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企業平均薪酬達16.68萬元 《人力資源市場薪酬大數據報告》出爐
據報道,【北京企業平均薪酬達16.68萬元】12月30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消息,由其編寫的《2020年北京市人力資源市場薪酬大數據報告》出版發行。報告顯示,北京企業薪酬水平位居前列,平均薪酬達到16.68萬元,在四個一線城市中位居第一。
相關新聞:
今年,北京先行于11月23日發布了2020年北京市部分行業工資指導線的通知。
通知中提到,今年共發布十三個行業工資指導線,包括:食品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汽車制造業;房屋建筑業;土木工程建筑業;建筑裝飾業;批發業;百貨零售業;旅游飯店業;房地產開發經營業;物業管理業;出版業。
相關行業企業可根據行業工資指導線,參考不同經濟類型的相關指標,合理確定職工平均工資水平。另外,北京市今年的最低工資保障線為26400元,比去年的25920元增加了480元。而最低工資保障線,是按去年調整的最低工資標準2200元/月綜合計算的年度水平。
工資指導線是政府對企業的工資分配進行規范與調控,使企業工資增長符合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促進生產力發展的企業年度貨幣工資水平增長幅度的標準線。由基準線、上線(又稱為預警線)和下線構成。
一般來說,基準線是指企業工資的平均增長幅度,適用于生產正常發展、經濟效益增長的企業;上線(預警線)適用于經濟效益增長較快的企業;下線則適用于經濟效益下降或虧損的企業。
不過,工資指導線公布后,企業不一定要按照指導線的標準給員工漲放工資。因為企業工資指導線是政府向企業發布的年度工資增長水平的建議,屬于指導性信息,并不具備強制約束力。雖不具備強制性約束力,但是工資指導線可為企業與職工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以及企業自身合理確定工資增長水平提供參考依據。
在工資指導線公布之后,各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員工工資進行調整。如果企業真的經營困難,可以0增長,甚至于負增長,但是無論如何不能低于最低工資標準。不同于工資指導線,最低工資標準制度是國家層面以法律形式干預工資分配并保障低收入勞動者基本生活的制度,具有強制性。
從往年的情況來看,只有企業效益較好,或者是一些國企才會按照指導線的標準為員工漲工資,這就可能出現國企一直漲工資,而私企工資漲得慢的現象,最終收入差距越來越大。正是為了防止收入差距過大,才有了預警線這一項,其主要作用是合理調控企業職工工資增幅,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內。
另外,一線職工的工資水平,一直是政府關注的重點。去年北京市提出要著力提高工資水平偏低、工資增長緩慢的普通職工,特別是生產一線及技術工人崗位人員工資水平;2019年上海市也提出工資分配應向關鍵崗位、生產服務一線崗位和緊缺急需崗位的人才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