架,另外還配置了四臺單缸發動機。為公司在復合劑產品的開發研制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客戶粘性極高
未來數年訂單放量可期
作為影響汽車、工業機械性能的重要化合物,潤滑油添加劑直接關系終端用戶的設備運轉及經濟效益。因此,大型潤滑油企業在選擇潤滑油添加劑供應商時均十分謹慎,往往會提出十分嚴苛評審條件,企業規模、質量管理、產品研發、生產技術以及保障供應能力等均會考慮在內。
通常,潤滑油添加劑公司若想進入大型潤滑油企業的供應商名單,往往要耗時兩三年之久。此外,潤滑油添加劑公司還需承擔動輒200萬美金的檢測成本。
而極高的門檻,卻為行業龍頭企業造就了極高的壁壘。對于潤滑油添加劑行業,行業新進入者通過收購等方式掌握了核心技術,也會被下游客戶極高的認證門檻“擋住”,將會極高的客戶開發成本。行業新進者開發客戶時不僅需要耗費高昂的資金成本,還需要承擔較高的時間成本。
近幾年,瑞豐新材不斷建設并逐步擴大臺架實驗室,同時逐步擴大行車試驗,并聘請國內外專家團隊開展產品認證工作。在技術及口碑的加持下,公司的客戶擴展進展順利,營收規模也不斷增長。2018年及2019年,公司潤滑油添加劑的年度營收先后突破5億、6億大關。
未來幾年,在豐富客戶資源及高度客戶粘性的支撐下,瑞豐新材的客戶訂單也有望持續放量。據行業經驗,雖然潤滑油添加劑廠商的客戶開發成本極高,而一旦廠商成功進入客戶的供應商名單,客戶對潤滑油添加劑廠商的依賴度將很高。一方面客戶篩選供應商時也將面臨較高的時間及精力消耗,另一方面由于潤滑油添加劑的品質穩定性要求極高,客戶也傾向于保持供應商穩定。在成功擴展了新客戶后,客戶的訂單逐步放量,往往會推升潤滑油添加劑廠商未來幾年的營收規模。
目前,瑞豐新材不僅是國內最大潤滑油品牌 ——中石化旗下的長城潤滑油和中石油旗下的昆侖潤滑油的合格供應商,還是全球范圍內的多個著名潤滑油生產商的長期合作伙伴和戰略供應商。
因行業前景良好及公司技術較強,瑞豐新材與客戶的合作還從產品供應延伸到了資本層面。2019年,中石化更是通過其下屬的中石化資本對公司進行股權投資。據公司招股書披露,中石化資本目前持有公司 2250萬股,持股比例為 20.00%。
自2003 年起,瑞豐新材便與中石化體系內客戶開展潤滑油添加劑合作。中石化資本的入股,不僅將提升瑞豐新材的知名度及品牌形象,還將為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持續盈利能力提供較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