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0m8ki"><acronym id="0m8ki"></acronym></strike>
    <button id="0m8ki"><tbody id="0m8ki"></tbody></button>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從經濟工作會議、農村工作會議,到一號文件、政府兩會,糧食安全的政策脈絡貫穿延續,糧食安全受到高度重視并成為“十四五”重要戰略。我們認為,糧食安全問題,既關乎當期保障,也立足長期發展。當期看,我們認為我國糧食產量可保障供給,有結構調整空間;遠期看,我們認為創新發展尤為重要,育種研發大有可為,我國水稻育種具有競爭優勢,玉米育種迎來變革,畜禽育種仍需持續突破,育種環節將成為提升產業競爭力、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驅動。

      摘要

      糧食安全持續受到政策高度重視:過去一年政策持續強調糧食安全,強調要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政策事件更密集、政策高度更高、政策方向更審慎。從我國當前總體生產格局來看,我國耕地面積穩定,土地流轉推動耕種集約,效率穩步提升。糧食、肉類生產規模大,產量仍有保障。但近年來擾動頻繁,新冠疫情影響糧食貿易,提升全球謹慎情緒;洪澇災害影響南方多省生產秩序,草地貪夜蛾、非洲豬瘟沖擊玉米、生豬生產等。基于政策方向和我國生產格局,我們認為糧食安全問題,不僅在于當期保障,也在于立足長遠、未雨綢繆。

      產量壓艙當期供給,仍有結構調整空間:從糧食安全的保障性看,我們認為整體產量穩定,有結構調整空間。1)口糧上,我國以小麥、水稻為主,當前政策通過收儲制度穩定生產,產量高于需求,自給率高。同時小麥、水稻的儲備水平較高,故口糧保障性較強。2)飼料用糧上,玉米、大豆兩大飼用糧在保障性上低于口糧。其中,我國玉米供不足需,庫存水平已降至低位,玉米進口上升,自給率從高位下降。大豆需求高度依賴進口,2020年自給率僅16%。我們認為,未來隨政策扶持,飼用糧保障性將逐步增強。3)肉類產量以豬肉、禽肉為主,據統計局數據,2019年二者產量占比分別達55%、29%。其中豬肉供給此前受到非洲豬瘟疫情的負面影響,當前正逐步修復;而禽養殖受益替代消費,供給維持高位且自給率較高。

      創新護航長期發展,前端育種環節大有可為:從糧食安全的發展性看,我們認為我國將在前端育種研發繼續努力,借以提高整體競爭水平,確保長期糧食安全。1)水稻育種領域,我國以雜交育種為主,基于種源儲備及育種技術優勢,我國水稻育種的全球競爭力較強,水稻單產位于較高水平。2)玉米育種領域,我國玉米單產較海外仍有差距,我們認為種源保護利用與生物育種技術為未來發展關鍵。而以轉基因為代表的生物育種技術推廣普及,也將帶動玉米育種領域的深遠變革。3)畜禽育種上,我國白羽雞祖代、生豬原種豬主要依賴海外進口,但當前部分頭部企業持續進步,產業鏈逐步延伸到育種環節,我們認為未來有望實現持續突破。

      政策持續強調糧食安全,我們認為糧食安全問題不僅在于保障當期供給,也在于通過創新與發展,實現糧食安全的長期保障。

      風險

      自然災害、疫病、政策落地不達預期等風險。

      正文

      觀點精要

      糧食安全受政策重視:政策更密集、高度更高、態度更審慎,成為“十四五”安全戰略;

      糧食生產現狀:耕地效率逐步提升,糧食、肉類人均占有量高于全球平均,但擾動頻發。

      從保障、發展兩個角度看糧食安全:

      ·保障性仍較強:口糧高產量、高自給率、保障性較強;飼用糧中玉米自給率下降,大豆依賴進口,存在結構調整空間;肉類產量正從非洲豬瘟疫情中恢復;

      ·創新推動發展:借育種推動效率提升,保障長期糧食安全。水稻育種具全球競爭力;玉米育種強調種源保護利用及生物育種,正面臨變革;畜禽育種有較大突破空間。

      我們看好:1)水稻、玉米育種有競爭優勢的公司;2)畜禽育種有突破機會的公司;3)受益于糧食漲價與耕地效率提升的標的。

      圖表: 糧食安全主題觀點精要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中金公司(行情601995,診股)研究部

