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10元/小時!年賺上億,共享充電寶為何頻頻IPO?
曾經被飽受詬病“不賺錢”、“野蠻圈地”的充電寶行業,又因為上市的資本動作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
美東時間3月12日,怪獸充電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招股說明書,計劃以“EM”為股票代碼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募資額3億美元。
“怪獸充電想要上市,或是為了步入下一個發展階段做準備。”業內人士如是表示,“但能否通過上市來改變現有的競爭格局,仍需要時間來證明。”
怪獸充電并不是首家被曝出上市的共享充電寶企業。
2020年6月,小電科技已先一步同浙江證券簽署了上市輔導協議,擬在創業板掛牌上市。目前,小電科技已經開始接受第二輪輔導,預計于今年三季度登陸創業板。
脫離虧損“苦海”
起初,共享充電寶迎著“共享經濟之風”爆發,獲得大量投資機構的青睞,在資本的瘋狂加持下,共享充電寶自然頗受關注。不僅被 大眾質疑是偽需求,競爭十分激烈,盈利也十分艱難。
如今,在經歷了早期的野蠻生長之后,“三電一獸”占據了行業96%以上的市場份額,并且相繼對外宣布已實現盈利。
2020年,怪獸充電的凈利潤為7540萬元,較2019年的1.66億元有所減少;2019年和2020年凈利潤率分別為8.2%和2.7%;2019年和2020年的凈調整凈利潤分別為2.07億元和1.13億元。
雖然凈利潤有所下滑,營收卻保持增長。
2020年,怪獸充電的營業收入為28.09億元,較2019年的20.22億元同比增長38.9%。這主要由于怪獸充電的POI數量和可使用移動電源的數量增加所致,2020年,兩者分別同比增長12.9%和18.0%。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怪獸充電的累計注冊用戶為2.19億,相較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1.49億凈增7000萬。
從成本的角度來看,怪獸充電的銷售及營銷費用占比較大 —— 由于怪獸充電需向部分渠道和合作伙伴支付入場費和傭金,傭金一般為機柜在場地產生收入的50%至70%。
即便近兩年平均盈利超過1億,怪獸充電仍需要更多的“子彈”,搶奪市場。
“浴血奮戰”的共享充電寶
當然, 共享充電 寶實現 盈利 ,也證明了曾經被質疑為偽需求的 共享充電寶 市場,是真實存在的 。
來自艾媒咨詢的《2020年共享充電寶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交易規模達到79.1億元,預計在2021年達到160.7億元,而且行業整體處于成熟期的早期,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從怪獸充電的招股書中可以看出,其中“IPO募集所得資金的25%將用于布局更多、地理位置更好的機柜點”,“ 35%將用于資本支出以及投資于機柜和移動電源; 以及尋找潛在并購機會,與一般企業用途”,都是為了跑馬圈地,鋪更多的點,搶更多的客源。
畢竟,共享充電寶最大的壁壘,只在于規模,誰有更多的點,就意味著更大的可能性。
一是共享充電寶企業盈利模式均比較單一,其超過90%的營收均源于用戶的租賃費用;二是共享充電寶的品牌與品牌之間尚不存在差異化。
在業內人士看來,“無論是什么品牌的共享充電寶,對于用戶來說都一樣。只要能救急就可以了,至于什么品牌其實無關緊要。”
對于用戶而言,租借什么品牌的共享充電寶并不是他們所關心的,這也就意味著共享充電寶企業難以讓用戶形成品牌忠誠度,為了產生更多的租賃費用,就只能將重點放在擴張規模上。
而問題在于,想要實現規模擴張,就必須要有資金支持,除了上市,漲價就成了共享充電寶企業不得不邁出的一步。
來電COO任牧曾談到,漲價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利益驅動,由于商家在產品上可選擇性增多,因而有更大的議價權;二是成本驅動,一些場景需要高昂的入場費,為保證不虧本,企業只能通過漲價將部分成本轉移到用戶身上。
從2019年開始,共享充電寶企業集體漲價,從原來的1元/小時漲到了1.5-3元/小時,而且分場景定價模式正式開啟,甚至出現了每小時收費10元的共享充電寶。
來自艾媒咨詢的調查數據顯示,4大共享充電寶企業的毛利率已接近25%。
2019年,怪獸充電曝光的商業計劃書顯示,除去BD與銷售部門人工成本20%、分店利潤23%、充電寶及柜機折舊16%,以及倉儲、運費、安裝費、配件費等,日均每個共享充電寶毛利率為31%。
有業內人士簡單地算了一筆賬,假設每小時收費2元,每天每個充電寶使用2次來計算,刨除掉分成、人力與折舊成本,部分企業的年利潤率甚至有可能超過60%,這也就意味著, 共享充電寶業務不僅實現了盈利,而且正向著暴利邁進。
但在現實的競爭中,為了擴大規模而爭搶獨家線下店鋪資源,導致了共享充電寶的入場費水漲船高。
此前,在脈脈上曝光的一份表格顯示,共享充電寶進駐一些客流量較大的娛樂場所、飯店需要繳納的入場費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甚至有的商家入場費成本高達百萬。
除入場費外,共享充電寶企業還要向部分客流量巨大的商家支付收入分成,比如深圳的水榭年華,除了繳納12萬入場費,還要外加50%的收入分成,而根據央視調查,在一些客流量較大的酒吧,企業給到商家的分成甚至能達到70%。
共享充電寶對線下店鋪的比較依賴,企業要保證鋪設密度來滿足即時性需求與借還體驗,這就導致了點位競爭日趨激烈。
再往后看,“三電一獸”競爭依舊激烈,“外來者”風險也同樣存在。
2020年上半年,互聯網巨頭美團也重新殺入了共享充電寶賽道,開始大量招聘各類人員,希望借助于瘋狂的地推迅速提升其在共享充電寶領域的市場占有率。
對美團這樣的巨頭來說,共享充電寶是流量搶奪的一部分,很難說其他的平臺如阿里、騰訊,是否會在未來試圖分一杯羹。
怪獸充電、小電科技的上市遠遠只是一個開始,共享充電寶行業的較量,離結束還要長久的“浴血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