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苗價格暴漲超4倍,疫情導致引種數量下跌或誘發“雞周期”
雞苗價格再度位于風口上。
Wind數據顯示,3月19日雞苗主產區的平均價格已達到5.01元/羽,較今年1月中旬的0.99元/羽上漲超過4倍。
時代周報記者3月23日致電山東濟寧的一家養殖公司,該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市場主流的白羽肉雞雞苗價格已經超過6元/羽。相比之下,紅玉、麻雞等雞苗價格仍處于下跌趨勢,麻雞雞苗目前已跌至3元/羽,每天出貨量可以達到兩、三萬只,“越大規模的養殖企業,出貨的雞苗價格會越堅挺。”
盡管雞苗平均價格上漲,但預想中的“雞周期”并不會很快到來。卓創資訊分析師高翔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雞苗價格上漲是早前養殖戶主動去產能的結果。高翔預計,新一輪“雞周期”將出現在2021年末或2022年。
主產區白羽肉雞雞苗的平均價格
雞肉價格或在5-6月上漲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雞苗價格曾一度陷入0.5元/羽的低位。近期,雞苗價格到達5元水平線,已達到去年4月份以來的高位。高翔認為,孵化企業去年主動減產,導致去年年末到今年一季度市場的供應量出現短缺局面。“因為2020年行業處于低谷,上游孵化企業虧損比較嚴重,把父母代雞苗提前做了淘汰,相當于主動減產。”
與此同時,受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養殖戶補欄的積極性受挫。“避開這段時間之后,養殖戶補欄相對集中,雞苗價格呈現震蕩上升。”高翔表示。
不過與前些年相比,近期雞苗的價格并不算高。2019年“雞周期”處于上行階段時,主產區雞苗價格曾一度沖上9元/羽的水平。中國農科院家禽研究所副研究員趙振華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指出,3月下旬到4月初通常是雞苗價格上漲的季節,他認為目前雞苗的價格漲幅尚不算大。“正常年份的雞苗價格大概在4元左右。今年飼料價格上漲,雞苗價格將比常年高20%-30%。”
但高翔分析認為,盡管近期上漲的雞苗價格一洗前期的頹勢,但“基本已漲到了一個比較高的位置,后面再往上漲的空間非常有限”。
從目前存欄的情況來看,未來雞苗出欄的情況樂觀。卓創資訊數據顯示,節后白羽肉雞市場恢復正常運作,廠家出苗量恢復正常水平,整體出苗量與節前相比波動不大。孵化企業新引種父母代種雞積極性明顯提升,預計3月整體父母代種雞存欄量水平或有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雞苗價格大幅下跌的情況下,國內不少家禽養殖龍頭的業績也一度大幅下滑。益生股份(行情002458,診股)就是其中一家——該公司年報披露,2020年,公司實現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92億元,較2019年的21.76億元減少逾20億元。
高翔認為,目前雞苗的成本處于2.5元—2.8元的區間,但報價已經達到5.7元,對于孵化端的企業來說,利潤比較可觀。方正證券(行情601901,診股)在研報中亦估算了目前產業鏈的盈利情況。研報認為,目前祖代場的盈利約16元/套,環比上升4元; 父母代場的盈利約2.5元/羽,環比上升0.1元。
對于雞肉價格何時上漲的問題,趙振華認為,此輪雞苗價格上漲預計在今年5-6月傳導至雞肉價格。不過,受累于養殖成本上升以及需求減少,養殖和加工企業仍面臨較大的盈利壓力。
根據卓創資訊數據統計,截至3月18日,豆粕現貨價格為3331元/噸,短期價格或有階段性下滑空間,但長線來看,飼料價格大幅下滑仍有難度。
高翔指出,最近毛雞價格隨著雞苗價格上漲,養殖端的盈利空間已被壓縮,后續甚至可能出現虧損風險。與此同時,二季度消費端的表現不是特別顯著,產品價格難以提漲。
去年引種數量下跌
對于此次雞苗價格上漲是否會引發新一輪“雞周期”的問題,高翔認為現在下定論還為時尚早。“從前端的數據上來看,去年去產能,現在正處于逐漸向上恢復的狀態。所以到了今年二季度甚至是三季度這段時間,產能可能會得到恢復性增長。我們預判,可能會在今年年末甚至明年進入新的‘雞周期’。”
受去年疫情影響,雞苗引種數量下跌。
雖然中國是世界三大雞肉消費國之一,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占國內消費近56%的白羽雞,其祖代雞苗仍控制在國外企業手中。中國畜牧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祖代雞引種量達到122.35萬套,但2020年中國引種的雞苗數量約為100萬套,相比于2019年有接近20%的下滑。高翔表示,這部分下滑造成的影響將一直持續到2022年。
由非洲豬瘟引起的“豬周期”凸顯了養殖業的“卡脖子”問題,那么進口種雞會卡住國內家禽養殖業的“脖子”嗎?
目前進口的雞苗主要體現在祖代上,因此高翔認為現在還沒有這方面的影響。“父母代雞苗價格的漲勢不錯,所以祖代種雞場的盈利是不錯的,引種的積極性還可以,今年整體的引種量不會特別低。”高翔表示。
2014年,農業部(后更名為農業農村部)下發《全國肉雞遺傳改良計劃(2014-2025)》。該計劃提出到2025年,要培育肉雞新品種40個以上,自主培育品種商品代市場占有率超過60%。
福建圣農發展(行情002299,診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傅光明曾公開表示:“長期從美國進口雞苗,帶來雞病高發、價格從6美元攀升至35美元、引種數量不可控等種源安全問題。”
有行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包括圣農發展在內,國內已有三家企業成功培養出種雞新品種,均有望在今年內取得品種證書,預計最快明年上市。
為此,時代周報記者致電福建圣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監陳志鴻了解上述情況。陳志鴻透露,目前,公司已經上報農業農村部進行新品種審定,具體通過時間還需等待。
去年年底,山東益生種畜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積生也曾表示,該公司自主育種的益生909(屬于小型白羽肉雞配套系)已在申報品種認定。
趙振華認為,自主培育的種雞能夠降低現在由引種帶來的高成本。根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發布的《2020年家禽業生產形勢分析與2021年展望》顯示, 2020年,國內祖代白羽雞更新量達100.28萬套,另有強制換羽18.75萬套。而父母代種雞的更新量則多,趙振華指出,父母代種雞每年需要更新三、四千萬套。
“要短時間內實現全部國產化也不是太現實,所以估計還要等若干年。一個五年、兩個五年后,肯定能夠實現白羽雞的國產化。”趙振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