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期貨上市助力對沖風險 行業龍頭積極布局
今日,生豬期貨在大商所正式掛牌上市,這也是我國期貨市場中的首個活體交割品種。
基于期貨市場價值發現、套期保值的功能屬性,生豬期貨上市后,將有望協助行業企業判斷產能布局節奏,對沖周期波動風險,從而改善此前生豬市場價格震蕩頻率,平滑企業盈利水平。
上市龍頭積極布局
生豬期貨還未上市就已引起各方關注,且由于生豬品類的特殊性,行業龍頭企業也參與布局。
此前大商所已發布的交割區域、地區升貼水、指定交割倉庫等信息細則明確,全國22個省被納入了交割區域,而牧原股份(行情002714,診股)、溫氏股份(行情300498,診股)、新希望(行情000876,診股)、傲農生物(行情603363,診股)等行業龍頭企業,均被納入了生豬集團交割倉庫及分庫名單。
“公司前期針對生豬期貨上市做了一些籌備,主要包括申請交割庫,內部團隊制度建設這兩方面。期貨上市后,公司前期更多是觀察和學習的過程,看看這個品種跟公司經營管理能有哪些結合點,能不能結合公司經營來運用這個工具。”牧原股份相關負責人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企業而言,期貨是風險管理的工具,但期貨衍生品還有高風險特征,要看企業怎么運用。期貨市場最大的功能就是價格發現,企業如何用好價格發現的工具、風險管理的工具,要看企業自身的能力水平。
溫氏股份相關負責人也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由于生豬期貨尚未正式上市,目前公司總體對其研究還不多。企業之前會做玉米、豆粕的期貨相關業務,也有專門部門負責。生豬期貨上市后,會根據情況進行深入研究,但是工作重心還是放在實業,根據期貨市場情況再進一步考慮。
雖然不是交割庫之一,但唐人神(行情002567,診股)近年來也在積極關注配合生豬期貨設立。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期貨方面公司之前做了玉米、豆粕等農產品(行情000061,診股)的套期保值,有相關隊伍體系。生豬期貨推出前,公司也在強化隊伍,從社會招聘了專門人才關注生豬期貨。
“生豬期貨可以指導生產和鎖定銷售價格,豬價太低的時候,企業生產節奏也可以放緩一些。不過剛開始企業還是觀望為主,后面也會試水,做一些套期保值,把成本降下來,利潤就穩定了。”他表示。
另一不具名生豬養殖行業上市公司人士在與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交流時也稱,生豬是農產品期貨中最大的品類,套期保值可以鎖定成本,對遠期價格也有指引。尤其對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型養殖戶而言,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增強抗風險能力。非洲豬瘟疫情后規模廠擴產明顯,大企業,尤其是交割庫,期現貨都可以更好地對接操作,優勢會更加明顯,公司也在積極爭取申報設立交割庫。
助力對沖風險
“雖然可能生豬期貨真實交割并不會特別多,但交割庫企業,也是行業內現貨持有量居前的企業,肯定是受益最明顯的。企業既可以在里面做套期保值,又可以投機套利。期貨工具對于這些交割庫企業或龍頭企業來說,是切實能把這個作用用上的。”搜豬網分析師馮永輝表示。
他認為,此前生豬養殖上市公司也會運用玉米、豆粕期貨做一些上游飼料的套期保值工作,生豬期貨上市后,就形成了產業鏈的閉環,上游飼料和下游養殖產品互相支撐。“玉米多了價格看跌,對于生豬就是成本下降利潤增加,而若豬多了,價格下跌,對玉米、豆粕的需求也就多了。上下游從關聯性上來看是相反的,對企業來說風險可以一定程度上跨產品對沖。”
的確,在生豬期貨上市之前,生豬養殖上市公司運用期貨套期保值功能的情況就已不鮮見。
2020年12月牧原股份曾公告,公司作為自育自繁自養一體化生豬養殖企業,需要自行進行原料采購、飼料加工。玉米、小麥、大豆、豆粕、豆油等作為飼料生產的主要原料,在飼料原料中占比較高。為規避飼料原料價格大幅度波動給公司經營帶來的不利影響,公司擬以自有資金不超過7億元進行玉米、豆粕等商品期貨的套期保值業務,有效管理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而此前在2019年12月,該公司也公告擬開展商品套期保值業務所需保證金最高占用額不超過3億元。
“期貨工具會讓行業競爭上新的臺階。之前是誰把豬養好,誰的成本低,誰就具備競爭優勢。行業一旦步入虧損期,無論大小企業會全面陷入虧損。但有了期貨后,可能生豬現貨是虧損的,但只要期貨市場能夠實現盈利,也就有了風險對沖的工具。”馮永輝表示。
不過上述不具名生豬養殖行業上市公司人士認為,企業最先會使用的期貨功能還是套期保值,希望在成本鎖定方面起到作用,但在期貨市場賺錢還是風險比較大的,尤其生豬價格波動受各種因素影響,并不是那么好判斷。“不排除可以通過期貨盈利,但是不是主要目的。大家更多還是運用這個金融工具做價格鎖定,還是服務實體經濟。之前是只能單邊做多,期貨上市后可以做空,把現貨市場的一些損失從期貨市場彌補回來。同時,生豬期貨業可以與玉米、豆粕等期貨產品形成產業鏈閉環,從上端原料到下端肉形成鏈條,做鎖定的動作,對沖風險。”其稱。
