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指數創出5年新高 創業板今昔有何不同
12月30日,創業板指收盤大漲3.11%,盤中高點2909.19點創出2015年5月8日以來的新高。同樣是大漲,同樣是領所有板塊之先,2020年的創業板和2015年有何不同?
2015年,創業板指在短短5個月內,從1500點一線,加速上沖至4037點,漲幅高達170%。眾所周知,當時的市場是一個充裕流動性加持的“水牛”行情,個股普漲,在當時可比的399只創業板股票中,漲幅超過100%者占比超58%,股價下跌的僅18只,占比不到5%。而這一輪行情,時間跨度為24個月,股價翻倍個股占比不到18%,股價下跌者占比30%。從估值來看,2015年創業板半年度動態市盈率為145倍,而現在為58.7倍,并不便宜,但與2015年時的高位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2015年的創業板體量較小,在6月初的高點時,總市值為6.38萬億元;如今,創業板市值邁過10萬億元大關,超越深市主板。相比總市值的變化,創業板個股結構的變化更為明顯:2015年1月,創業板指100只成分股當中,到2020年12月仍在列的只剩下33只,其中又有22只權重下降,創業板指數的權重,逐漸向寧德時代、邁瑞醫療、匯川技術、藍思科技等新能源、醫藥行業、信息技術行業個股轉移。
2015年上半年的創業板牛市,杠桿資金扮演了重要角色。截至2015年6月5日,創業板整體融資余額在自由流通市值中的占比為9.95%,如果算上當時大量的場外杠桿資金,杠桿資金整體占比應該更高。而到2020年12月29日,這一比例僅為4.66%,不及2015年高點時的一半。不過,創業板散戶居主導地位的情況并未改變,甚至散戶化特征更為明顯,截至2015年半年報,創業板個股平均股東戶數為1.56萬戶,到2020年三季度末是2.98萬戶,在可比的457只股票當中,5年來只有53只股票股東數據下降,占比不到12%。
盡管A股整體機構化程度在提高,但相比2015年,如今的創業板指數波動性實則可能更大,而不是變小。2015年1月,創業板成分股當中,前10大權重股之和占比為28.86%,第一大權重股東方財富占比5.06%;最新的創業板指數,前10大權重股占比迅速攀升至42.59%,第一大權重股寧德時代占比高達9.64%——這也意味著,創業板指12月30日3.11%的漲幅中,寧德時代就貢獻了0.3個百分點。
同樣是創新高,無論是上漲速度、相對估值、資金杠桿率水平,如今的創業板都要比2015年更健康。但與此同時,由于創業板指成分股權重與其自由流通市值正相關,自由流通市值越大則權重越大,如果權重股大漲,對創業板指數上漲具有加速作用——個股流通市值增長后,下次成分股調整,其權重可能會進一步提升,比如寧德時代權重就從2018年的2.06%上調至如今的9.64%。如果需要關注當前創業板的風險,實則就是要關注權重股的風險,它們能讓指數加速上漲,同樣也能讓指數加速調整。
以上是牛仔網股票知識小編整理的“創業板指數創出5年新高 創業板今昔有何不同”的內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
- 上一篇:創業板突然暴漲 基金抱團股票大漲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