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2021優質賽道:乳業邁入漲價周期 乳業股王者歸來
編者按:受產品提價預期的驅動,乳業股王者歸來。機構認為,乳業進入新一輪原奶上漲新周期,具有剛需特征的白奶消費需求旺盛,長保質期低溫奶成為重要增量;國內乳制品生產對生鮮乳更強的依賴,加上奶價波動、國內原奶成本持續提升,推動乳制品龍頭企業加速搶占上游資源。
乳業板塊掀漲停潮
1月5日,乳業股迎來一波行情,受產品提價預期的驅動,當天多只乳業股漲停,行業分析人士表示,2020年以來乳企原奶成本上漲約10%,因此乳企確有漲價的意愿。
當天乳企集體大漲,伊利股份(行情600887,診股)(600887.SH)和蒙牛乳業(02319.HK)兩大巨頭漲幅均超過7%,而光明乳業(行情600597,診股)(600597.SH)、三元股份(行情600429,診股)(600429.SH)、天潤乳業(行情600419,診股)(600419.SH)、新乳業(行情002946,診股)(002946.SZ)等漲停。
而乳企的這一波漲幅也被認為與海通證券(行情600837,診股)、國盛證券等機構透露的提價信息有關。國盛證券研報顯示,根據近期渠道調研反饋,伊利在2020年12月29日對旗下基礎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在3%到5%之間。同時,研報指蒙牛乳業也在去年12月對部分白奶產品提價4%到5%。
1月5日下午,針對海通證券調研稱伊利、蒙牛基礎白奶產品元旦后漲價3-5%的消息,伊利投資者關系部門回復稱,以利樂包為代表的“小白奶”產品價格將會有小幅調整,主要是受到國內生鮮乳價格上漲影響。而蒙牛集團相關負責人則表示,該情況還在向有關部門核實。
根據國家奶牛體系公布的最新數據,2020年11月國內原奶收購價格平均在4.15元/公斤,要高于2019年生鮮奶的平均價格3.65元/公斤。
與此同時,白奶和低溫產品的整體促銷情況也明顯減弱,2020年以來打折最為“兇狠”的低溫鮮奶品類,也大多回歸正價銷售。
國海證券(行情000750,診股)研報指出,自2020年上半年開始,國內原料奶收購價格同比持續上漲,原奶價格上漲將使乳企的終端促銷減弱,帶來銷售費用率的降低,并可能催化乳品的價格提升,促使頭部企業毛銷差增大。同時從需求端看,受益消費升級,我國生鮮乳消費量呈現增加趨勢,2019年人均消費生鮮乳35.8公斤,比2015年增長4.9公斤。
乳業邁入新一輪上漲周期
安信證券表示,乳業進入新一輪原奶上漲新周期,此次疫情下,具有剛需特征的白奶消費需求旺盛,長保質期低溫奶成為重要增量;國內乳制品生產對生鮮乳更強的依賴,加上奶價波動、國內原奶成本持續提升,推動乳制品龍頭企業加速上游資源占有。例如2020年以來,伊利通過子公司要約收購中地乳業,通過優然牧業收購恒天然在應縣和玉田的牧場群。
本輪原奶上漲周期內在邏輯不同于2013年:從供給端看,經過2014-2016年奶價低位、養殖場虧損、環保政策縮緊后,我國奶牛養殖門檻大幅提高、奶牛存欄量持續下滑,奶牛存欄數量從2014年的840萬頭下滑至2019年的610萬頭。
消費端看,在消費升級、健康意識提升的背景下,白奶增速更快,白奶的生鮮乳使用量高于酸奶,加速供需不平衡。那么是否會重演2014年以后加大進口造成供過于求的局面?安信證券判斷,此輪奶價上漲周期拉長。由于消費結構發生變化,以大包粉為原料的乳品消費占比下降,未來乳企傾向于進口液態奶平滑國內奶價上漲,但是運輸成本較高,國內外奶價聯動性或許沒有上一輪那么強。
國盛證券表示,根據歷史復盤,奶價溫和上漲階段,行業龍頭有望攜手減促提價,價格戰有望趨緩,龍頭盈利能力有望持續釋放,業績彈性凸顯。乳業龍頭有望迎來估值和業績雙升。
天風證券(行情601162,診股)分析師劉暢表示,乳制品行業整體競爭格局呈現進一步優化趨勢,預計未來整個乳制品行業中“小而美”與“大而全”將同臺共舞。重點推薦:新乳業、燕塘乳業(行情002732,診股)、光明乳業,建議繼續關注伊利股份、蒙牛乳業。
2021年乳業迎來全面性的高景氣
2018年開始,由于行業寡頭戰略決策的影響,乳制品行業銷售費用加大,費用投入和促銷力度提升,導致行業利潤率水平下降。去年受疫情影響,上半年線下費用投入較多,乳企利潤壓力較大。
隨著需求邊際改善、成本持續上漲、廠家和商家對利潤的訴求相對統一,太平洋(行情601099,診股)證券判斷,去年底和今年的銷售環境有望持續優化,促銷也有望重歸理性,毛銷差將得到明顯的改善。
整體分析,集團乳企白奶類產品的市場份額較高,當前不具備價格戰的基礎;酸奶和乳飲料品類今年整體的盈利水平較差,在需求邊際改善的基礎上更多地會尋求盈利能力的修復。而地方乳企因為成本端的控制和對沖能力相對弱一些,在成本持續上漲的趨勢下,也會選擇更好地維護保障利潤。