      糧食安全持續受到政策高度重視

      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十四五”時期實施糧食安全戰略,政策層面對糧食安全的重視程度持續提高。從總體生產格局看,我們認為,我國耕地面積穩定且效率穩步提升,糧食生產可保證供給但有結構調整空間,新冠疫情、自然災害等對生產秩序產生影響。整體看,我們認為政策層面重視糧食安全,不僅在于當期,也立足未雨綢繆、長期發展。

      1、政策對糧食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提高

      政策密集提及,糧食安全受到高度重視:2020年起與糧食安全相關的政策密集出臺,且政策多次強調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同時,政策涉及方面廣泛,主要問題包括土地改革、育種、糧食定價機制與生產結構等,也涉及到消費端如制止餐飲浪費等。我們認為,從總的政策方向看,糧食安全政策不僅在于確保當期供給,也旨在著眼長遠、未雨綢繆、居安思危。

      圖表: 糧食安全相關政策事件時間表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新華網(行情603888,診股),中國政府網,農業部,發改委、商務部,人民日報,中金公司研究部

      中央經濟首次提及種子及耕地,農村工作會議強調糧食安全主動權: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及農業領域內容,強調要解決好種子與耕地問題,并指出糧食安全關鍵在于“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具體從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開展種源技術攻關等方面展開。隨后,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首次強調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我們認為連續兩次重要會議提及糧食安全,糧食安全的戰略地位提高,同時政策導向也從以穩為主,轉為強調糧食安全主動權。

      圖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及種子及耕地問題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國務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一號文件及“兩會”延續政策方向,糧食安全于“十四五”時期居戰略地位: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強調農業現代化,具體從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行情000061,診股)供給保障能力、打好種業翻身仗、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等方面展開。同時,3月4日“兩會”召開,提出“十四五”時期實施糧食安全戰略,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提高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等。我們認為,政策方向未來仍將延續,糧食安全相關的政策細節和執行措施將在“十四五”持續落地,并將引導農業產業變革。

      圖表:中央一號文件重視糧食安全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國務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2、我國耕地面積穩定,種植效率穩步提升

      我國耕地面積總體穩定,小農經營為主:我國耕地面積總體保持穩定,據國土資源部數據,2017年我國耕地面積20.23億畝,2013~2017年CAGR-0.05%,近年來部分因耕地改作他用,耕地面積小幅下降。同時,我國耕種主體為小農戶。據統計局估算,經營100畝以下耕地的小農戶數量占全國農戶比例高達98%,且小農戶擁有的耕地面積在全國占比為70%,耕地呈碎片化,難以實現規模化種植,同樣不利于種植效率提升。

      圖表: 我國耕地面積及增速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中國環境統計年鑒》、《中國國土資源公報》,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小農戶在農業生產中占主導地位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土地改革推進,促進耕地效率提高:我國耕地碎片化令耕種效率受限,因此近年來土地改革深化,從產權制度打破短板,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促進土地經營權流轉,旨在解決耕地碎片化問題。改革進展上,當前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已基本完成,承包耕地流轉面積持續增加至2019年的5.55億畝,占全國承包耕地面積比例提升至41%,且規模農戶數量占比提升,我們認為土地流轉政策的持續推進,將令耕地碎片化逐步緩解,長期將有助于耕地效率改善。

      圖表: 我國土地流轉的發展歷史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農業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承包耕地流轉面積占比持續提升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農業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耕種規模化程度逐步提升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農業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3、我國糧食、肉類生產規模大,當期產量有保障

      糧食種植規模大且產量向上:我國糧食生產規模大,2020年糧食總產量同比+0.9%至6.69億噸,且近年來產量穩中向上,過去10年CAGR+1.8%。從人均角度,2019年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475千克,高于國際糧食安全標準19%。從單產和播種面積看,我國糧食播種面積近五年基本穩定且保持在17.4億畝以上,單產水平同樣高于全球平均,但部分品種如玉米、大豆單產較發達國家有提升空間。

