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億世紀交易!芯片巨頭即將投入美國懷抱
核心要聞:
英偉達公司(Nvidia Corp)即將完成以超過4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2700億元)的價格從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 Corp.)手中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這將在芯片行業造就一個超級大巨頭。英偉達市值高達3002億美元(近2萬億人民幣),9月15日,美國對華為新禁令將正式生效。ARM公司在全球擁有6000名員工,數百萬種電子設備都使用ARM的芯片架構,無論是蘋果的iPhone、iPad,亞馬遜的Kindle,或是汽車制造商的汽車電子設備。
----------
ARM看來終究還是要被美國人收走了!
據路透社消息,英偉達公司(Nvidia Corp)即將完成以超過4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2700億元)的價格從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 Corp.)手中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這將在芯片行業造就一個超級大巨頭。消息人士稱,有關方面最早可能在本周就會宣布ARM的現金加股票交易。
今年7月14日,據國外媒體報道,日本軟銀集團正在研究全部或部分出售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股份,或者選擇讓ARM上市。四年前軟銀斥資320億美元收購了ARM。隨著時間的推移,交易逐漸浮出水平。這筆交易對于中國半導體企業,特別是華為而言,并不是好消息。若英偉達收購ARM,意味著美國將牢牢控制半導體的上游。
9月15日,也就是本周二,美國對華為新禁令將正式生效。在這個節骨眼上,華為甚至中國1.5萬億市值的半導體行業可能都會在某種程度上陷入被動,即使此前我們可能也做了最壞的打算。那么,是否存在破解之法呢?
2700億世紀大交易
軟銀要賣掉ARM的消息已經在市場上流傳了有一段時間,今天終于有了一些眉目。
據路透社消息,英偉達公司(Nvidia Corp)即將完成以超過4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2700億元)的價格從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 Corp.)手中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這將在芯片行業造就一個巨人。消息人士稱,有關方面最早可能在本周就會宣布ARM的現金加股票交易。
目前,英偉達市值高達3002億美元(近2萬億人民幣)。英偉達以其為視頻游戲提供動力的圖形芯片而聞名,但他已經開發了其他市場,包括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和數據中心。
ARM幾乎為所有移動設備(例如電話和平板電腦)提供了芯片技術,但也正在擴展到汽車,數據中心服務和其他設備的處理器。這家英國公司不生產芯片。相反,他許可基礎技術,并靠收取許可費盈利,以便其他人可以用他的框架來制造芯片。
ARM此前與英偉達也有合作。去年,英偉達表示將使其芯片與ARM的處理器配合使用,以建造超級計算機,從而加深其對用于對氣候變化預測和核武器進行建模的系統投入。
ARM公司在全球擁有6000名員工,其中有3000名員工在英國。目前全球數百萬種電子設備都使用ARM的芯片架構,無論是蘋果的iPhone、iPad,亞馬遜的Kindle,或是汽車制造商的汽車電子設備。
軟銀在2016年以3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ARM,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收購。軟銀當時收購他的原因是為了擴展物聯網技術,該技術將交通信號燈,冰箱和互聯網等日常設備連接起來。
截至目前,涉及交易各方均未給予回應。
1.5萬億產業陷入被動?
若英偉達最終成功收購ARM公司,對于市值1.5萬億的半導體產業來說,可能會陷入被動。
東吳證券計算機團隊表示,英偉達收購ARM會導致美國對中國芯片行業限制能力提升。此前國內海思、飛騰等均獲得ARM的V8指令集授權,并在此基礎上自行設計CPU。如果英偉達成功收購ARM,ARM可能會受到美國禁令的影響,國內廠商能否繼續獲得升級版的指令集授權存在較大變數。
未來國內ARM陣營的芯片設計公司一方面可以通過優化CPU代碼繼續升級芯片性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在V8指令集基礎上自行升級指令集,或者也可以轉向開源指令集RISC-V開發相應CPU,或者和龍芯的MIPS、申威的Alpha架構合作走MIPS、Alpha路線。無論哪種路徑,國內芯片設計公司自主程度均需要進一步提升。
曾經與ARM合作密切的華為面臨的壓力可能也會增大。今年5月份,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宣布,嚴格限制華為使用美國的技術、軟件設計和制造半導體芯片,此舉將使得華為進一步被美國出口管控政策所限制。華為中國對此回應,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而9月15日,是美國對華為新禁令正式生效的日子。9月15日及以后,包括臺積電、高通、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將不再供應芯片給華為。今年8月17日,美國商務部進一步收緊了對華為獲取美國技術的限制,同時將華為在全球21個國家的38家子公司列入“實體名單”。
在此之前,有媒體報道,ARM公司宣布要與華為停止合作,而ARM公司擁有的架構技術是芯片制作的必要技術,如果失去這項技術的使用權利華為就不能完成自有麒麟芯片的研發生產。不過,由于華為擁有V8的永久使用權,華為可以通過對V8的升級來解決芯片制作問題。但當ARM升級至V9時,華為就會面臨沖擊。
有業內人士表示,華為目前在CPU、GPU上還采用的是ARM的公版核心。當然,這對于ARM來講,也是損失巨大,目前ARM在中國有20%左右的收入比例,基本上都是華為海思貢獻的,一旦停止合作,20%的收入就沒有了。當然,目前華為面臨的最重要問題也并不是芯片設計 ,而是芯片生產的問題。
這家萬億巨頭可能更尷尬
其實,對于這樣一筆交易,英特爾這家萬億巨頭可能更加尷尬。ARM與英特爾所稱霸的芯片領域是傳統的PC及服務器市場。但從移動互聯時代開始,ARM在這個芯片市場的領導地位凸顯。
資料顯示,2015年,包括高通、三星、聯發科等在內的全球1384家移動芯片制造商都采用了ARM的架構,全球有超過85%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芯片都采用的是ARM架構的處理器,超過70%的智能電視也在使用ARM的處理器。
由于盈利模式不一樣,英特爾的營收遠大于ARM。英特爾研發、制造芯片并銷售,而ARM則是把技術授權給其他半導體制造商,從中收取少量的授權費。但隨著移動終端芯片市場的不斷擴大,英特爾也看到了市場的未來所在,一直想憑借在PC及服務器芯片市場上的絕對優勢,將芯片架構引入移動終端,但卻因為其超高的功耗而顯得困難重重,而ARM向來只設計低功耗處理器,所以在移動終端領域的芯片競爭,英特爾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ARM方面曾表示,ARM客戶端CPU的路線圖旨在利用5G將給所有客戶設備帶來的顛覆性創新。再加上硅代工合作伙伴的創新,ARM芯片將能夠突破x86的主導地位,未來五年內將能夠在Windows筆記本電腦和Chromebook領域獲得巨大的市場份額。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若英偉達入主ARM,英特爾的處境會更為艱難。因為英偉達占據了人工智能的高地,而這代表著未來的方向。
當然,事情也可能還存在變數。英國反對黨工黨近日對這一交易表示反對,認為英偉達收購ARM公司不符合英國的公共利益,可能導致英國最具創新力之一的科技企業被海外資本掠奪,工作崗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