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傳媒蒸發66億!影視院線行業H2業績修復確定性強
核心要聞:
建議關注高景氣度細分領域業績增長強勁個股,游戲領域業績增長確定性強(H2諸多新品上線,Q3業績高增確定性高,可前瞻性布局),中長期看成長屬性突出;線下領域,梯媒8月環比繼續改善,同比高增,業績持續改善;影院復工常態化,上座率放寬,新片不斷定檔,影視院線行業H2業績修復確定性強。
----------
國慶檔電影賣了13億,光線傳媒股價卻遭遇節后“開門黑”。
作為制作公司歷時4年打磨的動畫片,《姜子牙》上映后口碑兩極化,票房表現高開低走,后勁乏力。受此拖累,出品方光線傳媒今日盤中暴跌17%,公司市值一天蒸發 億。
面對爭議,該影片導演回應稱,“故事情節設計確實存在一種冒險的精神,就是想要用這樣的方式呈現完全不同的一個姜子牙。”
《姜子牙》口碑分化痛失國慶票房龍頭
光線傳媒盤中暴跌17%
國慶中秋假期后首個交易日,光線傳媒低開后跳水,盤中一度大跌17.17%至13.8元,創2015年上市以來最大跌幅,股價創近2個月新低。
隨后股價有所回升,但截至收盤仍大跌13.57%報14.4元,最新總市值422億元,較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收盤市值縮水66億元。
市場分析稱,光線傳媒股價大跌或許與《姜子牙》口碑及票房不及預期有關。
光線傳媒出品的《姜子牙》與于國慶假期正式上映,這部動畫片是光線傳媒神話三部曲之一,由光線影業、彩條屋、中傳合道出品,從2015年籌備至今。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上映首日,該片票房3.58億刷新紀錄,但卻未能延續光線傳媒前作《哪吒》獲得滿堂彩的歷史。
最終,《姜子牙》只在國慶檔冠軍寶座坐了3天,就被同檔期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反超,口碑方面更是兩級分化嚴重。
數據來源:藝恩數據、開源證券研究所
有觀眾認為,《姜子牙》視聽技術杰出,拍攝的畫面也比較唯美,并且其塑造的人物和故事體現了全新的理念和態度。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劇情拖沓,過于顛覆原著,且過度捆綁《哪吒》,“蹭熱度、搞捆綁”,甚至有網友稱這部作品講述的是一個中年人的失意和掙扎。
豆瓣評分也隨著評價走低而一路下滑,截至10月9日,影片豆瓣評分為7.0分,較開映時的8.7分大幅下滑。
截至2020年10月9日下午,上映9天《姜子牙》的總票房為13.82億元,遠不及同期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票房18.9億元)。
作為去年國慶檔票房最高影片《我和我的祖國》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背后陣容強大,出品方有阿里影業、中國電影、上海電影等上市公司。
隨著國慶檔期的結束,《姜子牙》的口碑不及預期之后,貓眼對他的預測票房也僅為15億,遠低于預期。離其兄弟檔《哪吒之魔童降世》的50億更是相差甚遠。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出品方,光線傳媒在今年上半年的業績面臨一定壓力,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77.86%,凈利潤同比下降81.36%。光線傳媒在半年報中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原定于春節檔、情人節檔上映的熱門影片《姜子牙》等影片均已撤檔,擇機再上映。
在8月16日《姜子牙》宣布定檔國慶假期后,第二天光線傳媒開盤暴漲;9月7日光線傳媒的盤中股價最高漲至18.04元,創下2015年7月以來新高。
導演回應:不想打安全牌,
拍《姜子牙》是一次冒險
面對劇情方面引來的爭議,《姜子牙》導演程騰、聯合導演李夏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拍《姜子牙》是一次冒險行為。
《姜子牙》主要講述了封神大戰后姜子牙因一時之過被貶下凡間,失去神力,被世人唾棄,之后姜子牙踏上旅途尋回自我的故事。有觀眾表示,影片實際上講了一個中年人的失意和掙扎。