      圖表: 我國糧食總產量及增速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高于國際安全標準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我國糧食播種面積及增速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我國主要糧食單產水平及海外對比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FAO-OECD,國家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肉類產量規模大,人均消費量高于全球平均:據統計局數據,2019年我國肉類總產量為7,759萬噸,過去5年復合增速-2.5%,增速下降原因主要在于2018年以來非洲豬瘟影響生豬產能,對豬肉產量造成沖擊。據統計局和FAO數據,2019年我國對應人均肉類占有量約55.4千克/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9.3%,但較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

      圖表: 我國肉類總產量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我國肉類人均占有量及海外對比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FAO,中金公司研究部(注:國外最新為2018年)

      糧食以三大主糧為主,肉類以豬、禽肉為主:1)據統計局數據,我國糧食產量結構集中,三大主糧占據絕對主導,2020年我國稻谷、小麥、玉米產量合計6.07億噸,占糧食總產量的比重高達90.6%,但重要飼用糧大豆的產量占比低,其余品類如薯類、大麥等產量同樣較低;2)肉類產量分布同樣集中,2019年豬肉、禽肉產量占比分別為54.8%、28.9%,其他肉類占比則相對較小。

      圖表: 我國糧食產量結構拆分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我國肉類產量結構拆分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4、擾動頻發,部分影響糧食、肉類生產秩序

      新冠疫情短期影響全球貿易,提升謹慎情緒: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各國對糧食保障的謹慎程度均有提高,短期內沖擊糧食貿易,多國主動限制主糧出口。受此影響,國際小麥、大米等價格發生波動。整體看,短期內,我們認為新冠疫情引發全球對糧食安全的擔憂,并抬升各國增加儲備的意愿進而推升價格。中長期看,如全球新冠疫情持續,在悲觀情境下,將影響生產秩序、產量、糧食價格中樞。

      圖表: 新冠疫情令多國家暫時性限制糧食出口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IFPRI,中金公司研究部

      自然災害負面影響我國糧食生產:1)2019年起,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2020年草地貪夜蛾已蔓延至20多個省份。草地貪夜蛾主要影響玉米生產,據農業部數據,2019年受災面積中玉米占比達98.6%。當前,農業部預計2021年草地貪夜蛾發生面積或同比+11%,對玉米生產危害性繼續提升。2)2020年6~7月南方持續強降雨并發生洪澇災害,影響南方共11省。據統計局數據,2020年11省份糧食產量共占全國35.4%,洪水同樣對當地生產秩序產生影響。整體看,近年多重自然災害影響我國糧食生產穩定性,負面影響產量。

      圖表: 國內草地貪夜蛾主要為害玉米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姜玉英等2019《2019年我國草地貪夜蛾擴散為害規律觀測》,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洪水波及省份的糧食產量占比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非洲豬瘟疫情蔓延,沖擊豬肉供給:2018年8月我國發生首例非洲豬瘟疫情,此后逐步蔓延至全國各省。非洲豬瘟蔓延廣泛、死亡率高、無疫苗防控,對我國生豬生產產生較大沖擊,直接導致豬肉產量下滑。當前,養殖企業通過加強生物安全防控,一定程度降低了非洲豬瘟損失并推動復產,但非洲豬瘟對生產秩序的負面影響仍存。

      產量壓艙當期供給,仍有結構調整空間

      從糧食安全的保障性看,我們認為整體產量穩定,有結構調整空間。其中稻谷、小麥作為兩大口糧,對糧食安全意義重大,當期我國通過收儲政策有效保證了較高的庫存儲備和自給率;而飼用糧以玉米、大豆為主,當前玉米庫存降至低位、大豆自給率較低,未來均有調整空間;畜禽肉整體可保障供給,且豬肉產量正從非洲豬瘟沖擊中逐步恢復。

      1、口糧產量穩定且儲備水平較高

      收儲制度穩定稻谷、小麥生產節奏:我國稻谷、小麥均實施收儲制度,政府制定最低收購價,收儲價可視為現價底部區域。收儲制度保障種植收益,起到穩定生產作用。近年來,小麥、水稻收儲價已企穩回升,2021年秈稻、小麥收儲價分別上調20元/噸、20元/噸,粳稻收儲價同比持平。向前看,結合糧食安全政策方向,我們認為我國小麥、水稻收儲制度仍將維持,且收儲價有上調空間,這令小麥、水稻供給更具穩定性。

