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20-2021)》全文重點分析一覽
以下為報告主要觀點:
歷史回顧發現:過去一年住房市場經歷了先降后升的V型變化,其空間分化有所減弱。第一,時間上,住房市場經歷急速下降后轉向邊際遞減式回升。首先,全國住房價格增幅經歷了下降、回升和企穩的過程,截至2020年11月,房價平均水平突破萬元大關,全國房價平均為10071元/平方米,同比增長7.9%。其次,住房銷量創造了新高,住房開發量增速有升有降。在需求方面,月度住房銷售面積增長率波動較大,總體保持由降轉升的恢復態勢,并創造了新高水平;在供給方面,新開工、施工與竣工面積經歷從驟降到波動性恢復的過程;待售住房面積有所增加,同比增幅呈現倒“U”型變動。再次,房地產投資經歷從驟降到穩步恢復性增長的過程,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大。全國住房開發投資額增幅呈現“V”型變動,住房開發投資當月完成額同比增長率從2019年10月的12.56%下滑至2020年2月-15.99%,后逐步上升,2至2020年10月,住房開發投資當月完成額同比增速14.27%。2020年度住房開發投資與經濟增速保持同步變動態勢,其對于穩投資、促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最后,租賃市場受疫情沖擊較大且恢復緩慢,城市層級性分化比較明顯。疫情沖擊下全國住房租賃市場整體遇冷,不同層級城市間“冷熱不均”,分化明顯。第二,空間上,房價空間分化總體有所減弱。首先,總體房價降溫明顯,空間演變趨緩。房價上漲城市數量和上漲速度低于去年同期。其中一線城市房價水平大幅領先其它層級城市,一、二線城市二手房價格增速先緩慢下降再微幅上升,三線四線城市二手房價格增速有所回落。其次,房價水平區域差異大,東部地區領先,中西部地區并進,東北地區墊底。最后,城市群房價增速總體放緩,中心城市增速有所收窄。
總體現狀判斷發現:房地產市場恢復比較理想,但特征不同以往。第一,樓市穩定并對“六保六穩”發揮關鍵性貢獻,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首先,住房市場恢復基本符合預期,2020年1-11月,全國住宅和商品房累計銷售面積皆超過2019年的同期水平,房地產和住房開發投資恢復到中高速水平;其次,住房市場在嚴重外部沖擊下實現快速恢復,2020年住房市場經歷1-2月份的劇烈下降后,開始快速回升,由負轉正;空間分化的勢頭有所趨緩,并且總體風險有所下降;最為重要的是房地產相關產業對“六保六穩”貢獻較大。第二,房地產市場風險、錯配和擠出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還存在潛在的隱憂。首先,炒房還沒有被完全控制,2020年11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有44個城市二手房價格環比上漲,高于10月份的39個;其次,樓市風險總體仍比較大,其仍是經濟金融的重要風險源;再次,住房與人口分布錯配加劇,從2003年到2018年,城市新增人口的92.22%集中城市群和都市圈里,但是2002到2017年房地產銷售僅69.62%在都市圈和城市群,大城市住房供需矛盾依然比較突出;再次,租賃市場的問題層出不窮,“爆雷”事件頻頻發生;最后,房地產對消費、投資的擠出效應有所增加并仍在阻礙結構調整。第三,住房市場從劇烈波動增長轉向恢復性平緩波動增長,出現了新興的特征。具體而言,住房市場的增長周期長度未變,但波動幅度更加平緩,其季度變化始終存在,但變動幅度更為平緩,2020年經歷了春寒夏暖秋冬回溫的轉變;其空間分化從持續轉向交替,從城市轉向都市圈城市群;此外,房地產投資增長在下降一個臺階后總體穩定,而房價增長與經濟增長從相背而行轉向相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