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價創歷史新高 帶動貴金屬全線上漲
國際金價于7月27日刷新了歷史新高。截至7月27日16時10分,倫敦現貨黃金報1935.41美元/盎司,日漲幅為1.85%,日內最高觸及1944.48美元/盎司,超過了2011年的歷史最高點1921.15美元/盎司。
受金價上漲提振,貴金屬價格全線上漲,截至16時15分,倫敦現貨白銀報24.108美元/盎司,日漲幅為5.93%,日內最高觸及24.385美元/盎司,創2013年10月以來的新高。現貨鈀金、鉑金的日漲幅均超過2%。國內期市方面,滬金主力合約收漲逾2%,報430.06元/克;滬銀主力合約收漲逾6%,報5718元/克。
對于黃金、白銀的持續走強,國信期貨研究咨詢部主管顧馮達向上海證券報表示,疫情正沖擊海外相關產業鏈格局。貴金屬等強勢的金屬品種,其礦業資源有極高比例來自疫情重災區。此外,市場流動性寬松、海外通貨膨脹預期回升等因素,也在推動黃金、白銀價格飆升,并創下新高。
“黃金對美債利率市場較為敏感。黃金是一種無息資產,黃金投資者的持有成本是實際利率,因市場貨幣的利率越高,則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越高,所以黃金價格與實際利率為反向關系。此外,黃金對通脹預期反應較為敏感。”顧馮達解釋道,“站在全球實體經濟重啟、好轉的當下,市場通脹預期回升速度快于反映市場對經濟景氣程度預期的長期美債利率,促使其近期實際利率進一步下行,進一步降低了持有貴金屬的機會成本。”
此外,美元持續走弱,避險情緒抬升,也進一步推升金銀價格。顧馮達表示,在經歷了多輪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后,美國財政赤字創新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元的貨幣信用。貨幣政策方面,美聯儲的貨幣超發程度遠超過往,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在釋放流動性的同時,也產生負溢出效應,對美元形成利空。“整體來看,海外寬松刺激政策仍在延續,這將為金銀價格提供支撐。”
“來自全球黃金ETF投資者的旺盛需求,是推動金價上漲的主要動力。”賀利氏貴金屬中國區總經理胡敏表示。據世界黃金協會統計,截至6月底,全球黃金ETF已連續7個月出現凈流入,創下歷史紀錄。6月份全球黃金ETF總量增長104噸,總持倉量達到3621噸的歷史新高。而在今年上半年,全球黃金ETF總流入達734噸,遠超過去的年度流入紀錄。
與虛擬市場金價上漲遙相呼應的是,國內各大主流品牌的實物黃金價格也攀升至近年來的高點。金飾之家數據顯示,截至7月27日,老廟、老鳳祥(行情600612,診股)、周大福等國內知名金店的實物黃金報價為550元/克至560元/克,均創下了近10年的新高。
展望后市,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表示,金價有望再上一層樓,調高未來一年的金價預測:下半年目標從原來的1900美元/盎司升至2000美元/盎司。不過,瑞銀仍維持“金價在6個月內見頂”的觀點。
“由于預期全球經濟明年加快復蘇,加上疫苗面世及各國央行終究要收緊寬松舉措,這些都可能引發黃金交易所買賣基金(ETF)資金流出,導致金價見頂回落。”瑞銀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