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0m8ki"><acronym id="0m8ki"></acronym></strike>
    <button id="0m8ki"><tbody id="0m8ki"></tbody></button>
  • 房企2020年期末"大考" 規模、資金、存貨三大維度透視來年趨勢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影響疊加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政治形勢,世界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資本市場風云變幻莫測。先有疫情沖擊,后有"三道紅線",中國房地產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作為中國經濟的穩定器與壓艙石,房地產行業在疫情后快速回暖彰顯韌性,表現超預期。目前全國房地產市場已完全走出疫情影響,進入正常運行通道。2021年,我國經濟繼續向好,但房地產金融監管不放松,在此背景下,房地產市場又將怎樣變化?

      如今,外部因素疊加行業內因,地產行業洗牌加劇、兩極分化愈加嚴重。地產頭部企業作為行業的中流砥柱,極具行業代表性。《投資者網》從企業規模、資金、存貨三大維度,力圖通過對2020年的盤點和研究,透視2021年房地產市場發展趨勢。

      頭部房企增長強勁 規模競爭壓力提升

      2020年,疫情沖擊著整個房地產行業,各地樓市調控持續進行,融資環境不斷收緊,房企競爭加劇,中小房企"壓力山大"。根據人民法院公告網信息顯示,2020年房企破產數量超470家。

      嚴峻的市場環境下,中國房地產行業仍向上發展。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前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3萬億元,同比增長6.8%。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7萬億元,同比增長6.6%。

      強者恒強,弱者消弭,中國房地產行業馬太效應愈加凸顯。2020年中國龍頭房企表現強勁,在"房住不炒"的總基調下,繼續保持穩健發展。數據顯示,2020 年房地產企業銷售規模持續增長,銷售額超千億的房企軍團增至43家,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其中合景泰富集團、首開股份(行情600376,診股)等房企首次躋身千億房企陣營。

      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銷售額TOP50房企銷售業績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各梯隊房企銷售業績門檻值均創了歷史新高。其中,TOP10房企門檻值為2780億元,同比增長26%;TOP30房企門檻值為1306億元,同比增長13%;TOP40房企門檻值破千億至1031億元,同比增長12%。

      具體來看,在TOP30房企中,中國恒大、綠城中國、華潤置地、招商蛇口(行情001979,診股)、中國金茂累計業績規模的提升較為突出。此外,龍光集團、佳兆業、金科集團、濱江集團(行情002244,診股)、榮盛發展(行情002146,診股)、華潤置地、雅居樂等房企2020全年的業績同比增速也相對較高。

      舉例來看,佳兆業堅持深耕核心城市戰略不動搖,2020年首進貴陽、寧波、無錫、奧東等地,獲取全國近50個優質新項目,為公司聚力發展提供動能,在行業中品牌聲譽與行業地位沖向歷史新高,在資本市場其市值于2020年內突破千億。

      中國頭部房企在強勁增長的同時,座次競爭也愈發激烈,但龍頭房企地位穩固。碧桂園、中國恒大、萬科地產、融創中國、保利發展作為房地產企業TOP5地位穩固。在TOP30房企中,9家房企的座次出現下降,5家房企的座次保持不變,其余16家房企的座次均出現上升,房地產企業的規模競爭壓力不斷提升。

      房地產行業規模競爭激烈,行業集中度也在不斷上升。數據顯示,從銷售額來看,TOP10房企所占市場份額超30%,TOP30房企集中度接近60%。在強者恒強的房地產市場格局下,頭部房企占據的市場份額將會越來越多,行業分化愈加明顯,行業格局將逐步固化,中小型房企的生存也將愈加困難。

      房地產行業分化將是長期趨勢,多元業務發展將大有可為。在房企規模賽道競爭愈發激烈的情況下,分拆旗下物業管理公司上市成為房地產企業新的競爭賽道。2020年,受疫情對人們居家環境管理影響等多重因素影響,物業企業扎堆上市成為潮流。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年內物企上市規模達到17家。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上市物業企業達到40余家。