      圖表: 我國稻谷收購價、現貨價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發改委,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我國小麥收購價、現貨價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發改委,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小麥、水稻供大于求,自給率高:據統計局數據,2020年我國稻谷、小麥產量分別為2.12、1.34億噸,且近10年復合增速分別+0.7%、+1.5%。同時,消費量分別為1.95、1.22億噸,低于當年產量。我國稻谷、小麥均是主要口糧,其食用消費占比分別為81.1%、74.8%,故消費量變動同樣較小。整體看,我國稻谷、小麥仍呈供大于求格局,這一方面令我國保持了較高的自給率水平,其自給率均超95%,另一方面,也推動國家儲備量增加。

      圖表: 我國稻谷產量與消費量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我國小麥產量與消費量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

      國儲庫存水平較高,有效保證糧食安全:在稻谷、小麥供大于求,且政府收購的背景下,國儲庫存水平逐步上升至較高水平,我們估算2020年稻谷、小麥國儲庫存約1.33、0.77億噸,分別占稻谷、小麥消費量的比例為68.3%、63.3%,均高于全球整體平均水平,也有效保障了我國口糧安全。

      圖表: 我國稻谷儲備水平較高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卓創資訊,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美國農業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我國小麥儲備水平較高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卓創資訊,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美國農業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2、飼用糧生產尚存不均衡,未來有改善空間

      飼用糧以玉米、大豆為主,保障性低于口糧:玉米、大豆是飼料構成的最主要原料,同時玉米、大豆消費的63%、86%為飼用需求。相比小麥、水稻兩大口糧,我國飼料用糧的保障性較低,玉米雖自給率仍較高,但近年來隨儲備下降,進口量開始提升;而大豆主要依賴進口,自給率僅16%。

      圖表: 主要豬用飼料原料結構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飼料行業信息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當前玉米供不足需,自給率高位走低:2015年前我國玉米實行收儲制度,產量攀升并積累大量庫存,其后玉米轉向市場化定價并取消收儲,格局轉向供不應求,產量缺口同時推動儲備逐步降至低位。當前,雖漲價推動增產,但考慮生豬復產刺激飼用需求,令國內供不應求的格局不變,在儲備不足后將推動玉米進口增加。據海關數據,2020年國內玉米進口量同比+135.9%至1,130萬噸。整體看,玉米進口增加,自給率相應降低,這令玉米的保障力度相應減弱。

      圖表: 我國玉米產量與消費量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玉米臨儲庫存下降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國家糧油交易中心,美國農業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玉米進口量上升及自給率下降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國家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國內大豆高度依賴進口,自給率較低:國內大豆的種植成本較高,在種植經濟性上缺少比較優勢;大豆進口實施3%的最惠國進口稅率則較低,這令國內大豆持續面臨海外低價大豆的沖擊,自給率也相應較低。據統計局、海關總署數據,2020年國內產量約1,960萬噸,進口量約1.0億噸,進口主要來自巴西、美國、阿根廷等國。從目前情況看,政策開始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旨在恢復大豆種植面積、實施東北地區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開展聯合大豆良種攻關,我們預計未來大豆自給率有機會逐步上升,保障性增強。

      圖表: 我國玉米產量與消費量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中國、美國大豆種植成本比較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美國農業部,《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中金公司研究部

      3、肉類產量受非洲豬瘟沖擊,當期逐步恢復

      低盈利疊加非洲豬瘟疫情,前期生豬供給下滑:2018年豬價周期性下跌并逐步跌破行業完全成本線,養殖行業整體盈利承壓,農戶補欄意愿較差,令行業供給回落。同時,2018年行業發生非洲豬瘟疫情,對生豬供給產生明顯沖擊,進一步加劇產能去化,這導致2019年能繁母豬、生豬存欄水平顯著下滑。據統計局數據,2019、2020年豬肉產量同比-21.3%、-3.3%。

