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經濟是什么?為可愛付費的萌經濟能長遠嗎?
萌經濟,就是通過萌系列產品而催生的經濟行為,廠商為促進銷售印刷卡通形象,吸引消費者購買。
萌經濟由“賣萌”變賣“萌”,盡管業界尚未對“萌經濟”有明確的定義,但是這并不妨礙“萌經濟”雨后春筍般出現。小到超市大媽賣的“龍貓柚子”、長“耳朵”的手機外殼,大到笑容可掬的大黃鴨、城市旅游推介,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倫敦奧運會前夕大街上打太極、玩快閃熊抱的“大熊貓”……以上這些都有賣“萌”的影子,以及日益走俏的“萌經濟”。
其實不過是一種基于滿足消費者情感訴求的全新營銷模式,再借新媒體之力立體傳播,從而形成一種新的經濟業態。即使你對“萌經濟”一竅不通,但至少不會不明覺厲,賣萌不會不懂吧。無處不在的賣萌著實讓你無處“遁逃”,一個表情、一張照片、一段視頻,足以讓你笑噴。而植入生活中出售的“萌”和不斷壯大的“萌經濟”,或許你對這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并未察覺,但它確實如影相隨,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吃穿住行游娛購,都可以在“萌”上找到賣點,其中迪士尼中的米老鼠和唐老鴨稱得上是“萌經濟”的集大成者。
延伸閱讀:
日本角色產業市場規模喜人,與國民收入水平整體較高大有關系。伴隨戰后經濟快速發展,日本躋身發達國家行列,國民年均收入增加,日本消費也隨之轉型。20世紀70年代,日本社會消費已由大眾消費向個性消費變化,并呈現出多元化、高端化等趨勢。那些附著“酷”“可愛”“萌”等符號元素的動畫、漫畫、游戲等產業因此受到追捧。
盡管日本從20世紀90年代“迷失了20年”,經濟增長陷入停滯旋渦,但國民收入水平依舊在全球處于高位。龐大的日本老年群體更以“富有”著稱,60至69歲居民人均儲蓄為1300多萬日元。有錢有閑的他們,熱衷“興趣消費”,在推動角色產業繁榮上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 上一篇:全球大鉆石生產商大幅漲價 2021鉆石價格為什么上漲?
- 下一篇:沒有了