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駛入發展快車道 產業變革激活千億蛋糕
科技巨頭入局加速產業進程,政策利好持續加持,智能汽車產業鏈正從導入期邁入成長期。有行業人士指出,新能源車市場驚人的爆發,互聯網巨頭和傳統車企們都紛紛把目光轉向了新能源汽車。互聯網巨頭的陸續入局,行業風口得到持續催化,建議重點關注智能駕駛硬核主線。
雙輪驅動產業發展
在市場巨大蛋糕面前,小米、百度、華為等科技公司紛紛入局智能汽車行業,足以證明智能駕駛已經成為科技巨頭的必爭之地。據IDC預測,2035年全球智能駕駛汽車產業規模將突破1.2萬億美元,中國智能駕駛汽車產業規模將超過2000億美元。
消息面上,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復由市經信局和經開區聯合制定《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總體實施方案》,同意依托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設立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這是國內首個政策先行區,實施范圍包括亦莊新城225平方公里規劃范圍,以及大興國際機場、京臺高速、京津高速等6條總長143公里環繞亦莊的高速和城市快速路段。
而在這之前,3月8日廣州工信局率先發布車聯網先導區建設首批技術規范、3月11日工信部組織召開智能網聯汽車工作推進組座談會、3月12日海南省開通部分高速路段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和示范應用、3月17日,工信部、交通運輸部、國標委聯合印發《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交通)》以來,3月份有關智能網聯汽車政策法規出臺內容不斷。深圳經濟特區人大常委監督司法工委于2021年3月23日發布《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新時代證券分析師馬笑指出,頂層政策不斷加持車聯網及智能交通行業,車聯網在政策角度已經充分重視,各地政府主導的示范性項目開始不斷涌現。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政策法規發展進入了新階段。
智能化成必然趨勢
近年來國家針對智能駕駛、車聯網等領域發布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同時造車新勢力的崛起、傳統車企紛紛轉型,智能汽車產業鏈景氣度持續高漲。戴暢表示,輔助駕駛滲透率提升、自動駕駛方案成熟、自動駕駛生態完善三個階段將分別帶來硬件、軟件系統和商業化運營領域的三波機會。
第一階段,輔助駕駛滲透率和自動駕駛級別齊升,傳感器、芯片、域控制器、線控執行等硬件率先上車,智能座艙先行于自動駕駛發展,硬件供應商先行迎來盈利機會,建議關注德賽西威(行情002920,診股)、均勝電子(行情600699,診股)、伯特利(行情603596,診股)、保隆科技(行情603197,診股)、華域汽車(行情600741,診股)、中科創達(行情300496,診股);第二階段,自動駕駛軟件系統方案逐漸成熟,全棧自研型整車廠和軟件系統供應商都有可能脫穎而出,同時自動駕駛在干線和低速封閉場景率先商業化應用,建議關注特斯拉、華為、百度;第三階段,自動駕駛生態成熟,基礎設施、數據中心、計算平臺完善,政策法規健全,Robotaxi大面積商業化應用,面向個人消費者的完全自動駕駛整車開始加速替代輔助駕駛汽車,推薦長城汽車(行情601633,診股)、吉利汽車、比亞迪(行情002594,診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