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證券點評“明示貸款年化利率”政策:推薦國有大行和頭部零售銀行
重要政策:央行全面規范個人貸款利率展示
事件:3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為維護貸款市場競爭秩序,所有貸款產品均應明示貸款年化利率,可采用復利或單利方法計算,復利計算方法即內部收益率法,同時詳細明確了具體的利率計算方式。
投資要點
央行為何要出臺“明示貸款年化利率”的監管政策?
長期以來,金融或非金融機構向個人發放各類貸款時,利率展示普遍存在“不明示、不易懂”現象,客觀上形成信息不對稱。常見的情形包括(表1):①信用卡透支部分,以日利率展示,普通人難以直觀形成“年化利率”概念;②信用卡分期部分,以每月手續費率展示,普通人幾乎無法計算“年化利率”;③消費貸業務,設計成每月“等額本息”還款方式,非專業人士不可能計算真實利率,甚至容易形成“利率低”的直觀印象,實際上卻承擔著非常高的IRR利率成本;④將各類貸款費用不計入利息,引導消費者“忽略費用、只看利息”,對貸款的綜合高成本沒有正確感知。
本次政策的宏觀背景,是去年以來出臺了一系列規范零售貸款的監管政策,重點針對互聯網貸款,同時也包括信用卡等銀行傳統業務(表2)。其中,與貸款利率最相關的政策,是最高法院8月提出的“民間借貸利率不得高于LPR四倍”。雖然該政策并不適用于持牌金融機構,但也一度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爭議,焦點在于“如何準確計算利率”?例如,名義利率為LPR四倍,即15.4%,實際利率IRR卻能高達31.0%,定義不清導致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平臺等各類機構難以統一準繩。
因此,本次政策也是全面規范零售貸款的系列政策之一,對所有涉及發放零售貸款的金融機構都有影響,包括商業銀行、消費或汽車金融公司、小貸公司、為貸款提供廣告或展示服務的互聯網平臺等。同時鼓勵民間借貸也參照執行,預計不執行的民間借貸在發生法律糾紛時會面臨不利影響。
如何完全規范化地展示“貸款年化利率”?
首先,央行要求所有貸款機構要“以明顯的方式”展示“年化利率”,可以根據需要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應比“年化利率”更明顯。對于這一點,許多銀行和互聯網貸款平臺已經開始執行,因為2020年7月正式出臺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了“商業銀行或合作機構向客戶推介時應當在醒目位置充分披露實際年利率等信息”。目前,部分銀行信用卡、微眾銀行微粒貸等產品都已滿足“明示年化利率”的要求,但仍然存在大量互聯網貸款產品的展示方式不合規。
其次,計算利率應以借款人支付的“所有貸款成本”為基準,包括利息以及直接相關的各類費用。這一點對商業銀行直接發放的個人貸款基本沒有影響,因為銀行個人貸款基本沒有額外費用。但對于很多互聯網助貸平臺影響顯著,因為互聯網助貸模式復雜,貸款成本可能包括出資機構利息、引流機構收費、擔保或保險機構收費等。此類機構面臨整改壓力。
最關鍵的是,政策要求貸款年化利率可采用復利或單利方法計算。單利計算應說明是單利,復利計算即內部收益率法(IRR),同時央行給出具體的計算過程。可以看到,IRR計算方式確實非常復雜(圖1),非專業人士難以理解,但這卻是最真實的貸款利率,所以存在“明示”的必要性。
規范化展示年化貸款利率,對行業格局有什么影響?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合規、清晰的“年化貸款利率”展示基本消除了信息不對稱,讓消費者能夠清楚認識到真實借貸成本,理論上降低了消費者“盲目貸款”的沖動。不過,考慮消費金融需求的相對剛性,預計短期對貸款規模不會有明顯沖擊。
從更高的格局來看,我們判斷中國消費金融及零售貸款行業的全面規范化、嚴監管化是長期趨勢,而消費金融發展“降速”是短期內的必然情形。此前的貨幣政策報告中,我們已經看到決策層對居民消費類杠桿過快上升的擔憂,這種擔憂最終會制約產業短期增速,我們明確判斷行業規模短期增長降速、中期內市場份額持續向商業銀行集中。
對于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預計可能會對信用卡分期造成一定影響。因為部分銀行也曾經采用過“零利率、低手續費率”等明顯具有誤導性的營銷術語推廣信用卡分期,未來明確告知年化利率后,部分消費者的分期動力可能減弱。此外,從財務角度,信用卡分期從手續費重分類計入利息收入,已經在近期披露的年報中體現,我們在工商銀行(行情601398,診股)等國有大行的年報點評中已有具體分析。總體上,信用卡分期收入重分類會拉高凈息差、增加生息資產規模,對應減少手續費收入,降低中收占比(圖2),但不影響經營實質。
對于去年以來受到高度關注的互聯網貸款行業,我們認為貸款利率展示規范化,會對很多中下游的平臺產生沖擊,此類平臺大部分仍然憑借“信息不對稱”展業,對頭部平臺則影響有限,目前頭部平臺已經相對合規。不過,后續監管層對于消費者大數據、征信隱私等方向的監管可能逐步落地,預計仍會對頭部互聯網貸款平臺產生沖擊。
投資建議:當前繼續看好銀行股上漲行情,貸款利率上行邏輯下,推薦國有大行和頭部零售銀行。
我們年初以來一直強調“貸款利率回升”的行業主線邏輯,微觀層面廣泛調研反饋,一季度中下旬以來部分信貸產品定價已經回升,今年商業銀行凈息差有望先企穩、后回升,看好銀行股估值繼續上漲。當前時點,重點推薦受益于利率回升的國有大行建設銀行(行情601939,診股),同時推薦負債端優勢顯著的頭部零售銀行,即招商銀行(行情600036,診股)、寧波銀行(行情002142,診股)、平安銀行(行情000001,診股)。
風險提示:1)銀行貸款利率持續下行,利差繼續收窄;2)資產質量指標再度波動;3)銀行存量理財資產處置進度不及預期
- 上一篇:缺貨漲價持續半導體景氣上行再次確認 關注產業鏈相關投資機會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