      圖表: 我國豬肉產量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預計本年起豬肉供給逐步恢復:產能去化倒逼豬價上漲,2020年生豬均價同比+55.9%至34元/千克并創歷史新高,而較高的盈利開始提升養殖戶補欄積極性,同時頭部養殖企業對非洲豬瘟的防控能力逐步提升。據農業部及涌益咨詢數據,2020年末全國能繁母豬、生豬存欄同比+35%、+7%。向前看,我們判斷雖非洲豬瘟短期對生豬復產的影響尚未結束,但2021年生豬供給仍呈回升趨勢,豬肉的供給缺口將逐步彌合。

      圖表: 能繁母豬存欄及增速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農業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生豬存欄及增速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涌益咨詢,中金公司研究部

      受益于替代消費,雞肉供給處于高位:2019~2020年生豬供給減少,令雞肉對豬肉替代消費提升,同時拉動我國雞肉產量和進口量。據美國農業部數據,2019、2020年我國雞肉產量分別同比+17.5%、+6.2%至1,375、1,460萬噸;進口量分別同比+69.6%、+72.4%至58、100萬噸,均處于歷史較高水平。我們預計2021年我國雞肉供給仍將維持高位,同時雞肉自給率超90%,當期在供需層面的保障性較強。

      圖表: 我國雞肉產量及增速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美國農業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我國雞肉進口量及增速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美國農業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創新護航長期發展,前端育種環節大有可為

      從糧食安全的發展性看,我們認為我國仍需在前端育種環節繼續努力,借以提升整體效率及競爭力,確保長期糧食安全。其中,當前我國水稻單產領先,且育種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玉米育種產業處于變革期,種源保護與生物育種技術將是發展關鍵;畜禽育種仍主要依賴進口,但國內企業持續進步,未來同樣具有突破機會。

      1、水稻育種:雜交水稻為主,育種具有競爭優勢

      雜交水稻為主,雜交稻種完全實現商品化:水稻育種以雜交稻為主,據《中國種業發展報告》,2019年雜交稻制種市場規模133.7億元,占水稻育種總規模比例71.5%,其余為常規稻種。相比下,雜交稻種可更有效的推動單產及種植收益的提高,故其單價更貴,且近年來通過技術改善,雜交稻種在米質上也逐步提升。同時,雜交稻在自留種下,會導致下一代性狀表達不統一,農戶無法自行留種,故其商品化率已達100%。

      圖表: 雜交稻制種的市場規模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中國種業發展報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雜交稻制種規模占比較高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中國種業發展報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我國水稻育種競爭力較強,種源及育種技術占優:從全球水稻育種的發展來看,雜交育種仍是主流。同時,2020年我國水稻單產達471千克/畝,明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也反映我國水稻育種領域競爭優勢,我們認為這因我國在水稻種源及育種技術上的持續努力:1)核心種質資源豐富,且開發利用較充分。我國具有長久的水稻種植歷史,科研院所、大型企業掌握一系列核心親本,借此不斷強化性狀優勢,從根本上支持優質新品種迭代,如隆平主要母本為自主選育的638S,其相應的水稻品種在畝產、整精米率明顯高于國家優質稻谷標準;2)育種技術上,1960s我國開創“三系雜交”育種技術先河,利用三品系雜交提高性狀優勢,且1980s進一步突破“兩系雜交”育種技術,在保證優良性狀的同時簡化雜交流程、降低成本,這一育種技術有效推動了全球水稻育種的發展。1990s以來我國發展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技術,進一步精準、高效地改良水稻性狀,從而令我國在水稻育種技術領域保持較高水平。

      圖表: 我國水稻單產與海外主產國單產對比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美國農業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優質母本的水稻后代性狀更佳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國家水稻數據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

      2、玉米育種:種源保護與生物育種技術為發展關鍵

      玉米育種競爭力尚有差距,單產水平有提升空間:我國玉米育種行業競爭力仍有差距,這也導致玉米單產水平受限。據美國農業部,2019年我國玉米單產421千克/畝,相當于美國60%,落后美國30~40年時間。同時,我國玉米制種行業格局分散,2019年行業CR5為17.8%,相比下全球制種行業CR5約60%。我們認為玉米育種競爭力不足,背后原因在于玉米種源老化且遺傳距離模糊、育種技術迭代較慢、商業化育種體系尚不完善等。當前政策層面加大對玉米育種領域的支持,我們認為這將有效推動玉米育種環節的突破,進而帶動玉米單產水平的持續提升。

