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銀行利率市場化再進一步
來源:中信證券(行情600030,診股)
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場化,標志著信用卡業務完成市場化“最后一公里”。結合央行近期表態,我們判斷下階段利率市場化主要是繼續完善LPR報價機制、引導存款理性定價以及擴大市場化管理機構范圍。當前時點,銀行板塊政策預期擾動漸穩,后續有望回歸基本面邏輯支撐,看好板塊配置價值。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下發《關于推進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通知》,上周央行行長易綱在談2021年金融熱點問題時亦提及進一步“通過深化LPR改革推動存款利率的逐步市場化”。本期投資觀察聚焦利率市場化的市場關注問題。
▍如何理解LPR改革對存款利率市場化的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在2020年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增刊《有序推進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中對此有系統性論述:在銀行信用貨幣制度下,核心傳導鏈條是:政策利率→貸款利率→信貸需求→存款供給→存款利率。上述機制最終表現為政策利率和貸款利率調整下傳統存款以及貨幣市場基金、結構性存款等類存款產品利率隨之發生變化。
▍怎么看“深化LPR改革推動存款利率的逐步市場化”?
我們認為,重點仍是疏通傳導鏈條上的重點環節,包括:
1)完善LPR報價機制,對應“政策利率→貸款利率→信貸需求”環節,包括報價行評價準入機制、報價模型優化、報價利率期限豐富等;
2)引導存款定價理性競爭,對應“存款供給→存款利率”環節,主要是鞏固存款總量供需引致的利率市場化形成,繼續平抑中小銀行高息攬儲沖動,避免非理性定價帶來的利率扭曲。
下階段市場化過程中,對于存款利率軟掛鉤其他政策利率或市場化利率,預計央行將采取審慎探索態度。
▍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場化改革核心內容為何?
此次《通知》明確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2016年規定,上限為日利率萬分之五,下限為日利率萬分之五的0.7倍),信用卡透支利率由發卡機構與持卡人自主協商確定。我們認為,政策出發點在于進一步推動信用卡業務市場化:2016年央行已給予銀行在信用卡溢繳款利率、免息還款期、最低還款額等方面的自主確定權,當前在銀行卡清算領域加速開放的政策背景下,透支利率市場化相當于信用卡業務市場化的最后重要一步。
▍預計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場化影響如何?我們判斷:
1)銀行業信用卡總體業務影響較小:信用卡透支業務主要適用于最低還款額情景和逾期還款情景,從央行數據看,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銀行卡應償總額7.76萬億元中,逾期半年以上未償金額規模僅約907億元;
2)各家銀行信用卡業務量價管理能力更為關鍵:透支利率定價放開后,選取合適的透支利率需權衡產品吸引力與壞賬控制力,同時配合以信用額度動態管理亦尤為重要,我們認為零售領域客戶基礎扎實、客戶畫像完善、經營策略清晰、產品線完善的銀行,信用卡業務競爭力將更為突出。
▍如何展望下階段的利率市場化推進?
結合前期央行表態,我們認為主要是三方面內容:
1)貸款端,或將進一步疏通利率傳導渠道,完善LPR報價機制的機構、模型、期限機制;
2)存款端,或為下階段重點,近期修訂的《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工作指引》明確自律機制成立存款工作小組,料將鞏固存款總量供需引致的利率市場化形成,平抑非理性定價;
3)機構方面,有望將利率市場化管理機制進一步推廣至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和組織,上述《工作指引》已將小貸公司、消金公司以及為存貸業務提供展示平臺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納入特殊成員范疇,未來或亦將執行自律機制決議要求。
▍風險因素:
宏觀經濟增速大幅下行,銀行資產質量超預期惡化。
▍投資觀點:政策預期擾動漸穩,回歸基本面邏輯支撐。
上周,銀行板塊漲幅0.98%,跑輸滬深300指數4.47pcts,主要是前半周房貸集中度新政、商業銀行績效評價辦法落地帶來的預期擾動。周五晚間上海銀行(行情601229,診股)首披業績快報,四季度營收與盈利累計增速均由負轉正,我們預計后續銀行業績披露有望持續驗證四季度基本面轉暖。當前時點,看好2021年宏觀變量樂觀和盈利表現改善所催化的板塊配置價值,個股配置可遵循兩條線索:
1)阿爾法品種打底,優選具備特色商業模式和可持續客戶、業務模式和盈利趨勢的優質銀行,如招商銀行(行情600036,診股)、平安銀行(行情000001,診股);
2)貝塔品種增強彈性,兼具業績彈性和估值彈性的品種具備“雙擊”潛力,可關注興業銀行(行情601166,診股)、光大銀行(行情601818,診股)、南京銀行(行情601009,診股)和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