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實施方案》全文一覽(2)
(三)全面探索提升便利化水平
6.推進資金流動便利化。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以下簡稱“臨港新片區”)探索建立本外幣一體化賬戶體系,支持符合條件的跨國企業集團建立本外幣合一資金池,在境內外成員之間集中開展本外幣資金余缺調劑和歸集業務。加速推進經常項目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業務。擴展自由貿易賬戶功能,探索外匯管理轉型升級,提升臨港新片區資金使用、匯兌效率,探索優化和改進跨境資金池管理。支持企業開展跨境融資,允許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符合條件的中小微高新技術企業在等值500萬美元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
7.推進人員流動便利化。推進來華就醫簽證便利化政策,為境外人員旅游就醫提供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加快在臨港新片區建設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對外籍高層次人才實施更加便利的出入境和停居留政策措施,最大限度釋放口岸電子簽證政策紅利。
8.推進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探索跨境數據流動分類監管模式,開展數據跨境傳輸安全管理試點。在臨港新片區開展汽車產業、工業互聯網、醫療研究(涉及人類遺傳資源的除外)等領域數據跨境流動安全評估試點,推動建立數據保護能力認證、數據流通備份審查、跨境數據流動和交易風險評估等數據安全管理機制。探索參與數字規則國際合作,加大對數據的保護力度。試行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因集團化管理而涉及其在境內控股金融機構向境外報送有關數據,特別是涉及內部管理和風險控制類數據。根據國家有關部委規定,探索優化對科研機構訪問國際學術前沿網站(自然科學類)的保障服務。
(四)全面探索創新發展模式
9.推進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探索建立滬蘇浙皖服務貿易聯盟,推進長三角服務行業標準與管理規則對接,合力推動長三角服務品牌“走出去”。培育長三角科創圈,持續推進上海閔行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探索建立長三角技術市場一體化協同平臺。推動長三角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聯動發展,建立數字服務出口合作機制。創建長三角大數據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推進大數據中心項目建設,探索建立長三角數據流動機制。發揮長三角文藝發展聯盟和文學發展聯盟等作用,推動長三角區域藝術創作協調發展。探索推進長三角區域移民和出入境政策一體化,為外籍高端人才辦理簽證證件和永久居留提供便利。推行長三角區域外籍人才流動資質互認,研究推進外國人工作居留許可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地域范圍互認,給予原工作地許可證注銷過渡期。支持設立面向長三角招生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10.大力發展數字貿易。支持發展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大數據采集、存儲、處理、分析、挖掘和交易等跨境服務,以及網絡視聽、在線社交、數字支付等在線新經濟跨境服務,認定和培育一批數字貿易重點企業。強化浦東軟件園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功能,加強對關鍵技術、平臺安全、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的綜合監管,爭取認定新一批國家級基地。推動特定功能區域建設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統籌全市能源和用地指標,探索建立大型云計算數據中心。推動超大開放算力平臺在浦東新區落戶。健全數字經濟領域的知識產權綜合服務、跨境支付結算服務、數據共享服務等功能,建設數字貿易交易促進平臺。探索數據服務采集、脫敏、應用、交易、監管等規則和標準,推動數據資產的商品化、證券化,探索形成大數據交易的新模式。
(五)全面探索重點領域轉型升級
11.健全跨境科技服務體系。完善技術進出口監測體系。對禁止類和限制類技術進出口進行科學管控,防范安全風險。支持關鍵技術進口,探索引進國際先進的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民用航空、碳排放、環保檢驗檢測技術。大力發展離岸服務外包,支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推廣技術服務和標準。探索在浦東新區建立生物醫藥研發用特殊物品管理服務平臺,在進口許可、風險管理等方面開展便利化試點。支持上海技術交易所發揮國家級技術交易市場功能,健全適應市場要素高效配置的技術權益交易制度體系。繼續辦好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浦江論壇等國家級品牌展覽展示活動。
12.拓寬跨境金融服務范圍。全面提升金融科技在跨境業務中的應用水平,拓展金融科技應用場景。支持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開展外匯壽險業務,支持保險公司依托自由貿易賬戶開展保險跨境業務創新。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銀行開展國債期貨交易,更廣泛地參與商品期貨、標準倉單、標準倉單質押及場外衍生品業務等,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主承銷資格。支持率先建立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和再融資服務體系,為跨境貿易提供人民幣融資服務。支持設立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支持平臺。支持符合條件的內資和外資機構依法申請設立銀行卡清算機構,參與國內人民幣銀行卡清算市場。
13.提升跨境運輸服務能級。完善并實施便捷高效的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在跨境結算等方面提供與國際接軌的配套政策支持,簡化登記條件,優化登記流程,推動船舶要素集聚。提升航運融資與保險、海事教育與研發、航運咨詢與信息等服務能級。推動在上海擴大與相關國家的航權安排,并在雙邊航權允許的前提下,統籌上海航空樞紐新開、加密國際和地區航班。建設高效、綠色郵政快遞跨境寄遞通道平臺,加快推動上海郵政快遞國際樞紐中心建設。深化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北外灘航運服務總部基地、虹橋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建成一批航運公共服務平臺。
14.擴大文化旅游服務全球影響力。發揮上海在線新經濟平臺企業集聚的優勢,支持優秀原創文化內容在滬首發。支持創建國家版權創新發展基地,提升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上海)服務能級,舉辦授權展會,實施“千帆計劃”,服務數字文化內容走出去。加快上海國際藝術品保稅服務中心建設,優化藝術品快速通關及保稅倉儲服務。推進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徐匯)建設,擴大文化服務出口,將“上海西岸”打造成為頂級藝術家和國際品牌全球首展首秀首發新地標。建設中國郵輪旅游發展示范區,深化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功能。優化提升上海港國客中心服務能級。提升中醫藥服務質量,新推出20項中醫藥國際標準,先行先試治未病服務和完善相關收費制度,爭取認定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辦好一批國際頂級賽事,推進楊浦區和徐匯區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支持更多國際高水平電競比賽在滬舉辦。
- 上一篇:拼多多中國排名第幾?2020互聯網上市公司排行上升一位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