從奶牛的數量來看,已經處于周期低位。我國奶牛數量自2016年起持續下行,在2019年達到最低點,數量不到2013年峰值水平的四分之三。奶牛減少的直接后果就是原奶產出降低,導致原材料的漲價。2020年11月18日生鮮乳價格為4.0元,同比增5.5%,環比增0.5%;2020年11月17日全脂奶粉中標價3037美元/噸,同比降8.6%,環比增1.8%。預計2020年原奶價格或同比增3-5%,2021年原奶仍會處于溫和上漲趨勢。而這一次原奶漲價將會引起提價,或者是乳業企業進行結構性控費,如減少廣告費用,降低促銷活動次數等。在這種情況下,機構建議關注乳業龍頭的控費情況和產品結構的優化。
券商:全面看好乳業的板塊性機會
乳業接下來可能是業績與估值雙擊,競爭惡劣讓乳業估值處于行業最低,龍頭2021-2022年業績20%+,增速高于茅臺、五糧液(行情000858,診股)、海天。
據海通證券稱,伊利、蒙牛的基礎白奶產品元旦后漲價3-5%,多年難得一見的龍頭集體漲價預示著行業競爭趨緩+需求向好。
其實從去年8、9月份以來,乳業板塊一直是在殺估值的,從估值來看,2017-2019年乳制品板塊一直在食品飲料全行業中處于平均值水平,去年8月份以來,乳制品板塊估值大幅下滑。截至11月底,食品飲料中信指數的PE(TTM)為49倍,乳制品板塊中信指數的PE(TTM)為38倍。
乳業指數也在去年9月份之后持續走低,一直到11月底才開始企穩反彈。從乳業公司的業績來看,2020年以來整個乳業產品的銷售還是向好的,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終端動銷較慢。隨著疫情得到控制,乳制品行業需求自2020二季度開始回暖,也符合整個消費市場的復蘇趨勢。
從上市公司層面來看,A股上市乳制品企業2020Q3營收同比增11.3%,凈利同比增30.2%。從細分行業來看,更多的還是偏向于飲用奶和酸奶,之后才是奶酪和其它。飲用奶在2019年以61.82%的占比位居首位,酸奶是乳制品市場的第二大品類占比35.58%,不過從數據上來看,酸奶有后來居上的勢頭,這得益于常溫酸奶的發展。
機構推薦奶業龍頭伊利股份
安信證券推薦奶業龍頭伊利股份。2013年奶價大幅上漲,伊利在2013年下半年對部分產品進行提價,帶動盈利能力顯著提升;2014年公司毛利率同比增3.87pct;反映到收入/凈利潤增速端,2013、2014年收入增速13.78%/12.94%,凈利潤增85.61%/30.03%。
據渠道反饋,伊利低溫產品自2020年12月起漲價,同時該機構判斷常溫產品促銷費用縮減仍有較大空間(公司2020Q3銷售費用率20.44%,但是2013Q3僅為15.13%)。直接與間接提價+產品結構升級,推動噸價持續提升;需求端,白奶需求向好,渠道反饋安慕希2020年12月已經轉正。
安信證券認為伊利在疫情中份額提升,在奶價上行周期中亦能受益和彰顯競爭優勢。奶價上行通常會帶來競爭減緩和減促,同時早已實現的全球資源布局會發揮協同威力,有望弱化奶價周期影響,并增強龍頭企業持續促銷競爭能力。
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伊利全球乳業五強戰略目標的收官之年,伊利攜手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取得了卓越成績,提前躋身“全球乳業五強”,同時也取得了亞洲乳企迄今為止在榜單上的最高排名。
直播帶貨成為2020年現象級電商模式,為每個企業的營銷格局、場景、邏輯、模式帶來了一場深刻變革。伊利敏銳洞察市場機會,快速抓住直播風口,進行全網直播矩陣的布局。2020年全網覆蓋直播千余場,實現直播銷售增長410%。同時,伊利通過自建直播間橫向擴大直播量級,增強店鋪活躍度,開啟直播新模式。打造創新型伊利全能帶貨王直播挑戰賽,實現全域帶貨收割。此外,成功鎖定包含全網第一主播及京東直播入口,實現營銷模式的迭代更新,以更滿足Z時代用戶喜聞樂見的營銷形式,實現品牌與用戶的溝通,實現聲量和銷量的雙豐收。
光明乳業亦受關注
作為全國最早也是最大的送奶上門平臺,“光明隨心訂”送奶到家服務已覆蓋全國90多個城市,擁有送奶員近萬人,日均送奶180萬份,高峰時達到每天200萬份。2020年疫情期間,光明乳業敏銳抓住消費者急需無接觸配送蔬菜肉類的市場契機,以深耕公益事業為原點,拓展出全新的業務模式。通過為1859名上海援鄂醫療隊的家屬送奶、送菜、送肉,解決后顧之憂的“三送”公益活動和為積極幫助莓農解決產品滯銷問題的“0利潤”公益助農行動,光明隨心訂的配送服務得到了市民的認可。
為提升客戶體驗,光明隨心訂2020年2月初在APP上線蔬菜肉類配送服務,結合光明食品集團優勢資源,為上海市民送上優質的新鮮蔬菜和肉類產品。去年5月,光明隨心訂與天貓在“光明悠焙旗艦店”簽署2020年品牌數字化轉型戰略合作,全面開啟品牌數字化新布局。與此同時,在去年上海啟動的“五五購物節”期間,光明隨心訂作為光明食品集團購物節主戰場,線上發放17億電子消費券,成為上海“五五購物節”一大亮點。2020年7月,光明隨心訂還與餓了么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首次在餓了么上推出“隨心訂”新服務。這是光明乳業以持續創新思維擁抱新零售、擁抱大數據的服務再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