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家車企市值漲超八千億 智電概念有望持續利好
2021年首個交易日,A股汽車板塊冷熱不均。
受特斯拉元旦推出新車刺激,相關概念股受追捧,寧德時代(行情300750,診股)(300750.SZ)盤中一度拉升漲11.92%至每股392.97元,創歷史新高。但包括上汽集團(行情600104,診股)(600104.SH)、長安汽車(行情000625,診股)(000625.SZ)、廣汽集團(行情601238,診股)(601238.SH)等汽車龍頭股均出現小幅震蕩,延續2020年12月以來汽車股局部回調的主旋律。
回顧12月,汽車股整體以高位震蕩收官2020。據時代周報記者梳理,截至12月31日收盤,A股188只汽車股中,僅43家上市公司市值出現上漲,合共漲約2590億元;有143家上市公司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合共蒸發超1695億元。
“縱觀2020年,A股汽車板塊整體呈上漲之勢,漲幅主要集中在今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其中A股汽車板塊表現亮眼主要受美股新能源汽車企業特斯拉上漲的提振較大,也受新能源車未來發展預期向好等因素提振。”12月31日, 川財證券策略分析師王一棠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2020年汽車板塊上漲幅度較大,2021年需提防部分個股甚至整體汽車板塊階段性回調的可能。
據東方財富(行情300059,診股)Choice數據顯示,申萬汽車指數2020年上漲幅度超過45%,位列申萬所有板塊第六位,超過申萬電子、有色金屬指數,僅次于醫藥生物指數。
對于新一年的展望,山西證券(行情002500,診股)表示,短期看,市場方面,自主品牌乘用車回暖迅速,豪華車有望延續高銷量態勢。政策端,預計未來將圍繞補助新能源汽車、補助四線城市購車、優化搖號分配等方式進行。預計一月汽車銷量維持較高基數,部分地區延續補貼購置優惠,加大新能源扶持。
12月汽車板塊降溫
從12月整體汽車板塊的走勢看,雖然尚未出現大幅回調的情況,但汽車行業概念炒作熱度已明顯降溫。
據時代周報記者統計,11家A股上市車企中雖仍有7家車企在12月實現股價上漲,但只有*ST夏利(000927.SZ)、長城汽車(行情601633,診股)(601633.SH)、江淮汽車(行情600418,診股)(600418.SH)、比亞迪(行情002594,診股)(002594.SZ)等4家保持此前的強勁勢頭,均取得10%以上漲幅。包括廣汽集團、上汽集團、長安汽車等都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在11月累計漲幅達116.89%的小康股份(行情601127,診股)亦在12月回調超10%。
而股價保持明顯增幅的4家車企,均在12月迎來重大利好,市場熱度或補充。以12月累計漲幅最高、達37.26%的*ST夏利為例,其月內敲定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方案,并12月31日發公告稱已經向深交所申請撤銷公司股票交易退市風險警示。目前“*ST夏利”已變更為“一汽夏利(行情000927,診股)”。
而江淮汽車、長城汽車、比亞迪等個股的走強,均與包括公司項目獲階段性進展、技術產品創新、市場銷量走高等基本面利好有關。其中,在12月動作頻頻,先是發布全新混合動力技術,隨后其高端智能車項目也被曝出的長城,已在市值上飆漲近千億,成為目前最炙手可熱的汽車板塊個股之一。
熱點概念將快速轉移并愈發多元化
雖然12月有所降溫,但2020年汽車股表現堪稱亮眼。數據顯示,申萬汽車(801880.SI)指數2020年上漲幅度超過45%,位列申萬所有板塊第六位。
據時代周報記者統計的11家乘用車企,2020年清一色飄紅,在比亞迪市值漲約4000億領銜下,11家車企市值合計漲約8265億元。
具體來看,比亞迪、長城、長安全面崛起。截至12月31日A股收盤,比亞迪股價年漲幅達307.89%,全年市值漲約4000.28億元;長城汽車股價年漲幅達341.16%,全年市值漲約2661.66億元;長安汽車股價年漲幅達118.15%,全年市值漲約691.81億元。
在業界看來,2020年汽車股爆發,可概括為前期銷量回暖帶動板塊估值修復,后續美股新能源車行情火爆進一步點燃投資熱情。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整車銷量同比下降超15%,但2020年三季度市場迎來了反轉,9月以來,中汽協乘用車月均銷量已基本恢復到2017年同期水平,同比實現正增長。
在銷量迎來拐點的利好支撐下,汽車股表現可圈可點。2020年汽車行業PE(TTM)已由年初的29倍上升至年末的47倍,其中汽車整車由22倍升至48倍。
其中,受新能源、智能化概念影響的個股,市盈率普遍較高,比亞迪市盈率高達153倍,長城汽車達到了83倍,而為蔚來代工、獲大眾入股的江淮汽車,市盈率則達到866倍之高。
東吳證券(行情601555,診股)稱,智能電動化浪潮下,中國正經歷自主崛起百年機遇,堅定全面看多汽車板塊。在其看來,看多汽車板塊三大理由包括,一是景氣復蘇邏輯正在驗證,長期國內乘用車銷量依然可創新高;二是從周期到成長股估值體系的變化。未來汽車是“電動+智能”共同定價,會成為下一個移動終端,軟件持續收費成為主盈利模式。數據積累構建長期護城河,形成強者恒強的局面;三是新一輪自主崛起將成為未來3年整車股核心主線。電動智能車帶動自主品牌進一步跨越20萬價格帶,市占率進一步提升。
另外,有資深行業分析師近日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隨著汽車智能電動化的加速發展,熱點概念將快速轉移并愈發多元化,“例如激光雷達概念,近期包括長城、長安、蔚來、小鵬等車企都有相關部署”。
展望2021年,多名業內人士對記者稱,新能源行業將從估值提升階段進入業績驅動階段,例如在政策層面上,據2020年12月31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將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等。
“在需求高增長的情況下,產業鏈將普遍實現業績高增長,驅動股價進一步上漲,部分二線公司可能會實現估值提升。”上述業內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