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暴跌60%!買到就虧 中國最堅挺的海景房泡沫20年不破
01
“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是多少人的夢想啊,如果這房子買的便宜、買完飛漲就更好了,眼前的茍且、詩和遠方一樣都不耽誤。
這樣的房子存在嗎?在一些中介和開發商嘴里,乳山銀灘就是一個完美的選擇。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乳山這個地方,這是山東威海下面的一個市,臨黃海,因為境內的“大乳山”而得名,這里的位置其實不錯,地處青島、威海、煙臺三市銜接的腹地。
光看“銀灘”這個名字,你也能想象出一片銀色沙灘的樣子,在北方,算是不錯的海景了。
這里從1992年7月開始興建,1994年7月被批準為省級旅游度假區,規劃面積8.5平方公里,但是建設速度一直很慢。
進入新世紀,有人看中這里的潛力,大筆資金突然沖了進來,2000年的時候,這里的房地產投資只有8000萬,2005年增加到7.53億元,2007年至2010年是乳山地產發展的巔峰,每年的投資額都在30億以上,這些錢砸到土地里,房子像莊稼一樣密密匝匝的建出來,大家共同打造的概念就是“海景房”。
穿過白沙灘鎮的銀金大道、穿過海陽所鎮的金銀大道和風景區旁的長江路,這一片地上,大大小小建了100多個小區,而每個小區,少則近十棟,多則近百棟房子,房子的總量有多大呢?這里別說住下附近兩個鎮的居民了,如果完全開發,住下整個乳山的市民,也是綽綽有余的。
自己肯定消化不了,那就從其他城市拉人過來買房吧,大巴車接踵而來,乳山銀灘很快變的有名起來。
這里的關注度比乳山市區的關注度還要高,如果從二手房網站上搜一下,乳山市區只有397套在售房源,而銀灘有3267套在售,是市區的8倍多。
02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二手房出售呢?原因很簡單,房價跌的太慘了!
有一種說法,叫做“跌回十年前”,這說法在銀灘非常不準確,這里的房價大概分成三個階層:
1、最慘的房子在過去15年跌了60%多,完美錯過了房地產好幾個上漲周期。
貓哥看了一眼掛牌價最低的那套,一套70平的房子開價7.3萬,單價只要1000多,小區在2005年開盤的,新房售價已經快3000元了,如今已經跌了三分之二,再算上這些年的貨幣增速話,基本上就是血虧。
2019年的時候,價格還沒這么慘,去年7月時最低價還能維持在1800元/㎡,誰能想到白菜價的海景房,一年時間還能再跌45%?
2、當然不是所有的房子都這么慘,中間階層的房子過去這兩年也就跌了快50%,有人兩年前7000塊錢買入,買完了沒多久發現周邊的二手房還不到4000塊,很多房子都是這樣的情況,大概在銀灘目前的均價3800元左右波動,早起買入的房主基本都是虧的。
3、銀灘房產鄙視鏈的頂端是新房。這里完全是另一個景象,8、9千的很多,1.2萬、1.5萬的也不少。
一個不大的區域,房價高低差了十幾倍,像前面說到的掛牌最便宜的那套海之緣花苑,與在售的最貴住宅長城文華花苑是同一家開發商開發的,他們開盤前后不過相隔5年,但高低價差達到了11倍。
而要說地理位置,最便宜的海之緣花苑,距離銀灘風景區還要更近一點,位置的優越完全沒有體現在價格上。
與價格相對應,銀灘的房地產也是兩個景象,二手房一片慘淡,掛好幾個月也沒人問,新房市場紅火連天,特別是從貝殼找房上來看的話,感受到的完全是一片火爆景象。
這種反差是怎么造成的呢?
這就涉及到了乳山銀灘獨特的銷售模式。
03
這里房地產剛起步的時候,房子還是以賣給本地人為主,但是乳山沒那么多人啊,后續的賣房難度不小,于是,就把視線轉到了外地人身上。
房子想順利賣出去,就得會包裝,離海邊這么近,妥妥的海景房了,吹著海風看著海,這是多劃算的旅游地產;
這么舒適的環境,多么適合來這里養老啊,養老地產的概念就有了吧?
