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0m8ki"><acronym id="0m8ki"></acronym></strike>
    <button id="0m8ki"><tbody id="0m8ki"></tbody></button>
  • 關廠十幾年倒賺了二百億!被吐槽差點毀了整個行業

      01

      1998年的春節晚會上,王菲和那英合唱了一首《相約98》。

      這兩位的聲線是很有特點的,一個空靈飄逸、一個渾厚穩健,加上歌詞又寫得美侖美奐——“相約在銀色的月光下、相約在溫暖的情意中”,很容易就擊穿了全國人民的心防。

      盡管歌唱得不錯,可很多問題也是掩蓋不住的。

      那會的經濟狀況有多糟呢?咱們看幾個詞就知道了——亞洲金融風暴、國企下崗、民企批量倒閉。

      當時的情況說是內憂外患一點都不夸張,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熄火,就連最主要的外匯來源——紡織行業都不行了,虧損和經營困難成了常態。

      不得已,朱相才喊出了“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將勇往直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悲壯口號,這實在是沒辦法、再不改確實是不行了!

      也就是在同一年,國務院決定對紡織行業進行改革,提出了不少調整結構、解困扭虧的工作目標,比如分流安置下崗職工120萬人。

      不過話說回來,由于當年配套的保障政策尚不完善、加上財政確實是捉襟見肘,不少下崗職工拿到的補償金很有限,加上又沒有謀生的渠道,不僅生活艱難、也引發了不少問題。

      可也有一些眼光敏銳的人捕捉到了商機。

      尤其是在東南省份,成熟的生產線就擺在工廠里等人收購、外面還有一大群業務熟練的技術工人等米下鍋,有心人很容易就能拉起一支隊伍來。

      比如在上海,就有個叫俞兆林的人提出了“保暖內衣”的概念,靠著輕巧、柔軟、聚暖的特點,這款跨時代的產品迅速席卷服裝界,不到一年就賣出了28萬套。

      02

      別看如今的集中供暖是以秦嶺淮河一帶為南北分界線,但這是當年能源不足情況下的一種無奈之舉。北方的冬天寒冷難耐、南方的冬天更不好過,否則俞兆林的保暖內衣也不至于如此暢銷。

      受此啟發,不少在服裝行業浸淫多年的同行都盯上了這塊大蛋糕。

      1998年,從國企下海經商多年的張玉祥籌夠了300多萬啟動資金,火速成立了“南極人”品牌,逐漸開始介入保暖內衣這片尚未充分開發的市場中來。

      為了把牌子做大,沒搶到先機的他也下了不少血本。

      比如砸下重金在央視打廣告,先后請來了葛優、劉德華、袁詠儀、黃海波、海清等多位明星代言,再配上“南極人不怕冷”的魔性廣告詞,這個一聽起來就暖和的牌子著實拉攏了不少粉絲。

      除此之外,眼光毒辣的張玉祥很早就拋棄了業內普遍采用的化纖面料,斥巨資與美國杜邦公司合作,研發出了比較先進的“棉+萊卡”的全新面料,算是響應“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的號召了。

      如果說在廣告和研發方面的投入給了南極人勇爭行業第一的底氣,那競爭對手驟然曝出的丑聞則給南極人的爆火添了一把柴。

      2000年的時候,有媒體在俞兆林的保暖內衣產品中赫然發現了塑料薄膜的存在——花幾百塊錢買塑料布,這不是明著騙人嗎?自然而然得,牌子聲望跟著跌到谷底,甚至還傳出過老板跑路的新聞。

      關廠十幾年倒賺了二百億!被吐槽差點毀了整個行業……

      借著這個機會,南極人一舉逆襲成了保暖內衣市場的老大。

      隨后,中國入世,紡織行業也迎來了絕佳的發展勢頭。等到了2004年,南極人的銷售額已經達到10億元,固定資產超3億,觸角遍及保暖、休閑、羽絨、毛衫、家紡等各個紡織品領域。

      03

      不過好景不長,經濟危機來了。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席卷而來的金融海嘯波及了全球的各個行業。老外們家里著火自顧不暇、訂單自然是能砍就砍,不少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一下子就暴露了出來,紡織行業也不例外。

      咋辦呢?張玉祥決定從笨重的資產端開刀。

      說起來,這倒不是南極人的首創。早在1991年,恒源祥就嘗試過收取品牌授權費、授權別家生產的聯合體運營模式;等到2007年,光商標使用費就收了2.66億元,占了公司收入的80%還多。

      但這些老牌子都沒有南極人做得“絕”,他們搞的是“NGTT”南極人共同體商業模式

      從2008年起,南極人就陸續砍掉了生產端和銷售端的全部自營環節,賣掉經營十多年的所有工廠,只保留品牌、實現輕資產平臺化運作,說白了就是“賣吊牌”、讓“加盟商”自己生產自己賣。

