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恩格爾系數持續下降意味著什么?2019年數據為28.2%(2)
中國中國關鍵年份的恩格爾系數數據變化:1978年,平均值為60%(農村68%,城鎮59%),屬于貧窮級別;2003年,平均值為40%(農村46%,城鎮37%),屬于小康級別;2015年,平均值為30.6%,屬于相對富裕級別;2016年,平均值為30.1%,屬于相對富裕級別,距離上升到富足級別只相差0.1個百分點; 2019年,平均值為28.2%,屬于富足級別。
1978年中國農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約68%,城鎮家庭約59%,平均計算超過60%,中國是貧困國家,溫飽還沒有解決。當時中國沒有解決溫飽的人口兩億四千八百萬人。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整體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國農村家庭、城鎮家庭的恩格爾系數都不斷下降。到2003年,中國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已經下降到46%,城鎮居民家庭約37%,加權平均約40%,就是說已經達到小康狀態。可以預測,中國農村、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還將不斷下降。
根據《時事報告》雜志2016年第2期《6.9%的經濟增速怎么看》提供的數據,中國2015年恩格爾系數已經降為30.6%。恩格爾系數在中國是否適用學術界一直存有爭議,持否定意見的認為中國居民生活狀況并不符合恩格爾定律,如1997年福建省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在全國各省中最高,達到62%,海南省為59%;而生活水平較低的陜西省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7%,寧夏為46%。盡管有爭議,但總體看,中國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變化還是符合恩格爾規律的。首先恩格爾系數是一種長期的趨勢,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恩格爾系數逐漸下降已為中國城鎮居民消費構成變化資料所證實。20世紀80年以前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一直在55%以上;1985~1995年間,盡管各年恩格爾系數有波動,但這十年間恩格爾系數一直在50~59%間;1996年以來后,恩格爾系數一直在50%以下。其次,同一年份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也符合恩格爾規律,如1997年按可支配收入排隊五等分,他們的恩格爾系數依次為:55.7%、51.1%、47.9%、43.6%和39.5%。2009年末統計出:2008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如下: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7.9%;農村居民家庭為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