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程小勇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不同于鋼材等商品保質期很長,倉單可以流轉,生豬期貨存在一定局限性,不過從企業銀行授信角度看,期貨上市后應該還是有利的。“無論是養殖企業還是下游肉品加工企業,如果做了套期保值,可能會降低企業全年利潤波動幅度,對企業信用評級有利,授信額度可能會上調,參與的企業風險已經有對沖。同時,產業鏈上也會實現利潤再平衡,對原材料成本和豬肉產成品形成全產業的對沖,形成完善的對沖閉環。作為行業龍頭,期貨市場把他們的產品作為交割品,也有利于行業把產品質量向龍頭靠攏。”
豬周期波動或減緩
“依照海外經驗,美國在推出生豬期貨后,豬周期從三年拉長到八年。因此生豬期貨上市后,或有望減緩我國豬周期的波動頻率。”上述不具名生豬養殖行業上市公司人士稱。采訪中,多數行業人士均表示,生豬期貨上市的最大意義在于價格發現,將協助養殖戶安排生產。
馮永輝稱,對于中小散戶而言,生豬期貨上市后最初直接進場的可能性也不大。但運用這一工具,養殖戶可以看到市場對生豬次年價格的判斷,再對比現在的價格,決定當下能不能補欄。對于市場來說,價格發現是沒有任何門檻的功能,即使不做期貨業務,也隨時都能看到期貨價格,看到價格就會發揮價格發現價格指導的作用,生產者就能根據這個價格安排生產。
程小勇也表示,我國期貨市場上的畜牧產品除了此前的雞蛋,就是新上市的生豬產品。生豬此前是區域性市場,期貨上市后,有利于形成全國性統一市場,對行業有序發展有幫助。此外,生豬期貨上市對畜牧行業有借鑒性意義,活體的交割標準、合約訂立都是嘗試。生豬期貨上市不排除會加劇價格波動,但也有利于生豬市場的透明化。此前生豬價格上漲有時是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期貨上市后,生豬存欄的變化、需求變化,都會通過期貨市場提前反映,也有利于相關部門提前調控。
“豬周期就是生豬價格的變化周期,一般是三到四年一輪。由于我國畜牧業集中度比較低,因此有很強的周期性。價格低點的時候,企業盈利狀況不理想,甚至虧損,對于養殖者信心會形成打擊,也不利于行業發展。期貨上市后,因為有價格發現的功能。最重要目的是提高行業集中度、規模化,讓生豬行業健康穩健的發展,目標是降低豬周期波動。”卓創分析師李霞也認為,我國生豬養殖集中度低,雖然龍頭企業有相應的人力和人才去判斷行情,但由于占比較小,依然無法去判斷市場整體供應的量。
她表示,期貨遠月是對生豬未來價格的預期,如果預期價格偏低,養殖利潤不樂觀或低于預期,生豬養殖者就能放緩擴產節奏,甚至不推動擴產,不至于沒有方向。如果沒有價格指引,養殖者按照自己的規模繼續擴產,就會造成市場規模越來越大,價格也越來越低,傷害養殖者信心,形成惡性循環,這對于中小散戶意義會更加明顯。期貨就是給市場提供了工具,引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豬周期已步入下行軌道
2020年三季度,國內生豬價格整體顯著下滑,從8月12日的38元/公斤回落到了11月26日的29元/公斤,市場普遍判斷豬周期已步入整體下行軌道。
然而,2020年11月底12月初,由于馬上進入傳統需求旺季,加之前期價格下跌導致市場恐慌出欄,市場可供出欄的肥豬出現供應不足,豬價應聲上漲。據搜豬網統計,1月6日,全國瘦肉型豬出欄均價達到36.84元/公斤,豬價已連漲達半月之久。
受市場價格波動及生豬期貨上市在即等利好因素刺激,近期A股市場上生豬養殖概念股出現大漲行情。2021年開年至今四個交易日內,牧原股份股價已上漲近25%,新希望累計漲幅也達到15%。
“受元旦后需求回落及高價肉掣肘消費等影響,生豬市場供需端博弈再次加劇,豬價漲勢有所收窄,部分地區屠企出現一定的壓價情緒,但豬價持續大漲后養殖端壓欄觀望情緒高漲,規模化企業降價出欄積極性較差,穩價意愿較高,豬價高位盤整態勢明顯。”馮永輝指出,近期豬價上漲是多種因素造成的。當前處于季節性消費旺季,需求有一定支撐,往年豬價上漲也是在這個時間點,但是持續不了太久,價格很快會回落。
李霞也表示,生豬期貨上市,大幅拉動現貨,不是相關部門希望看到的。現在是年初也是月初,規模廠的出欄量本身就較少,加上北方天氣寒冷影響市場調運,但市場需求還是旺盛的,所以出現了短時間的供需變化,價格上行。但是國家相關部門會從中調控,有能力也有措施去平抑價格波動。
隨著復產效果顯現,預計2021年生豬出欄量將扭轉下跌趨勢。據卓創監測數據顯示,至2020年年底我國生豬存欄量恢復到正常年份的6-7成。目前豬周期已步入下行軌道,今年生豬價格將出現震蕩下行,但全年還是在盈利期。
- 上一篇:特斯拉Model Y能降價 背后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