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回應獲供應許可 對上市公司影響2021新消息解讀(2)
中芯國際部分美設備零組件供應恢復
摩根士丹利研報指出,美國設備供應商近期恢復了對中芯國際的零組件供應和現場服務,中芯國際成熟制程業務已經獲得設備供應的許可。
同時,報告還指出,高通仍堅持與中芯國際合作解決 PMIC (Power Management IC,電源管理集成電路)供應短缺問題,聯發科、瑞昱半導體等部分中國臺灣芯片廠商也正向中芯國際尋求更多產能,預計在 2021 年中芯國際收入將增長 10%-15%。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預判數據與中芯國際在 2020 年 Q4 財報會議有所出入。
當時,中芯國際首席財務官高永崗表示,2021 年全年收入目標為中到高個位數成長,上半年收入目標約 21 億美元;全年毛利率目標為百分之十到二十的中部。
當然,這一預判數據是在公司運營連續性不受影響的前提下作出的,但現實情況是——自 2020 年 12 月 18 日被美方列入實體清單后,其業務已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
具體表現為,公司在采購美國相關產品或技術時受到限制,出口許可申請必須跟著流程走;然而,中芯國際是否能夠獲得美方供應許可,則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在 2020 年 Q4 財報會議上,中芯國際聯合 CEO 趙海軍曾透露,公司和供應商們都在第一時間積極地申請準證,供應商也一直在對中芯國際更新準證的申請進展。
而今,隨著部分設備供應獲得許可,中芯國際部分業務開展的困難性也將有所緩解。
除了這一消息,對中芯國際而言,國家層面對芯片行業的重視也將是一大利好趨勢。
3 月 1 日,工信部正面回應了“關于中國芯片行業的具體目標/生產規劃”這一問題。工信部新聞發言人田玉龍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芯片產業、集成電路產業,發布了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全面優化完善高質量發展芯片和集成電路產業的有關環境政策。
受到多方因素影響,中芯國際在港股、A 股上也呈現出良好表現,股價紛紛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