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密集投建12吋晶圓或月產13.5萬片 凈利潤逆勢飄紅將連續兩年實現倍增
長江商報記者魏度
中國第一、全球第四大晶圓純代工廠商中芯國際(688981.SH)正在加速追趕。
上市近五個月,中芯國際首次拋出重磅大動作。12月4日晚,公司披露,擬與國家集成電路基金II(簡稱大基金二期)和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亦莊國投)共同成立合資企業中芯京城集成電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簡稱中芯京城),業務范圍包括生產12吋集成電路晶圓及集成電路封裝系列等。
這家公司注冊資本50億美元,總投資金額達7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500億元,中芯國際全資子公司中芯控股持股51%。
2020年7月16日,中芯國際回歸A股市場,募資463億元。這些資金除了補充流動資金外,公司將其用于12吋生產線建設以及工藝儲備等。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如果兩大投資項目預期達產,中芯國際12吋晶圓制造的月產能或達13.5萬片。
中芯國際經營繼續向好。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30.80億元,已經接近2019年全年的兩倍,全年實現倍增的可能性較大。預計公司凈利潤將實現連續兩年倍增。
再投500億加碼12吋晶圓制造
中芯國際正在大舉投資,加碼12吋晶圓制造。
最新公告顯示,12月4日,中芯國際全資子公司中芯控股與大基金二期、亦莊國投訂立合資合同,成立合資企業中芯京城。中芯京城總投資為76億美元,注冊資本為50億美元,中芯控股、大基金二期和亦莊國投各自同意出資25.5億美元、12.245億美元和12.255億美元,分別占合資企業注冊資本51%、24.49%和24.51%。中芯京城業務范圍包括生產12吋集成電路晶圓及集成電路封裝系列,技術測試、集成電路相關技術開發、技術服務及設計服務、銷售自產產品等。
中芯京城股東之一大基金二期于2019年10月注冊成立,主要投資于集成電路產業的價值鏈,其中以集成電路芯片生產、芯片設計、封裝測試以及設備及材料為主。該基金有27名基金投資者,包括財政局、國開金融、中國煙草總公司等。
亦莊國投創立于2009年2月,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審計局全資附屬公司。亦莊國投通過長周期戰略投資,同時搭建全流程的母基金體系,并依靠其市場實力,發展多元化的產業投資及金融服務,旨在促進集成電路發展,以創造智能產業集群。
中芯國際表示,成立合資企業可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和客戶需求,有助公司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精進晶圓代工服務,從而推動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中芯國際的本次公告并未具體披露中芯京城預計的12吋產能情況。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2020年7月31日,中芯國際曾披露一份公告,或許是本次公告的初級版本。
彼時,中芯國際公告,與北京開發區管委會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擬成立合資企業,注冊資本擬為50億美元,中芯國際占51%。中芯國際與北京開發區管委會將共同推動其他第三方投資者完成剩余出資。
合資企業將從事發展及運營聚焦于生產28納米及以上集成電路項目。項目將分兩期建設,項目首期計劃最終達成每月約10萬片的12吋晶圓產能。該項目首期計劃投資76億美元。
12月4日,中芯國際還同時公告,中芯寧波增資擴股,新股東寧波甬芯、蘅園及德悅高鵬各自向中芯寧波注資10億元。注資完成后,中芯寧波注冊資本將由18.2億元增至約44.3億元。中芯國際通過中芯控股持有中芯寧波的股權將由38.57%減少至15.85%。
中芯國際表示,本次增資主要為引入中芯寧波所在地政府資金,參與項目二期項目擴建。
今年7月,中芯國際IPO的募投項目之一,就是12英寸芯片SN1項目。該項目為中國大陸第一條14納米及以下的先進工藝生產線,規劃月產能為3.5萬片,目前已建成月產能6000片。
如果上述投資梳理達產,預計中芯國際的12吋晶圓月產能將達13.5萬片。
集成電路國產替代加速
在國際貿易形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中芯國際密集擴產或許是集成電路國產化的加速反應。
近兩年來,國際貿易形勢多變,國內對于集成電路產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國產替代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行業企業也在加速進行國產化腳步。
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中最大的三類應用市場為網絡通信領域、計算機領域及消費電子領域,合計占比79%。隨著汽車智能化、電子化、自動化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新興領域的興起,集成電路的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政策,以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未來幾年的發展目標為,2020年16/14nm制造工藝實現規模量產,2030年集成電路產業鏈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企業進入國際第一發展梯隊。
據悉,目前中芯國際能提供0.35微米到14納米不同技術節點的晶圓代工和技術服務。
中芯國際的產業布局為,總部設在上海,在上海、北京、天津、江陰等地建有300mm晶圓、200mm晶圓廠,在美國、歐洲、日本等設立營銷辦事處、提供客戶服務。
近年來,中芯國際快速增長。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0.18億元,同比微降4.34%。凈利潤為17.94億元,同比增長140.04%。當年,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凈利潤)-5.22億元,雖然仍然虧損,但同比減虧0.95億元。
今年以來,因疫情以及全球形勢等,中芯國際的經營雖然面臨較大挑戰,但前三季度,公司實現了經營業績高速增長。
三季報顯示,前9個月,中芯國際實現營業收入208億元,2019年同期為159.72億元,同比增長48.28億元,增幅為30.23%。凈利潤為30.80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1.47億元增長19.33億元,增幅達168.63%。
今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已經接近2019年的兩倍,預計全年實現倍增的可能性較大。因此,公司凈利潤將實現連續兩年倍增。
前三季度,公司扣非凈利潤為16.56億元,成功轉正。2018年、2019年兩個年度,公司扣非凈利潤均為虧損。
中芯國際方面曾表示,盡管宏觀環境仍在變化,但市場中芯片需求非常強勁。第二季度,公司成熟技術應用平臺需求旺盛,消費電子類收入增長顯著,先進工藝業務穩步推進,使得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出現較快增長。
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經營現金流凈流入87.98億元,同比增長714.13%。
中芯國際主營業務為晶圓生產制造,營收占比約85%—90%,其中超過50%收入來自55/65納米與0.15/0.18微米兩類晶圓。公司先進制程工藝水平穩步提升,產能轉化業績能力不斷增強,下游5G及AIoT領域增量發展帶給公司業務增長廣闊空間。
當然,中芯國際雖然在先進制程方面取得了明顯進步,但距離業界頂尖企業還有一定差距,尚需進一步突破。
視覺中國(行情000681,診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