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森生物再次賤賣資產為哪般?最可能是這4種原因
上周沃森生物公告,以11.4億的價格出售從事HPV疫苗業務的子公司上海澤潤32.6%的股權,而且從公司過去的經營決策來看,類似的事件已經數次發生。讓投資者不由得不浮想聯翩,面對公眾的質疑和證監會的問詢,管理層的解釋似乎也是避重就輕,讓人無法信服。雖然最新的聲明中已經取消該交易,但個種的原因還是值得挖掘來作為警示。這里,希財君也給各位列出幾個可能的原因。
是利益輸送嗎
1. 2012年9月,沃森斥巨資收購停產虧損血液制品企業河北大安制藥,經營還未好轉便在2014年和2016年分兩次賣掉全部股權,一買一賣沒有賺到任何錢,18年的對賭協議沒達標還賠了錢。博暉創新接盤后,今年上半年血制品收入增長16%。
2. 2013年到2015年期間收購抗體藥公司嘉和生物做單抗,然而持有不到4年就在2018年6月又將其賣掉,高瓴資本接盤后將其分拆上市。
3. 2013年7月開始,沃森生物以3億元收購山東實杰100%股權,后又相繼收購寧波普諾、圣泰(莆田)和重慶倍寧三家公司100%股權,最終都裝入了山東實杰。不到3年時間內在山東實杰投入超過11億,后來山東實杰被迫從新三板退市,只收回了不到7億。
4. 2013年收購的疫苗公司澤潤生物,如今新產品即將上市,出讓股權時其估值僅僅為35億,萬泰生物等同類公司市值高達數百億。
5. 山東實杰和河北大安收購案中,都出現了一個叫蘇忠海的人,均在收購案發生前低價買進股權,然后以數十倍高價賣給沃森。而嘉和生物的接盤方高瓴資本,這一次也同樣出現在上海澤潤的大股東名單中。是巧合還是另有原因,大家自己評判。
是套現離場嗎
數據顯示,董事長李云春在2018年底至2019年3月間,累計減持套現超5億元,目前在沃森的持股比例已經降至3.13%。曾經的第一大股東劉俊輝,今年上半年合計減持24次,套現約4.2億,之后拿出3億參加了另一家疫苗公司康泰生物的定向增發。既然公司的高管和大股東都拼命的套現去投資競爭對手,賤賣子公司股權套現也就算不上什么大事了。
是修飾財務報表嗎
沃森生物在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5.7億元,同比增長96.46%;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約為4.35億元,同比上漲261.79%,并沒有任何經營業績壓力。但是,根據2018年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要拿到激勵今年的歸屬凈利潤最少要達到10.58億元,而前三季度只有4.35億元,那么賣出仍處于虧損狀態的上海澤潤股權,就成了一個可行的辦法。
是剝離不良資產嗎
根據董事長李云春的回應,轉讓股權既可以引入實力強大的戰略投資者,給上海澤潤創造獨立發展的空間;又可以剝離虧損業務回籠資金,從而集中精力研發新冠疫苗、腺病毒載體等新領域。聽上去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投資者似乎并不買賬。
總的來說,考慮到公司過去的黑歷史,即使本次交易沒有貓膩,也會產生較強的負面影響。而且當前估值仍舊過于樂觀,澤潤的HPV研發落后國內同行2年左右,投資者最好不要抱有僥幸心理,如果確實看好疫苗行業,不妨先考慮同類優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