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對中國企業的影響分析:對哪些行業更有利?(2)
中國紡織服裝供應鏈穩固性重獲認可
根據報道[1],近幾個月印度多家大型出口型紡織企業因疫情無法保證正常交貨,已經有多個本來在印度生產的訂單轉移到中國生產,其中毛巾、床單等產品訂單量較大。
► 捷德皮具有限公司表示,公司在8月接到一批印度轉移的訂單,因為印度疫情比較嚴重,客戶不敢在那邊生產,所以選擇將訂單交給他在山東的工廠生產。
► 江西新余萬達美線業有限公司表示,近期因為印度疫情,棉紗紡織品價格在上漲,訂單增加了很多,公司已經收到了不少來自印度的轉單,整體上相關訂單增加了大概30%。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產棉國和紗線產出大國,而近期印度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及累計確診病例居高不下,棉花加工出口、棉紗布生產等整個紡織上游產業鏈因此受到強烈沖擊。與此同時,歐美零售商自下半年開始已經陸續恢復開店,為了保證4季度感恩節、圣誕節等銷售旺季的供貨,這些下游企業轉移了部分訂單到中國進行代工生產。
受此訂單轉移及國外消費市場緩慢復蘇、防疫物資需求不減等因素影響,中國紡織品及服裝出口額趨勢向好,1–8月累計出口額1,874億美元,同比增長5.6%,增速較1–7月加快1.3ppt,其中紡織品出口額1,048億美元,同比增長32%;服裝出口額826.1億美元,同比下降15.7%,降幅較1-7月收窄0.8ppt。8月當月全國紡織品出口額147.2億美元,同比增長47%;服裝出口額162.1億美元,同比增長3.2%,實現年內首次月度正增長。此外我們也已看到柯橋紡織景氣指數自疫情爆發之后的低位開始已現復蘇跡象,特別是外貿景氣指數自下半年以來持續改善。
事實上類似印度訂單回流的案例上半年已經在紡織龍頭企業申洲國際身上出現:疫情全球爆發初期,包括土耳其、菲律賓、印度、巴基斯坦、洪都拉斯在內的紡織品出口國供應鏈出現短缺,6月份有約百萬件規模的訂單轉由申洲國際承接。此外在得益于申洲海內外完備的垂直一體化產業鏈布局,新冠疫情在國內爆發但尚未蔓延至海外時國內復工雖有滯后,但海外工廠開工并未受到影響,而部分代工企業雖主要產能位于國外,但依舊高度依賴中國大陸的原材料供應,因而無法正常投入生產運營。因此得益于其供應鏈的突出可靠性,申洲國際上半年的業績穩定性顯著優于同業,并在品牌客戶中進一步取得市場份額。
因此我們認為鑒于成本及外貿等因素,長期產業鏈轉移至東南亞國家的趨勢仍將延續,但是中國作為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及出口國,紡織制衣產業鏈在全球紡織出口國中最為完善,上游纖維、中游面料輔料和下游服裝產業均有集群布局;受本次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催化,中國供應鏈的高穩定性也將被全球品牌客戶日益重視。
RCEP營造良好全球環境,中國家電品牌成建制出海是重大市場機會
中國家電品牌成建制出海是行業未來3-5年重要的投資機會
中國家電產業經過全產業鏈數字化改造,在生產效率、產品、渠道方面已經具備國際競爭力??缇畴娚炭焖侔l展,中國正以更先進的電商經驗,幫助中國品牌更方便地出海。消費電器、消費電子產品品牌成建制出海是未來3-5年的重大趨勢。當前,海外品牌業務正處于快速發展、且業務占比高的標的請見報告原文。
全球營商環境好轉
中國家電產業海外業務經歷中美貿易摩擦、全球疫情影響,匯率大幅提升等重大影響,最終都以優秀的競爭力轉危為機。RCEP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區,15個成員國共22億人口,占全球經濟總量~30%。再考慮到美國拜登大概率當選下一屆總統,我們預計中國企業在美國的營商環境也會改善。根據Euromonitor數據,2019年亞太地區(含中國、日本、韓國、東南亞、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家電零售額2048億美元,占全球家電零售額的46%。RCEP有利于中國消費電器、消費電子品牌在這一區域的擴張。雖然短期影響并不大,但是長期有積極的影響,有利于相關標的估值提升。
當前行業出口景氣度高
海關總署統計,家電行業1Q20、2Q20、3Q20、10月出口金額分別同比-14.5%、+14.0%、+39.6%、+39.5%,出口繼續保持強勁趨勢。市場一度擔心海外COVID-19疫苗研發進度的突破,可能導致海外家電供應鏈恢復,影響中國家電行業出口高增長的持續性。我們認為,疫情影響海外家電供應鏈,導致代工訂單暫時向中國轉移,但是品牌出海、市場份額提升是中長期的趨勢,受海外疫情的干擾影響并不大。
家電板塊機會
當前家電板塊中長期投資機會首先在于品牌出海,其次在于品類爆發。家電板塊中短期投資機會,包括裝修相關需求超預期、相關標的估值修復。例如大型廚電市場,8月、9月、10月線上零售額增速逐漸提速,線下零售額下滑縮窄,并轉為小幅增長。白電龍頭在震蕩市場具有確定性的投資機會。國內白電市場需求溫和復蘇,海外需求保持高增長,并且海外市場天護板打開。
風險
新冠疫情拖累海外市場終端需求;市場需求波動風險。
本文來源:中金公司 中金點睛
- 上一篇:馬斯克4次檢測2次陽性?特斯拉創始人檢測事件引關注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