而且乳山還是著名的長壽之鄉,這些概念打包在一起,目標人群直截了當:有錢地方的中老年人群。
于是各種銷售團隊奔赴北京、天津、青島等等城市各種宣傳。
城里人圖個啥呢?空氣好,能看海,北京霧霾還很嚴重的時候,不少北京的看房團開往銀灘,空氣好這一點,就誘惑了不少人掏錢,畢竟不差錢,這里一套房只是北京的零頭。
就這樣,銀灘涌入了全國各地的“看房團”,而“看房團”也成為地產商和中介們最大的財富密碼。
前兩年的高峰時期,銀灘旅游區的停車場,都被來自全國各地的看房團大巴占領了,不少團都是不收錢還供吃住的,稍微黑心點的也收錢,比如北京過去吃住全包100塊,老人家們很開心,100塊,就當旅游也行啊,畢竟是海邊啊,這可比三亞便宜多了,于是銀灘每天人頭攢動。
你還別說,這一車車的人,銷售轉化率很高,于是大家都有了默契——沒有看房團的帶領,散客恕不接待。
為啥呢?
一團一團的人,人多,方便走量,而且沒有外人參與,也容易被這里面的價格和銷售策略忽悠住, 這就是個典型的場景消費了,參加過旅游團購物環節的人都知道,在那個場景下,銷售一頓吹,感覺效果驚人,不知不覺就下單了,貴賤都沒法比較,只是咱們買的也就是些特產、奢侈品之類的,但這些圖便宜來的老人家買的是房子。
但是散客就不一定了,散客可能已經走過周邊的小區了,有過了解可就不好忽悠了,尤其是周邊的二手房的價格可比新房有吸引力多了。
所以‘看房團’會把時間安排得很緊,也根本不給客人接觸當地人的機會,被一通忽悠買了房的人根本不知道這里二手房這么便宜。
價差一直都在,買房的賣房的都達成一種默契,看房團看新房,散客買二手房,基本上已經算是約定俗成,各個對自己面對的價格都沒有異議,那當時的場面可能就是皆大歡喜了。
所以,新房火爆,乳山房價上漲,海景房房價過萬的神話,傳遍了全國,買房賣房,循環往復,有些人就被坑慘了,有的人剛買完沒多久就發現周邊的二手房價格很低,但是買都買了,就當買個海景房養老自住吧。
04
事實證明,這么想也是很天真的。
這地方位于北緯37度,夏天涼快,去度度假也還好,其他時間真的不太適合,尤其冬天,海邊的風跟刀子差不多,從大城市來這兒過冬,可能是找罪受。
而且,這里并不是所有的房子都有暖氣,可能人家設計的時候就沒考慮過有人冬天會在這邊住吧?
當地的住戶說,多數小區夏天可能有10%的入住,冬天估計連1%都沒有,太冷了。
不光是氣候,生活也很不方便,出行主要靠“小蹦蹦”,賣菜的沒有賣房的人多,當初說的什么旅游地產、養老地產啥的,通通不太靠譜。不少人說,除了房子,其他該有的都沒有。
其實,所有以“江河湖海”景作為最終賣點的房子是需要一些煙火氣做支撐的,否則就是一堆鋼筋混凝土,說養老概念,周圍的配套設施得健全吧,起碼醫療條件得好一點吧,至少頭疼腦熱甚至生離死別,都能有地方去,如果到了這種地步還得“打回原籍”,那這哪兒是養老啊,這就是遭罪。
海南這些年價格漲了不少,是因為地理位置獨特,中國人避寒的需求比避暑的需求更大, 這是三亞甚至整個海南被東北人“占領”的原因之一,而且這些人穿越多半個中國去海南,不僅因為氣候原因,主要還是能在那扎根,能提高生活質量。
而銀灘這個路子,有點殺雞取卵式的意思了,買個房撂荒,家里有礦也不是這么個花法,老這么玩的地方,還是遠遠的避開吧。
- 上一篇:一條制裁帶崩了整個市場
- 下一篇:軟件股取代銀行股 居全球股票基金行業配置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