      圖表: 中國玉米單產落后于美國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美國農業部,國家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中國玉米制種行業的市場集中度較低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中國種業發展報告》,Phillips McDougall,中金公司研究部

      三重研發強化,玉米育種大有可為:我們認為未來玉米育種行業有望從三個角度強化研發能力及整體競爭力,包括種源保護與利用加強、育種技術迭代、商業化育種體系完善。

      ·種源保護與利用有待提升:我國種源保護相對欠缺,種源庫較少、種源保護制度不足,但政策層面日益重視種質資源庫的建設完善,這將利于奠定育種研發基礎。種源開發利用上,海外玉米資源呈二群分化,種源間遺傳距離擴大,更利于性狀優勢凸顯。相比下我國種源間距離接近,品種偏同質化,這點在今后同樣具有改善空間。

      ·育種技術有較大突破空間:當前我國玉米育種技術以雜交育種為主,生物育種技術發展較慢,相比下,全球已迭代至以轉基因育種為主的生物育種階段,育種效率更高。向前看,我們判斷我國育種技術有較大提升空間,轉基因將是重要突破方向。

      ·商業化育種體系有望完善:商業化育種以企業為主體,育種流程規范、育種效率高,培育品種的迭代更連續。美國從1990s開始確立商業化育種體系主導,并推動行業長足發展。相比下,我國商業化育種起步僅10年,且企業主導地位不強,隨行業逐步發展,我們認為未來我國商業化育種體系有望繼續完善。

      圖表: 美國玉米自交系遺傳距離不斷拉開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種子科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不同國家玉米種質資源遺傳距離對比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種子科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國內不同主體植物新品種申請量對比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中國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報告》,《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美國育種研發支出以私營企業為主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美國農業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轉基因育種破局,玉米制種行業有望迎來變革:2020年至今政策多次強調種子問題,且農業部已審批4例玉米品種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對轉基因育種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向前看,受益于政策推動,我們判斷我國玉米轉基因育種商業化進程有望加快,并借此提升玉米單產,強化糧食安全。同時,我們認為轉基因育種有望推動行業長期變革,其一在于行業規模上,考慮轉基因種子具有溢價,如我國轉基因玉米品種實現商業化,我們認為未來制種均價及行業規模有較大提升空間;其二在于競爭格局上,基于轉基因育種的高技術壁壘、高資金投入,我們認為頭部企業更有機會借其增強品種差異化,競爭優勢有望增強,并推動行業份額持續集中。

      圖表: 我國轉基因作物發展歷程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國務院,農業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3、白羽雞育種:海外引種為主,前端育種突破進行時

      我國白羽雞種源主要依賴進口:白羽雞是我國最主要肉雞種類,其肉類產量占我國雞肉產量49%。我國白羽雞祖代種雞主要靠海外引種,來自美國、法國等育種企業。據禽業協會統計,2020年國內白羽雞祖代引種共計100萬套,其中88.6%來自海外引種。相比下,我國自主育種的祖代種雞占比僅11.4%。我們認為白羽雞主要引種來自海外,一方面因白羽雞1980s進入中國,在國內發展時間明顯短于海外;另一方面因白羽雞培育需大量積累,純系培育難、實驗測定要求高、原種雞飼養管理難度大,且因存在利益沖突,國內企業發展育種受到育種供應商的限制。

      圖表: 國內白羽雞祖代更新來源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禽業協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國內白羽雞育種研發面臨的難點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新華網,中國食品安全報,中金公司研究部

      部分企業開始突破育種環節,正逐步打破限制:在白羽雞產業鏈中,我國養殖企業多聚焦在養殖、屠宰等中間加工環節,所處產業鏈的附加值較低,難以體現競爭優勢,國內企業亟待突破上游育種環節。從目前的進度看,部分企業已經在上游育種有所進步,一是自行研發原種雞,如圣農通過自主產權品種圣澤901,打破了自身在育種環節上受到的限制;二是國外技術本土化,如益生引進哈伯德曾祖代并借此在國內實現祖代擴繁。向前看,我們認為我國企業仍將在育種環節持續進步,借此挖掘高附加值環節,打破育種限制及我國白羽雞種源依賴進口的局面。

