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專題:制品星星火破原絲重重障礙
我們認為碳纖維將在2021年迎來產業化元年:工藝效率的提升帶來制品制造成本快速下降,風電、高鐵、光伏等多個下游應用領域打開效益出口。下游制品需求全面打開+進口斷供風險的雙重催化上游原絲加速國產替代。投資主線:1)扎根制品細分領域已展現較強盈利能力的企業,重點推薦金博股份(行情688598,診股);2)工程化、產業化能力較強的原絲企業,推薦光威復材(行情300699,診股)、中簡科技(行情300777,診股)(國君軍工、建材聯合覆蓋)。
強有力的應用市場的承接是新材料普及的必要條件:通過研究碳纖維發展史,我們發現好的應用市場可以催化新材料的普及并反向推動上游技術進步。以日、美、英三種發展經驗來看:1)東麗模式:從下游制品民品市場突圍,實現份額的擴大和規模效應加強;2)美國模式:以航空航天大市場作為強力應用支撐去獲取和承接相應技術,形成完整產業鏈條;3)英國模式:領先的碳纖維技術缺乏本地應用,走技術向對外轉移模式。
工藝效率提升打開了國產碳纖維制品端的效益出口:碳纖維的生產中,前端原絲-碳纖維環節屬于重資產行業,而后端的復材制品屬于輕資產行業,因此更關注加工工藝上的效率問題。得益于成型工藝的演進和自動化成型技術的普及,制品生產中人工和制造成本近年來大幅降低,為碳纖維復材在下游的大規模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產制品在風電、高鐵、光伏等多個優勢細分領域燃起星星之火:有別于市場更關注大軍品領域的訂單波動,我們認為多個細分領域中小而美的碳纖維制品公司正在崛起,而這些細分市場的多元驅動形成的需求合力才是國產碳纖維真正的“主力軍”。2016-2019年,我國風電復材需求由3000噸增長至2萬噸,三年復合增速CAGR超過90%,高鐵、光伏等具備產業優勢的領域中碳纖維也在逐步打開應用場景。
制品的全面突圍將為國產原絲加速進口替代提供中長期的支撐:過去國內下游制品工藝的效率低下制造成本高昂,制品企業會更偏好成本價格更低廉的進口原絲。在下游應用制品端效益出口打開后,對海外斷供的被動防御將轉換為積極進攻,以2020年底新一輪的斷供為窗口,將為國產原絲提供很好的進口替代的催化機會。
風險提示:新冠疫情出現超預期反復;國際貿易沖突加劇。
- 上一篇:替代、循環、節能高效——碳中和碳達峰帶來的投資機會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