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房企跨界養豬意味著什么?房地產企業為什么養豬?(2)
最強豬周期,讓生豬養殖行業坐上了風口,收獲了紅利。在生豬產能不斷擴大的背景下,生豬企業的競爭又呈現出怎樣的態勢呢?誰登上了“養豬一哥”的寶座?
從市場占有率來看,豬王爭霸的實質,就是溫氏、牧原、新希望三家企業之間的“三國殺”。過去幾年,溫氏股份一直穩坐“豬王”頭把交椅。溫氏采用“公司+農戶”的養殖方式,即農戶按溫氏企業標準建養豬場。
2015年,溫氏全年出欄量為1535萬頭,是牧原的8倍。但近幾年牧原漸漸顯示出實力和野心。
2019年,溫氏出欄量為1851萬頭,牧原已經追趕到1025萬頭,雙方差距大大縮小。
在全行業經歷非洲豬瘟的嚴峻考驗,以及豬價瘋狂上漲之后,進入2020年的牧原已全方位超越溫氏,正式問鼎中國豬王寶座。
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非洲豬瘟對行業的影響非常大,可以說它是一個颶風。能不能在這個時候駕馭颶風,把它變成企業轉型升級的風口,這是考驗企業實力的時候。
大肆擴張背后,牧原有其獨特的發展戰略眼光。去年牧原股份啟動百千萬年薪招人計劃,100個千萬年薪,1000個百萬年薪,為招聘高端“養豬倌”,牧原可謂下足了血本。
僅僅一年多的時間,牧原股份股價上漲6倍之多。今年6月發布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秦英林家族以2416億元的財富值位列榜單第5名,超過眾多房地產、互聯網大佬。這也算是“人憑豬貴”。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溫氏和牧原,它們的模式不一樣,這兩種模式各有千秋。國家這些養豬公司規模遠遠不夠,養豬的企業占整個國家的生豬出欄量,比例非常低,未來的產業發展趨勢還要大規模地提升。
參與這場豬王之爭的還有新希望集團,因為經營模式上新希望和溫氏趨同,雙方的廝殺也更為激烈。今年新希望在生豬養殖項目上的總投資高達43.6億,預計今年將新增出欄生豬300多萬頭。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生豬生產還是要發展競爭性的市場,這對消費者有利,在組織結構上要合理設計政策,引導這些龍頭企業。
萬科也于今年正式殺入養豬戰場。今年3月份,萬科成立食品事業部,布局生豬養殖,5月,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豬場“招募令”,7月,萬科收購利津華育養豬有限公司,可以說是動作不斷。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房地產商也面臨著一個壓力,怎么通過多樣化經營來降低單一產業帶來的增長后勁乏力和高風險。我們國家肉蛋奶的需求量還是非常大,企業看到機會,想要進入這個市場,我覺得非常正常。
房地產企業跨界養豬,是否是個好出路呢?在經歷兩年多的上漲周期后,9月以來,高企的豬肉價格開始出現松動,甚至有些地方開始重現十幾元的肉價,眾多剛剛跨行入局的企業是否又將面臨新的挑戰?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我個人覺得農業也確實需要資本投入,也需要長時間持續發展。但是如果要追求短時間的轉型,想把養豬行業作為房地產的轉型,如果沒有心理準備,將來未必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