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巢回應反壟斷處罰將積極落實 解讀什么是反壟斷?(2)
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主要負責人也表示,《反壟斷法》適用于所有主體,對內資外資、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大企業和 中小企業、 互聯網企業和傳統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目的是要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雖然平臺經濟領域競爭呈現出一些新特點,但互聯網行業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所有企業都應當嚴格遵守反壟斷法律法規,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今年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相關消息引發輿論廣泛關注,資本市場反應強烈,一些互聯網上市平臺型企業的股價應聲下跌。
相關解釋:
反壟斷是禁止壟斷和貿易限制的行為。是當一個公司的營銷呈現壟斷或有壟斷趨勢的時候,國家政府或國際組織所采取的一種干預手段。在19世紀末期世界經濟的發展進入了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反壟斷就成為了各國規制的對象,各國均采取嚴厲的立法來進行反壟斷的法律規制。
反壟斷政策是最早的產業組織政策。產業組織政策分為促進競爭并抑制壟斷的政策和規范競爭的政策兩類。反壟斷政策措施主要是從干預市場結構和干預企業行為兩方面來進行的。
世界上第一部反壟斷法是1890年《謝爾曼法》(Sherman Act),也被稱為世界各國反壟斷法之母。美國最高法院在其一個判決中指出了謝爾曼法的意義,即“謝爾曼法依據的前提是,自由競爭將產生最經濟的資源配置,最低的價格,最高的質量和最大的物質進步,同時創造一個有助于維護民主的政治和社會制度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