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招!央行砸下3500億元 開展逆回購MLF操作意味什么?
11月30日,央行發布公告稱,為維護月末流動性平穩,2020年11月30日開展2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500億元逆回購操作。這是央行今年首次月末進行的MLF操作,改變了今年以來MLF已形成的每月15日操作的慣例(遇節假日順延)。
在市場人士看來,2000億元的“麻辣粉”是計劃外的。
因為近年來,央行已形成按月開展MLF操作的慣例,每月一次,每次基本安排在15日左右進行。
而在11月16日,央行已經開展了8000億元MLF操作,也就是說,加上此次的2000億元,11月份央行共開展1萬億元MLF操作,創出了歷史新高。
對于這次央行的“意外”操作,分析師從不同角度有所解讀。
開源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楊為敩表示,永煤債券違約造成局部流動性緊張,因此央行投放2000億MLF主要是托底,維穩市場流動性。
據媒體報道,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分析,“本次央行一反常態,在月末時點開展2000億元MLF操作,且當天并無到期。我們認為央行在月末時點投放MLF,總體具有臨時性特點,更多是為了應對當前市場形勢變化。”
光大固收首席分析師張旭則提到財政支出時點問題。
張旭認為,從操作的時間上看,如果于12月15日一次性大量操作MLF,那么既無法覆蓋12月初的OMO、MLF到期,也容易和12月中下旬的財政集中投放撞車,所以11月30日先操作一次是非常有必要的。財政支出具有典型的季節性,通常在每個季度末,尤其是四季度財政支出力度較大,一般集中在12月份。財政支出對補充流動性具有積極作用,所以一般在大規模財政支出的時點央行會暫停逆回購操作。
中信明明稱,本次MLF的操作具有信號意義,后續MLF的不定期操作將更為常見,銀行負債壓力和同業存單利率上行壓力也將在央行主動干預和財政支出加快的背景下有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