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全年業績高增長可期:行業升級 業務分化加劇
2020年前三季度,凈資產排名前十的大型券商均較去年同期實現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的增長,凈利潤同比增長最快的三家券商為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診股)、中金公司(行情601995,診股)和招商證券(行情600999,診股)。機構認為,券商出現顯著業績分化一定程度上聚焦在了權益資產配置規模及風控能力的差異,此外重要原因在于部分券商衍生金融產品的對沖,造成了一定的大自營業績的差異化。
中投中金招商凈利位列三甲
2020年前三季度,40家上市券商實現營業收入3818.24億元,同比增長28.86%,其中大自營業務收入占比為29.47%,較去年同期減少1.83%,投行業務收入在總營收中占比上升至10.57%,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含席位租賃),即傳統的經紀業務收入占比22.69%。
長城證券(行情002939,診股)分析師劉文強預計:“券商出現顯著業績分化一定程度上聚焦在了權益資產配置規模及風控能力的差異。此外重要原因在于部分券商衍生金融產品的對沖,造成了一定的大自營業績的差異化。”
2020年前三季度,凈資產排名前十的大型券商均較去年同期實現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的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增長最快的三家券商為中信建投、中國銀河(行情601881,診股)和中金公司,分別同比增長63.55%、50.13%和50.09%;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最快的三家券商為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和招商證券,分別同比增長96.11%、55.81%和50.74%。
從自營業務來看,有27家券商自營收入同比增加,12家同比下滑,7家券商自營業務收入上升幅度超過50%,10家券商前三季度自營收入超過50億元。中信證券(行情600030,診股)自營收入158.76億元,排名第一。華泰證券(行情601688,診股)、海通證券(行情600837,診股)、國泰君安(行情601211,診股)和廣發證券(行情000776,診股)排名二到五位,有13家券商前三季度自營收入低于10億元。從自營業務占營業收入比重來看,有33家券商占比超過20%,其中紅塔證券(行情601236,診股)占比超過50%,方正證券(行情601901,診股)占比為5.8%。
二級市場方面,上周券商板塊中中金公司漲幅最大,上漲37.72%;而保險板塊中中國平安(行情601318,診股)漲幅最大,上漲4.46%;多元金融板塊中派生科技(行情300176,診股)上漲16.17%,漲幅最大。
券商全年業績高增長可期
截至2020年三季度,上市券商的金融投資資產規模達到36702億元,較2020年中期增加5%,維持上升的趨勢。值得關注的是,中信證券成為首家總資產規模突破萬億元的中資券商。
需要提及的是,A股全面注冊制加速推進,業績同比繼續高增。截至10月底,證券Ⅲ(申萬)PB已降至1.85倍,監管部門明確了下一階段資本市場改革重點在于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A股全面注冊制推出值得期待。此外,當前券商同比業績預計仍維持高增長,券商板塊未來表現值得期待。
全年業績展望來看,券商行業2020年凈利潤同比增長可期。其中,天風證券(行情601162,診股)分析師夏昌盛預計,2020年證券行業將實現營業收入4869億元,同比上升35.1%;證券行業將實現凈利潤1802億元,同比增長46.4%。預計全行業的ROE為8.4%,年末凈資產將達到2.15萬億元,同比增長6.4%。
“創業板注冊制改革順利落地,下一階段將迎來全面注冊制,券商將直接受益于此。同時,提升交易活躍度與鼓勵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仍然值得期待。供給側改革也將重塑證券行業競爭格局,券商投行、資管、自營等業務集中度提升,頭部券商估值溢價預計將凸顯。”夏昌盛建議關注標的包括招商證券、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建議關注中金公司。
另外,流動性邊際收緊趨勢下市場行情波動加大了券商基本面與估值的不確定性。長期來看,渤海證券分析師張繼袖認為,當下證券行業在資本市場中的地位提升明顯,享有優于其他金融子行業的政策面利好,有助于推動ROE中樞提升,對板塊形成長期估值支撐。政策面上,監管層繼續推進資本市場全面改革深化,未來政策利好將延續,拓寬券商業務空間;基本面上,監管寬松周期下券商業績繼續保持高增長,盈利能力改善支撐估值中樞上移。維持對行業的長期看好,龍頭券商憑借豐富的項目經驗和雄厚的資本實力,在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扶優限劣”的政策傾斜下將最直接受益,繼續推薦優質龍頭券商中信證券、華泰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