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最愛喝!A股“功能性飲料”第一股來了,美國同行近一年股價翻番
證監會1月21日發布公告,東鵬飲料首發獲得通過。這意味著,A股將迎來“功能飲料”第一股。
公司招股書顯示,東鵬飲料此次擬登陸上交所。公司的主營業務為飲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為東鵬特飲、包裝飲用水、由柑檸檬茶等。其中,東鵬特飲是東鵬飲料的主打產品。
東鵬飲料為深圳老字號飲料生產企業,始創于1987年。2003年,國有企業東鵬飲料瀕臨倒閉,時任銷售總經理林木勤買下了公司的品牌和生產設備,將東鵬飲料從國有企業轉變為民營股份制企業,繼續做飲料。林木勤為廣東汕尾人,現為東鵬飲料董事長、總裁。
截止目前,林木勤、君正投資、鯤鵬投資、林木港和林戴欽為持有5%以上股份的主要股東。其中,林木勤直接持有以及通過鯤鵬投資、東鵬遠道、東鵬致遠和東鵬致誠間接持有的總股份為2.03億股,占比56.41%,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東鵬飲料此次擬發行不超過4001萬股,擬募資14.9億元,募集資金擬用于華南和重慶西彭生產基地建設、營銷網絡升級及品牌推廣、信息化升級建設、研發中心建設以及總部大樓建設。
財務數據方面。公司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東鵬飲料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8.44億元、30.38億元、42.09億元、24.69億元,同期實現凈利潤分別為2.96億元、2.16億元、5.71億元、4.41億元。
從各項收入來看,東鵬飲料的營收主要依賴于能量飲料,主要是東鵬特飲。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東鵬飲料的能量飲料收入分別為27.35億元、28.85億元、40.03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96.28%、95.51%、95.50%。而在2020年上半年,東鵬飲料的能量飲料收入為22.73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為92.43%。能量飲料在東鵬飲料近年來的收入占比均在90%以上。對能量飲料依賴較高,公司產品結構存在單一風險。
2020年9月25日,中國證監會曾對東鵬飲料遞交的上市申請書作出反饋意見,要求東鵬飲料揭示產品收入單一的風險問題。
對此,東鵬飲料在招股書中提示風險稱,公司雖然近年陸續推出由柑檸檬茶等其他產品,但整體銷售規模相對較小,短期公司仍存在產品結構相對單一的風險。如果能量飲料行業市場環境出現惡化、消費者偏好發生改變以及相關行業監管政策發生不利變化,可能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從各地區的銷售收入情況來看,東鵬飲料的主要銷售區域為廣東,2017年至2019年,廣東區域銷售收入分別為18.94億元、18.46億元、25.20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66.66%、61.10%、60.12%。2020年1-6月,廣東區域銷售收入為13.26億元,占比為53.91%。雖然廣東區域的收入占比呈下降趨勢,但從整體來看,東鵬飲料的營收主要依賴于廣東區域。
美版功能飲料股一年來股價接近翻倍
據歐睿國際的報告顯示,東鵬特飲在國內能量飲料市場的份額占比為15%,排名第二,但與紅牛57%的市占率相距比較明顯,仍有提升空間。
上市公司方面,目前,滬、深、港三地股市均沒有主營業務為功能飲料的上市公司,東鵬特飲若能如期上市,有望成為“功能飲料第一股”。而從全球范圍看,目前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怪物飲料(Monster)更稱得上“功能飲料第一股”。
怪物飲料公司的前身漢森天然飲料公司(Hansen's Natural)成立于1935年,當時主要向美國加州的零售商和電影院銷售天然蘇打水與各類果汁飲料。2002年,漢森天然飲料公司抓住飲料業變化的潮流,推出面向18-30歲年輕男性消費群體的能量飲料品牌——怪物飲料。
2012年,漢森天然飲料公司更名為怪物飲料公司。2015年6月,可口可樂公司以21.5億美元收購怪物飲料公司16.7%的股份,二者還進行部分業務的整合。怪物飲料公司把旗下的非功能飲料業務(包括茶飲和天然氣泡水)歸到可口可樂公司旗下,可口可樂則把旗下的功能飲料產品NOS和Full Throttle等交給怪物飲料公司。目前,可口可樂公司持有怪物飲料19.34%的股份,位列第一大股東。
怪物飲料2019年營業收入42億美元,凈利潤11.08億美元。最近一年股價從最低50美元上漲到90美元,目前市值為472億美元,市盈率大約40倍。
而中國消費者熟知的紅牛,在中國仍然深陷商標之爭,兩家外資企業華彬集團和天絲集團圍繞紅牛商標糾紛已持續數年。
在今年1月5日,泰國天絲集團發布消息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最高院)于2020年12月21日就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簡稱:合資公司,由嚴彬實際控制,文中中國紅牛、紅牛公司亦指合資公司)與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絲集團) “紅牛系列商標”權權屬糾紛一案,做出終審判決:駁回合資公司上訴,維持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19年11月25日做出的一審判決。
此前,合資公司曾就商標所有者權益及廣告宣傳費用向天絲集團發起訴訟,以反擊天絲集團在2016年10月與合資公司商標許可協議到期后,針對合資公司發起的商標侵權訴訟。2019年11月25日北京高院做出一審判決,駁回合資公司請求確認“享有所有者的合法權益”,以及要求天絲集團向其支付37.53億元廣告費的全部訴訟請求。合資公司不服,隨后向最高院提出上訴。
最高院在終審判決再次明確了“紅牛系列商標”權權屬歸天絲集團。
- 上一篇:中信證券:車企裝備競賽升級,激光雷達需求開啟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