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支架 今年“雙十一”最大折扣商品
要想繼續在醫療器械,尤其是高值耗材領域獲得高額收益,最好的出路就是自主創新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即將到來,國人都在摩拳擦掌希望在購物狂歡節買到折扣商品,而就在此時,醫療領域傳來重磅消息,今年打折力度最大的商品似乎已經提前誕生了,它就是心臟支架。
11月5日,首次國家級醫療器械集采結果公布:共計10款冠脈支架產品中標,涉及8家企業。藍帆醫療(行情002382,診股)旗下吉威的心臟支架EXCROSSAL從之前的省標1.35萬直接降價了96%,報出了469元的價格,拔得頭籌;外企的美敦力也不示弱,將手里的Resolute Integrity從之前的1.9萬降價97%,報出648元的超低價。
根據最終中標結果,中選產品中位價只有700元,均價從1.3萬降到700元,降價幅度之大讓人瞠目結舌。上市公司層面,微創醫療中選兩個產品,合計拿到接近1/4的采購量;樂普醫療(行情300003,診股)一個產品中標,拿到11.2%的采購量;藍帆的吉威拿到9.4%的采購量,而信立泰(行情002294,診股)未在中選之列。
《每日財報》注意到,消息一經傳出,醫療器械公司的股價應聲大跌,港股微創醫療盤中一度大跌逾9%,A股樂普醫療亦急跌7%。事實上,早在今年10月16日,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就發布了《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文件》,資本先知先覺,從那之后,相關公司的股價就進入下跌通道中。
1
率先被“開刀”的為什么是心臟支架?
自開展帶量采購以來,很多藥品已經進入采購名單,但很多人不明白冠脈支架為什么會成為國家啟動高值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后進行的首個品種。這里面其實有眾多的因素,但本質上還要從帶量采購的可行性和市場需求的急迫性上尋找答案。
目前全國耗材帶量試點方案涉及 17 個品種,主要歸屬于心血管類、骨科類、眼科類、補片類、手術耗材類、其他類耗材等。由于產品規格眾多、分類不清、組套復雜、部分需手術跟臺服務、缺乏一致性標準等問題,使得耗材難以像藥品一樣大規模復制化開展帶量采購,因此只能有選擇的進行帶量采購。
需求量大,控費需求比較迫切的品種是首選,心臟支架為什么是首個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對象主要就是基于這一因素。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推算,我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達3.3億,其中冠心病患者人數超過1000萬。
公開資料還顯示,當前國內冠心病介入治療約92萬例/年,平均每位患者置入支架1.46個。也就是說,大概只有1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了介入治療。相當一部分病人,沒能及時進行治療,而價格高昂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公開數據顯示,國產冠脈支架品牌價格在7500元-18500元,進口品牌價格11400元-23300元,而同代支架在巴西只要2183元,美國患者則需要支付6403元-18507元,2020年3月,印度政府甚至規定藥物洗脫支架天花板價,將其調整為756元。
綜合比較下來,心臟支架在中國是非常昂貴的,中國龐大的患者群體迫切需要國家進行控費。心血管類耗材是控費的第一主戰場,當前參與心血管耗材帶量采購的試點品種主要為介入球囊、起搏器、冠脈支架,參與省份數量(含四川7省聯盟)分別為14、3、2,隨著全國冠脈支架集采的推進,心血管類產品耗材集采的參與度會越來越高。
另一方面,有一定的國產化率也是帶量采購的一個前提,原因也不復雜,國產產品少、國化率很低的品種由于議價權基本由海外企業把持,比較難以推行耗材帶量采購,即便執行帶量采購,國產企業也缺乏足夠的產品進行進口替代。而當國產化率達到一定程度,不僅價格容易談,本土企業也可以在進入采購名單后迅速搶占市場,推動國內企業的發展和進步。
此外,臨床使用成熟也是帶量采購的一個重要基礎,如果有能力開展相關手術的醫生很少,需要企業進行學術推廣,那么這就比較難以開展耗材的帶量采購。最后,和配套設備容易形成較強粘性的耗材是不容易開展帶量采購的,因為如果粘性較強,那么更換耗材會帶來較大的重置成本,相當于無形中形成了壁壘。
明白了以上這些問題,大家對于后期參與集采的耗材品種就會有一個初步的判斷了,投資者也可以提前規避一下相關的上市公司。
2
帶量采購大勢所趨,高值耗材還有出路嗎?
此次高值耗材帶量采購的降價不僅壓縮了渠道利益,擬中標產品的價格也遠低于之前的出廠價格,價格降幅絲毫不比仿制藥帶量采購溫和,同時外資企業也沒有立即放棄這塊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的業務。
經過此次不分組、價格主導的冠脈支架帶量采購,國家降低高值耗材價格的決心已經非常明顯,客觀的來說,市場不應對后續其他高值耗材產品的降幅抱有太高預期。那么相關企業還有出路嗎?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如果帶量采購價格降幅過大而量的增加有限,那么企業將面臨較大的壓力。但目前我國高值耗材除了冠脈支架、骨科創傷類、人工硬腦(脊)膜等少數品種,其他產品的國產化率不高,過去中國高值耗材有80%依賴進口,最近幾年有了明顯改善,但進口份額仍然占據60%以上的比重。而帶量采購往往約定70%的采購量,如果分給3家企業,那么每家企業量在20%以上,而很多高值耗材產品國產龍頭市占率往往在10%以內,中選則大概率帶來較大的量。
中國心臟支架市場市占率排名前三的企業分別是24%的樂普醫療、23%的微創醫療和20%的吉威醫療,經過這一輪集采之后,冠狀支架領域只會剩下幾個頭部企業了。帶量采購給中小企業帶來了非常大的風險,但對于研發創新能力強的頭部企業可能是擴大市場的機會。
其次,參考4+7藥品帶量采購,由于終端價格的下降,終端使用率提升較多,品種總銷量提升45%,其中帶量采購入選品種量提升225%。高值耗材降價以后,國產中選企業的量提升空間極大,同時中選以后,廠商入院工作、貨款結算、規模化成本下降等利好因素較多,耗材帶量采購對廠商的影響大體可以看成“低降價中選>;高降價中選>;不中選,即便大幅降價,但中選是最好的結果,不中選反而是噩夢。
帶量采購模式下渠道價值被壓縮,而生產商的生存空間則與產品競爭格局息息相關。要想繼續在醫療器械,尤其是高值耗材領域獲得高額收益,最好的出路就是自主創新。技術含量高、參與者有限的產品無論定價模式是否改變,都能享受局部藍海市場。
從現實角度出發,在帶量采購的大背景下,降價已經是大勢所趨,相關企業的利潤空間勢必會被壓縮,這一點毋庸置疑。但終歸還要有企業從事這一領域,而且必然是賺錢的,這一點應該也是可以肯定的。
投資者在配置相關標的時候要抓住兩條主線,首先便是綜合研發和創新能力較強的頭部企業,這些企業有望“以量代價”搶占市場;其次,備選標的公司的產品最好是國產化率低而且同質化競爭較弱、更換難度高的品種,這種公司可以盡可能的延緩受到帶量采購的影響。最后提醒一下投資者可以關注一些前期被錯殺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