      圖表: 國內白羽雞企業育種研發當期進展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中國禽業協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4、生豬育種:原種豬以進口為主,國內育種仍需持續提升

      原種豬主要依賴進口,國內體系仍需發展:國內純種豬主要依靠進口,主要引進品種包括長白豬、大白豬、杜洛克豬、皮特蘭豬等,2020年中國種豬進口主要來自法國、丹麥、美國,占比分別達45%、39%、11%。與白羽雞類似,海外在生豬育種體系上已發展較為成熟,經過百年以上的性能測定和選育改良,培育出多個優質原種豬品種。相比下,我國育種理念建立時間較晚、育種體系不完善、生物育種技術發展緩慢,較多企業重擴繁、輕育種,陷入“引種-退化-再引種-再退化”循環,進而導致母豬繁育環節的效率偏低。

      圖表: 國內原種豬進口國拆分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中美生豬養殖效率對比(2019年)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中金公司研究部(注:MSY指Market pigs/Sow/Year,即每頭母豬每年出欄肥豬數)

      生豬遺傳改良政策推進,行業實現種豬擴張增效:為發展國內自有育種體系,2009年農業部發布《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并從2010年開始實施,旨在遴選100家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組建規模至少為10萬頭母豬的國家育種核心群。經10年改良發展,我國核心群規模持續擴大,當前全國核心育種場近100家,核心群中共有原種豬約15萬頭,至少輻射商品豬3億頭,這也令2010~2019年我國能繁母豬效率提升,期間能繁母豬MSY從13.7頭上升至17.4頭。

      圖表: 國內能繁母豬MSY持續上升

      中金 | 糧食安全:糧安天下,創新護航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中金公司研究部

      長期看,大型養殖企業仍需努力以突破育種環節:1)短期看,我國部分大型養殖企業在育種環節已取得進步,雖然核心群仍以國外原種豬為主,但通過借鑒國外育種技術,如性能測定、BLUP遺傳評估、基因組測序選擇等,一定程度緩解了擴繁后代性能退化,延長能繁母豬性狀保持時間,如牧原經過約二十年的改進,選育出牧原長白、牧原大白品系,并形成可穩定繁殖性能的輪回二元育種體系。2)中長期看,當前國內大型養殖企業逐步向全產業鏈布局,而育種作為影響成本的重要前端環節,仍有較大效率挖掘空間,國內企業也有望通過持續發展育種,進一步實現降本增效。

      投資建議

      政策持續強調糧食安全,并在“十四五”時期實施糧食安全戰略。我們認為糧食安全問題不僅在于保障當期供給,也在于通過創新與發展,實現糧食安全的長期保障。在投資建議上,我們建議關注以下投資機會:

      ·看好水稻、玉米育種行業發展前景,國內具有較強研發能力的公司更具長期機會;

      ·看好國內白羽雞養殖公司在育種環節的突破機會;同時頭部生豬養殖公司有望在長期積累經驗,提升育種能力以實現降本增效;

      ·受益于糧食漲價與耕地效率提升,且政策催化有望帶來主題性機會。

    鄭重聲明:用戶在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與股民學堂立場無關,所發表內容來源為用戶整理發布,本站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静县| 德安县| 塔城市| 漯河市| 潼关县| 内黄县| 鄱阳县| 沧源| 锦屏县| 修文县| 德惠市| 星座| 友谊县| 宁安市| 牟定县| 绥芬河市| 云南省| 丰镇市| 揭西县| 乌恰县| 朝阳市| 龙井市| 玉田县| 鄂伦春自治旗| 镶黄旗| 安国市| 乃东县| 庆云县| 偏关县| 冕宁县| 交城县| 吉林市| 左贡县| 夹江县| 滦平县| 锡林郭勒盟| 偃师市| 荃湾区| 花莲县| 东乌| 金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