      按照創始人張玉祥的說法,這種模式既保留了品牌的核心價值,又實現了場、貨、人的精準配置和資源的合理分工。其實這都是場面話,核心還是在解決過剩產能的同時找到了新的盈利點罷了。

      在這個過程中,電商的崛起也起了不小的推動作用。

      為了“打假”,2012年淘寶B2C平臺“淘寶商城”更名“天貓”,并開始把流量和資源向各大品牌商家傾斜。考慮到品牌的光環能帶來更多的流量和更高的溢價,不少人都盯上這條終南捷徑。

      在這種情況下,招牌夠亮、品類繁多、加盟門檻又不高的南極人就成了最好的選擇,一時間成了商家們眼中的香餑餑——

      等到了2015年的時候,南極人干脆更名成了“南極電商(行情002127,診股)”,并于同年借殼新民科技登陸中小板,搖身一變成了家具備電商基因的上市公司,牛大了!

      04

      從南極人2019年的財報來看,這門生意是很賺錢的。

      在去年的營業收入構成中,31.76%為品牌綜合服務業務,金額約為12.4億元;1.68%為經銷商品牌授權業務,金額約0.65億元,啥概念呢?光靠“貼牌”,人家一年就賺了13個億,簡直不要太輕松。

      關廠十幾年倒賺了二百億!被吐槽差點毀了整個行業……

      憑借著南極電商的出眾表現,張玉祥夫婦也成功實現了身價的一漲再漲——

      早在2016年,張玉祥就以52億元身家首次闖入胡潤百富榜,位列榜單第754名;4年之后,張玉祥的身家已漲至145億元,位列胡潤百富榜第376名、服飾界富豪第6名。

      雖說南極人靠著這個賺得盆滿缽滿,可廣大中小商家也不算太吃虧。

      在得到品牌方的授權后,品牌方會給店主們免費提供一些服務資源,包括日常一些運營教學課程、免費的廣告位和活動報名等等。

      更關鍵的是,重金拿下的品牌授權也給商品提供了不小的溢價。

      廣東一家服裝家族企業生產的牛仔褲在自家的天貓店兩件才賣79元;但掛上南極人吊牌后,在南極人專賣店兩條售價129元。扣去8元標費、反倒多了42元利潤。

      品牌少了運營成本、商家多了利潤空間,這怎么看都是一件“雙贏”的美事,怪不得那么多人“加盟”。

      截止到今年年初,“南極人”這面大旗之下聚集著1113家供應商、4513家合作經銷商以及5800家授權店鋪,從保暖內衣、羽絨服、床墊被子到按摩棒等等無所不包,當真是萬物都可南極人。

      05

      不過在這些年的高歌猛進之后,南極人這塊曾經的金字招牌也變得有點黯淡了,加盟商太多,生意不好做,自然就有人動歪腦筋。

      在諸多吐槽聲之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一直為人詬病的品控問題。盡管打著低價、高性價比的標簽,但不少商品下仍不乏“一分錢一分貨”、“買來就壞了”、“假貨”這類吐槽和差評;

      關廠十幾年倒賺了二百億!被吐槽差點毀了整個行業……

      曾經有媒體統計過,2018年以來南極人已經10余次登上國家質監部門及地方消費者協會的不合格產品“黑名單”,從蠶絲被、內衣、童裝、沖鋒衣到電推剪、按摩棒,均有產品上了質檢“黑榜”。

      針對這個問題,張玉祥也很委屈。

      在2018年的一次采訪中,他就強調南極人絕非“只賣吊牌,沒有品控”,南極電商一直重視品質管理,并且建立了系統化的巡檢、抽檢和送檢機制。

      只是從最終的結果來看,似乎南極人能做的還有很多。

      事實上,貼牌、外包這樣的模式在國際大牌中其實并不少見。就拿南極人立志對標的優衣庫來說吧,雖然很早就將代工廠搬到中國,但品控和質檢環節也一直沒落下;

      更實際的例子是蘋果,遍布全球的蘋果產業鏈不僅沒有削弱品牌的含金量,反倒是在嚴苛的品控下又滋養出了富士康、立訊這樣的代工巨頭,恐怕也不能簡單歸結于歷史的巧合。

      十幾年前因技術研發后來居上,如今又因品控問題跌落神壇,這實在是有點讓人唏噓。

    鄭重聲明:用戶在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與股民學堂立場無關,所發表內容來源為用戶整理發布,本站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邑县| 西贡区| 湾仔区| 土默特左旗| 同仁县| 浦江县| 盐城市| 桂平市| 兴宁市| 内江市| 大同市| 鄂州市| 佛学| 泸定县| 海宁市| 拉萨市| 昆山市| 同江市| 山阴县| 博白县| 文登市| 仁寿县| 普格县| 盖州市| 都昌县| 巨鹿县| 巴中市| 攀枝花市| 宁远县| 视频| 株洲县| 宁安市| 布尔津县| 麻江县| 乐至县| 贡觉县| 察隅县| 屏山县| 南乐县| 临武县| 莱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