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苗開打!機構解讀疫苗推出后對經濟的影響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當地時間9日成為首個正式批準一款中國新冠疫苗的國家。初步數據顯示,這款疫苗的有效性達到86%。此舉可能使中國疫苗向廣泛使用邁進一步。
此外,當地時間12月8日凌晨6時31分,一名90歲老人在英格蘭考文垂大學醫院接受新冠疫苗的接種。她是英國政府啟動大規模新冠疫苗接種的首位嘗試者。
英國政府在12月2日率先授予美國輝瑞與德國BioNTech聯合推出的新冠疫苗緊急使用授權,80歲以上年長者等優先接種。現年94歲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99歲的菲利普親王都將在幾周內接種。
在全球范圍內,接種疫苗的努力正在以不同速度推進。根據《紐約時報》的疫苗實時監測數據,現在,研究人員在對人類進行的臨床試驗中測試了58種疫苗,并對動物試驗至少86種臨床前疫苗。其中7種疫苗被批準在早期和限制中使用,41種疫苗正在試驗的第一階段,17種處在Ⅱ期臨床階段,13種處于Ⅲ期臨床階段。
12月4日,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表示,世衛希望新冠疫苗全球獲取機制(COVAX)能在2021年取得至少20億劑疫苗,為參與該計劃的經濟體的兩成人口接種。
不過,世衛組織官員瑞安同時指出,疫苗的出現并不等于病毒將被終結。各國不應因此松懈下來,認定危機已經結束。
浙商證券解讀:
浙商宏觀李超:疫苗廣泛應用是推動還是抑制全球通脹?
疫苗在全球大范圍應用前,需求已顯著修復,疫情更多沖擊供給,此時供需缺口最大化,通脹快速提升。本階段對應2021年上半年,即發達國家完成注射目標而新興市場疫苗嚴重不足,全球疫苗接種結構顯著不均衡。下半年疫苗在全球范圍內廣泛使用尤其是彌補新興市場疫苗缺口后,供給會有明顯提升,供需矛盾緩解繼而抑制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