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緊張,面板價格上漲空間打開,廠商計劃重新報價,國內產業鏈快速成長,這些個股有望受益
隨著韓企產能的持續關閉,面板價格正處于上升通道中,LCD面板已經是連續第三個月漲價了。
供需緊張,面板價格持續上漲
根據市場報價,OpenCell(不含背光模組的LCD面板)價格在8月份再次上漲,其中55英寸LCD面板達到了125美元,比7月份增幅9%左右。同時小尺寸例如32英寸LCD面板價格達到44美元,漲幅約10%。8月份漲價已經是LCD面板連續第三個月漲價了,預計9月份價格還會保持上漲的趨勢。
根據產業鏈消息,面板廠商計劃推翻之前的報價策略,針對所有采購方進行出貨成本的重新核算和商議。換言之,面板供應商認為之前報價低于心理預期,打算對下游漲價,據稱涉及范圍是全部型號,后期供貨將采用新的報價。
從產業鏈邏輯來看,目前的漲價行為主要是因為產能大量關閉,使得供需形勢相對緊張,從而帶動價格上行。從歷史上看,2016年面板行業就有一次大的產能退出過程,高達361.5萬平方米的LCD面板產能退出,引發一波連鎖的大漲價。
本次面板產業鏈退出的產能相比2016年有過之而無不及,去年關閉的產能為251.3萬平方米,行業預計今年要關閉的產能高達551.9萬平方米,占了全球產能的6.47%,比2016年退出產能還要高1.07個百分點,對價格的影響力還會更為深刻。
中國在產業鏈中地位快速上升
目前面板主要為LCD、OLED兩種類型,LCD份額占比更大,但OLED面板是現在發展更為快速的方向。從產能布局來看,供應商一直在調減LCD低端產能,上馬OLED產能及LCD高端產能。供需變化,也讓LCD的白菜價行情得到好轉,價格持續上行。
在面板出貨端,中國、韓國企業是主要的供應商。中國的京東方、天馬、TCL、維信諾(行情002387,診股)等近年來成長快速,中國兩大液晶面板企業京東方和TCL華星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場分別位居前兩名,加上天馬、維信諾等中小面板企業的產能,中國的液晶面板產能已占全球市場的半數以上。
韓國的三星、LG是老牌的面板大企業,面對中國面板企業的低成本優勢,市場份額一直處于縮水中。除了直接關閉外,部分產能被中國企業收購,8月28日晚間,TCL科技(行情000100,診股)發布公告稱,旗下的華星將以約10.8億美元(約合76.22億元人民幣)對價獲得蘇州三星電子液晶顯示有限公司60%股權及蘇州三星顯示有限公司100%股權。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產國,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上漲讓中國面板企業持續提升效益。7月份以來全球液晶面板價格上漲幅度擴大,這意味著國內液晶面板企業的業績將進一步提升,為它們帶來豐厚的資金,有助于企業研發先進的面板技術。
除了產能降低外,面板的下游需求也在持續增長中,終端電視品牌接連漲價打開面板價格上漲空間。繼小米電視近日開始漲價后,創維、長虹、康佳、海信等電視廠商也跟著漲價,電視市場掀起漲價潮,打開面板廠商后續提價空間。
電視之外,智能手機下半年的換機旺季也即將到來。國產機大廠OPPO表示,看好下半年手機市場,全球市場加單至1.1億,環比上半年增長近1倍。隨著疫情影響,物美價廉的國產機正成為全球消費電子市場的香餑餑,Canalys數據顯示,第二季度OPPO在全球以2580萬的出貨量,9.1%市場占比位居全球第5;以20.3%的市場份額再次成為東南亞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第一;在歐洲的市場份額達到3%,3倍去年同期水平。
面板板塊值得長期關注
興業證券(行情601377,診股)分析認為,四季度韓廠退出+國內各廠商整合完畢后,國內廠商市占率將超過50%,對于行業有充分定價能力,明年需求將隨全球經濟復蘇而將迅速恢復,面板已經具備充分的漲價基礎,京東方、TCL科技等上市公司將迎來盈利持續改善,A股的面板板塊值得長期關注。
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上漲,推動中國面板企業的盈利能力持續改善。京東方和TCL華星已成為全球液晶面板市場的前兩名,液晶面板價格的持續上漲有望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有助于它們改良OLED面板技術、研發更先進的microLED技術,縮短與韓國和中國臺灣企業的技術差距。
從主營業務的凈利潤來看,主要企業的業績表現都已經獲得改善。京東方A(行情000725,診股)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大降242.59%,到中報時降幅縮小到127.07%,如果只考慮第二季度,扣非凈利潤成功實現正增長,增幅為8.97%,改善幅度非常大。TCL科技改善更為明顯,第一季度扣非凈利潤降低119.59%,第二季度則變為大幅增長1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