      2020年多家房企分拆多家房企拆分物管板塊上市,備受資本市場認可。新上市的物管企業中,市盈率超過母公司的企業屢見不鮮,板塊價值持續凸顯。申萬宏源(行情000166,診股)研究看好地產細分市場多元業務發展,認為物業管理面積上行空間廣、集中度較低,大中型物管企業的增長確定性強。而西南證券(行情600369,診股)在研報中表示,未來物業管理行業將是母公司支持力、市場化拓展力、增值服務延伸力及業績成長性多維度的綜合素質對比。

      頭部房企現金充裕 降杠桿持續推進

      2020年中國房地產行業在經歷了一番"疫情"洗禮、業績探底后開始逐漸爬坡回升,呈現V字型發展態勢。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房地產企業在謀求規模增長的同時,也普遍面臨著"三道紅線"壓力下的降負債要求。

      "三道紅線"主要對房企融資與現金方面的財務指標進行劃定。根據規定,"三道紅線"主要內容為:1.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大于70%;2.凈負債率大于100%;3.現金短債比小于1倍。

      相應地,房企根據越線情況分類定檔,進行"四檔管理"。即:"三道紅線"均超過的房企列為"紅檔",有息負債規模不得增加;超過"二道紅線"的房企列為"橙檔",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只超過"一道紅線"的房企列為"黃檔",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10%;"三線"均未超過的房企列為"綠色檔",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15%。

      根據標普發布的報告顯示,國內房企的總體債務增速已明顯放緩,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長約3%,而2019年和2017年同比分別增長16%和30%。數據顯示,中國內房股2020年中報營收TOP50房企中,僅有18家房企出現凈負債率大于100%。而杠桿率較低的房企,截至2020年6月末,凈負債率尚未超過50%,比如:龍光集團、華潤置地、招商蛇口、建業地產、萬科A(行情000002,診股)、中國海外發展、新城控股(行情601155,診股)等企業。

      伴隨著"三道紅線"等房地產行業降杠桿政策要求,房地產企業也在進行積極補充現金流。2020年上半年,由于第二季度中央和地方政策的逐漸顯效,購房者置業情緒好轉,企業銷售回暖,營收TOP50房企中有76%的營收維持正增長。此外,由于償債潮的到來以及疫情對銷售回款的影響,50家房地產企業的在手現金合計共有2.37萬億,較2019年末增長2.25%。

      截至2020年6月末,現金超1000億的房企有5家,其中碧桂園以1887.79億元居首位,隨后分別為萬科A(1881.40億元)、中國恒大(1407.47億元)、保利地產(行情600048,診股)(1255.52億元)、中國海外發展(1113.85億元)。

      在營收TOP50企業中,擁有現金金額在500億元-1000億元之間的企業有10家,比如融創中國、龍湖集團、綠地控股(行情600606,診股);現金金額在300億元-500億元之間的企業有15家;100億元-300億元之間的企業有18家,比如,中國金茂(170.60億元)、濱江集團(164.17億元)、合生創展集團(153.65億元);僅有廣宇發展(行情000537,診股)的現金不足百億,為50.01億元。

      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房企境內外債券融資累計約12132億元,規模創歷史新高,但同比增速僅為3%。錢是房企命脈,現金為王的當下,"三道紅線"懸頂,釋放出來的融資收緊信號已成為行業共識。可能也是為了預防2021年后期融資收緊所帶來的融資困難,2021年開年,房企融資呈井噴的現象。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10日,已有近30家房企發行債券,境內外累計發行規模約550億元。其中碧桂園一筆擬發行的5億美元票據,票面利率低至為2.7%。

      但是從營收TOP50的財務費用指標來看,2020年上半年,碧桂園、融創中國、華潤置地、中國海外發展、龍湖集團、中國金茂、寶龍地產、融信中國、美的置業、禹洲集團、金地集團(行情600383,診股)、中梁控股、綠城中國等13家房企的財務費用負數,這意味著公司銀行存款形成的利息收入高于相關費用,說明企業的財務風險小,無需為債權籌資支付大額利息費用。

