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難題”明年或延續,但科技企業并未陷入困境
盡管分析師預計芯片供給短缺將持續至2022年,但全球大型科技企業卻并未陷入困境。
三星電子公司(Samsung Electronics) 4月7日表示,預計第一季度營業利潤將增長44%至9.3萬億韓元,約合83億美元。此前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收集的分析師預期,該公司的營業利潤約為9.1萬億韓元,收入為61.4萬億韓元。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利潤超預期主要是受智能手機和家用電器需求復蘇驅動。野村證券(Nomura Securities)漢城分析師CW Chung預計,受經濟復蘇等因素影響,該公司的移動業務營業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了約50%,而包括家電在內的消費電子產品部門的營業利潤則翻了一番。
該分析師指出:“基本上,消費者的支出和情緒似乎很強勁。” “人們不能旅行,因此他們在耐用品,智能手機,電視,家用電器上花錢。”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到2020年,所有品牌的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均比上年下降8%,原因是消費者通過減少電子產品支出來擺脫疫情導致的經濟沖擊影響。但是,隨著人們對經濟反彈的信心增強,該公司預測,今年智能手機的銷售額將增長約7%。
Strategy Analytics的執行董事尼爾?莫斯頓(Neil Mawston)表示,三星可能避免了零部件短缺帶來的最嚴重影響,因為它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制造商,而且從存儲芯片到柔性顯示屏,許多關鍵零部件都是三星自己生產的。
//半導體供應商供需格局改善 //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作為供應商,三星很可能在未來幾個月獲得更大的利益,因為芯片短缺的全部影響將成為現實——這將給像三星這樣的制造商更大的定價權。在經歷了2017年和2018年的繁榮之后,主要半導體制造商最終出現了供過于求的局面,并削減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事實上,直到最近幾個月,芯片制造商才大幅增加了資本支出計劃。臺積電上周表示,將在未來三年內投資1,000億美元提高產能。此前英特爾計劃斥資200億美元新建兩家芯片工廠。三星此前已撥出約1,160億美元資金,用于在2030年前進一步實現芯片生產的多元化,目前正在考慮投資至多170億美元,在美國建立一家新工廠。
總部位于首爾的里昂證券(CLSA)高級分析師桑吉夫?拉納(Sanjeev Rana)表示:“關于芯片短缺,半導體公司有什么好擔心的?這對消費者來說很糟糕,但對生產商來說未必如此。這對他們來說實際上是積極的。”
該分析師指出,今年前三個月,NAND閃存的價格實際上出現了下滑,而用于電腦和服務器的DRAM芯片的價格漲幅僅為個位數,NAND閃存為設備提供存儲容量。但他補充說,未來幾個月,NAND的價格將上漲,DRAM的價格將增長15%至20%。三星是這兩種芯片的最大制造商。
不管供應緊張與否,芯片正變得越來越普遍。半導體市場研究公司IC Insights預計,今年半導體總出貨量將增長13%,達到創紀錄的1.13萬億部,2020年的出貨量僅增長了3%。包括大型芯片制造商和供應商在內的費城半導體(PHLX Semiconductor)指數今年以來上漲了17%。
//“芯片短缺”或延續至2022年 //
汽車制造商和其他公司希望全球芯片短缺能很快結束,但混亂的半導體供應鏈可能要到明年才能解開。
這場混亂始于疫情:由于汽車需求大幅下降,汽車制造商紛紛削減訂單。但與此同時,對筆記本電腦和數據中心的芯片需求卻直線上升。這種分化改變了市場,當汽車和卡車銷量反彈時,半導體制造商爭相滿足需求。但很快,關鍵部件出現了短缺。芯片行業以計劃著稱,而且生產周期長,所以芯片市場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正常。
德勤供應鏈和網絡運營業務負責人克里斯?理查德(Chris Richard)表示:“似乎有一個廣泛的共識,那就是到今年年底芯片供應將企穩。”“但如果我回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我發現,在經濟復蘇開始幾年后,一切才再次趨于平穩。”
難以恢復的不僅僅是制造能力,晶圓和封裝襯底的短缺加劇了這個問題。理查德補充說,這對汽車行業的打擊尤其嚴重,臺灣的干旱和日本一家工廠的火災可能會加劇該行業的困境。
許多供應最短缺的芯片,包括那些面向汽車行業的芯片,都是用舊工藝制造的。許多晶圓廠在接近其容量極限的情況下運行它們,這意味著系統中沒有太多的閑置空間。
在其他行業,這樣的短缺問題更容易解決——客戶只需向其他制造商下訂單,就能滿足暫時的需求激增。但汽車制造商不太可能聯系新的供應商,因為需要大約三到六個月,有時更久,才有資格從新工廠獲得芯片。半導體制造商不太可能建立新的晶圓廠來滿足可能是暫時的需求激增。最后,對雙方來說,最好的辦法是推動現有晶圓廠增加產量。
- 上一篇:炒房團瑟瑟發抖?深圳七部門發文,嚴查大V教唆炒房、涉嫌非法集資!專家:必須嚴控杠桿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