導演程騰就此問題回應稱,姜子牙經歷了事情與許多背井離鄉之人比較相似,本意是希望通過之部作品與更多的觀眾產生共鳴,而這樣的情節設計也確實存在一種冒險的精神,就是想要用這樣的方式呈現完全不同的一個姜子牙。
對于觀眾會將這部電影與《哪吒》進行比較,但是在導演心中這卻并不是要擔心的問題,因為兩部作品的故事是完全不同的。
“《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都有申公豹這個角色,純屬巧合。我們知道的時候兩邊都有申公豹了,但我們是不同的故事,《哪吒》里的申公豹比較符合原著形象,而我們的電影中的姜子牙是申公豹的燈塔,申公豹一路追隨姜子牙。”程騰表示。
8天票房總計近40億
影視股集體低迷
事實上,受光線傳媒大跌影響,熱門影視作品所關聯的多家上市公司今天集體低迷,萬達電影、北京文化、橫店影視等國慶檔概念股盤中紛紛大跌。
《我和我的家鄉》主要出品和發行方北京文化開盤短暫上行后就立刻下滑,收盤跌4.31%報收7.99元/股。
而負責投資制作的萬達電影同樣表現不佳,收盤跌去2.19%報收17.41元/股。
盡管幸福藍海、中國電影、唐德影視等個股下午小幅走強,漲幅仍不足1%。截至收盤,電影板塊個股呈現不同幅度下挫。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初步統計,2020年國慶檔期(10月1日至8日),全國電影票房產出39.52億元,吸引近1億人次觀影,2020年全國總票房也于10月3日沖破了100億元大關。
這樣的數據顯然不及計劃沖擊50億元票房門檻史上最強國慶檔的預期。
另外,燈塔數據顯示,今年10月1日至10月7日累計票房36.96億元,與去年同期44.66億元相比縮水7.7億元,同比下降17.24%。
而從單日票房表現能明顯看出國慶檔后勁不足,國慶檔前7日單日票房收入分別為:7.43億元、6.76億元、5.86億元、5.04億元、4.31億元、3.91億元、3.65億元,單日票房就呈現下降的趨勢。
數據來源:藝恩數據、開源證券研究所
國慶檔驗證底部修復邏輯
警惕疫情反復對行業的影響
疫情影響下,今年年票房損失嚴重。統計數據顯示,11家影視院線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平均虧損3.42億元,僅依靠網劇收入的華策影視和1月部分影片上映的光線傳媒少許盈利。基于此,傳媒板塊全年業績壓力不小,后市走勢也受到關注。
對于國慶檔票房表現,開源證券點評認為,在2019年建國70周年主旋律電影井噴創造史上最強國慶檔的情況下,經歷過疫情且面臨“報復性旅游”競爭的2020年國慶檔票房達到2019年8成以上,觀影人次接近8成,再次證明人們觀影意愿恢復良好,國慶檔或再次驗證電影板塊底部修復第三階段邏輯,即頭部電影和重要檔期下,電影板塊業績從Q2、Q3、Q4持續反轉的確定性增強。
長期來看,電影工業化將驅動內容出品龍頭做大做強和頭部院線公司長期成長,受益公司包括光線傳媒、華誼兄弟、萬達電影、中國電影、上海電影、橫店影視、金逸影視、IMAX CHINA。
渠道端而言,開源證券研報認為,疫情加速長尾院線退出和市場出清在國慶檔得到驗證,院線市場集中度有所提升,龍頭公司有望由于市占率的提升充分受益于疫情結束后的行業長期增長。
華泰證券認為,目前影視院線行業復工進度良好,觀眾觀影熱情恢復較快。十一假期到來,多部大片集中放映形成催化,有望實現行業的加速復蘇。影視及院線行業已經歷較長時期的調整,從基本面上看,出現觸底向上的跡象。
天風證券在今早發布的研報中指出,后續來看,各上市公司儲備仍較為豐富,光線傳媒后續儲備有張藝謀《堅如磐石》、動畫電影《深海》等,華誼兄弟第七季H計劃發布2020-2021年18部影片,萬達電影9月公布了2021-2022年片單,中國電影后續儲備則有《金剛川》等。
不過天風證券同時提醒道,疫情沖擊對后續宏觀經濟可能帶來持續影響,電影項目票房具有不確定性。但板塊龍頭具備長線價值,單項目適合低預期時期關注。
萬聯證券則建議關注高景氣度細分領域業績增長強勁個股,游戲領域業績增長確定性強(H2諸多新品上線,Q3業績高增確定性高,可前瞻性布局),中長期看成長屬性突出;線下領域,梯媒8月環比繼續改善,同比高增,業績持續改善;影院復工常態化,上座率放寬,新片不斷定檔,影視院線行業H2業績修復確定性強。
- 上一篇:新冠疫苗最快年底前有望上市
- 下一篇:人民幣資產正迎“高光”時刻,四季度將如何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