      數據顯示,營收TOP50中,財務費用超過100億元的房企僅有一家,為中國恒大;財務費用在10億元至60億元的房企有13家;財務費用在0至10億元間的房企有23家,比如旭輝控股集團(1.73億元)、中國奧園(1.55億元)、合景泰富集團(1.39億元)正榮地產(0.27億元)。

      存貨上升周轉率下降 存貨結構失衡突顯

      手有余糧,心中不慌。如果說,現金流是房地產企業的血液,那么,土地儲備就是房地產企業的立業之本。在以往的情況下,房地產高杠桿的背后是對規模擴張的謀求,而土地儲備則是房地產企業擴張的備用糧草。

      "三道紅線"讓房地產企業帶上融資"緊箍咒",從對"規模增長"向"追求效益"發生轉變。

      在公布土儲數據的房企中,面積超過億平方米的房企共有4家,分別為融創中國(2.48億平方米)、中國恒大(2.4億平方米)、萬科(1.57億平方米)和新城控股(1.37億平方米)。此外,土地儲備在1000萬至1億平方米的房企有39家。

      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園作為房地產前三強,并未披露相應的土地儲備數據。但從可售貨值中可窺見規模一二。截至2020年6月末,碧桂園的總土地儲備權益可售資源達2.34萬億元,在行業中并不低。

      在土地市場上,價值高地是房企爭奪熱點。在疫情、調控政策等多重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房地產企業深耕核心都市圈更能享受紅利。目前,眾多的房地產企業布局長三角、大灣區、環渤海等熱門經濟區,優質地塊成為搶手的"香餑餑"。

      舉例來看,截至2020年6月末,時代中國整體土地儲備主要分布在國內一二線城市及大灣區,其中位于大灣區土地儲備占比近90%。融信中國80%的土地儲備位于一二線城市的黃金地段。正榮地產76%的土儲位于一二線城市或具有高增長潛力的地區。佳兆業的土地儲備總貨值約為5800億元,其中大灣區貨值占比為52.2%。

      從存貨情況來看,在營收TOP50房企中,2020年6月末較2019年末,存貨出現下降的企業僅有8家企業,分別是華夏幸福(行情600340,診股)、綠地控股、龍光集團、越秀地產、美的置業、合景泰富集團、新力控股集團、德信中國。而其他42家房企的存貨均出現增長,2020年上半年存貨增長區間在10億元至1300億元不等。其中存貨增長最多的5家房企分別是碧桂園、中國恒大、保利地產、中國金茂、世茂集團,分別較2019年末增長了1234.33億元、643.48億元、508.44 億元、425.16 億元、404.93 億元、361.32億元。

      與存貨增長背道而馳的是存貨周轉率數據,2020年6月末較2019年末,營收TOP50房企均出現下降。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營收TOP50房企的平均存貨周轉率為0.12,較2019年末存貨周轉率平均下降了0.18。存貨上升而周轉率下降,說明存貨的增長除了土地儲備和可售面積增長,一定程度上也是銷售變緩的體現。

      房企在拿地投資方面加大力度,但也應秉承著量入為出的投資策略,若去化速度變慢,資金的運轉效率也會相應變慢,公司的正常經營可能將遭遇重大考驗。在此情況下,企業庫存結構的不平衡問題尤為突出,去庫存也將是2021年房企的重要任務。

    鄭重聲明:用戶在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與股民學堂立場無關,所發表內容來源為用戶整理發布,本站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玉县| 平罗县| 台州市| 仪征市| 黔江区| 廊坊市| 忻城县| 东山县| 营山县| 新郑市| 溆浦县| 肇源县| 花莲市| 黔西| 黄冈市| 乌兰察布市| 石楼县| 莫力| 盐山县| 咸宁市| 南溪县| 江永县| 临沧市| 林芝县| 固安县| 大城县| 鄂温| 卢氏县| 澜沧| 凤冈县| 罗田县| 万全县| 青龙| 呈贡县| 会东县| 英超| 深泽县| 杭锦后旗| 红安县| 澳门| 高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